分享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端木自在 2020-03-05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和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

和亲戚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和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深以为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无论关系多么亲密,相处都要留有分寸,不要越过界限。

处事分轻重,为人知进退,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教养。

在日常交往中,一个人的分寸感,主要藏在这三种行为中。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01

说话说三分,交浅言不深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意思是说,君子最忌讳的,就是在和朋友的交流之中毫无分寸,说话不知轻重。

深以为然,真正有修养的君子,自然都懂得说话留三分,不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更不在背后闲言碎语,悄无声息替人解围,事后也不居功自傲。

《红楼梦》中的宝钗正是这样一位有分寸的“君子”。

在一次宴席中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了《西厢记》中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要知道,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中,读《西厢记》可是不务正业的行为。

细心的宝钗留意到了黛玉的失言,但当着长辈和一众丫鬟的面,宝钗并未当面指出黛玉的不妥。

等到宴席散尽,四下无人之时,宝钗才去悄悄地提点黛玉,“男人们读书若是不明理,拣那些杂书看了,移了性情,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以黛玉的冰雪聪明,怎会听不出她的话中话?顿时意识到了自己昨天的失言。

宝钗的这番举动,既避免了黛玉的再次失仪,又顾全了黛玉的自尊,就算黛玉再是心高气傲,也不禁心生感动。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又何必要处处拆穿呢?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著名主持人孟非曾说:

“有话你就说,但应该知道分寸。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愿意和那种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是啊,没有分寸感的人,都不懂得为他人考量,说话不留余地,有意无意让人难堪,长久下去,自然没人愿意与他交往。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说出口的,都恰到好处;没说出口,让人也刚好都懂。

看透,是能力,不说破,是智慧。

往后余生,切忌交浅言深,因为心与心之间,需要时间去拉近;人与人之间,唯有留白才是最美。

02

相处留距离,互动不越界

如果有一段感情需要你小心翼翼地维护,长此以往,你是否会觉得疲惫不已?

如果有一段感情需要你形影不离地陪伴,久而久之,你是否会觉得精疲力尽?

朋友之间,还是见外一点好,若是走得太近,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公司里的陈琳和小雪曾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但最近两个人的友谊却面临着破碎的危机。

起因是陈琳要准备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下班时间自然想要用来闭关修炼。

但小雪的邀约微信还是如约而至:

“听说市中心那新开了一家火锅店,我们去尝尝吧”;

“最近想买衣服了,你陪我去逛街吧”;

“这个PPT我不太会做,你帮我做吧”;

......

陈琳也曾推脱了几次,但小雪义正言辞地讲:“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就应该一直陪着我啊。”

陈琳无言以对,只好继续牺牲自己复习的时间来陪她。

后来在一次小雪反复要求陈琳帮她挑选衣服的时候,陈琳终于一狠心把她拉黑,虽然心中有些愧疚,但也终于清静了。

其实再好的关系,再亲密的朋友,在一次次没有分寸感的越界中,感情也会被消耗殆尽。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人人都说,所谓好友,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妙。

其实不然,真正的友谊,不仅是乍见之欢,更是历经沧桑,百转千回后的久处不厌。而这“久处不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分寸感”。

弘一法师曾说: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朋友之间的关系要平淡、纯洁并保有一定距离,才能安然相处。若是相处太过亲密,久而久之,感情就成了彼此的累赘,最终会让两人分道扬镳。

正所谓“熟不逾矩”,即便是最好的朋友,彼此之间也不可干涉过多。相处留距离,互动不越界,关系方得长久。

伟大的友谊,都自带分寸感,“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03

做事知进退,敢闯不怕失

有分寸感的人,自有胸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做事知进退,该争时丝毫不让,该退时及时止损;做人审时度势,既可乘风破浪成就大事,也可急流勇退深藏功与名。

从古至今,纵观那些走得更远的人,无一不是在恰当的时候选择进取,甘愿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夙兴夜寐;在适合的时机选择放下,不贪恋、不痴缠,深藏功与名。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年羹尧曾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战功无数,深得雍正宠信。

只可惜,他从肱股之臣沦为阶下囚,不过只历经了短短数年,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不知进退。

功高盖主本就令皇帝忌惮,但他却丝毫没有顾忌,仗着自己的特权,僭越君臣之礼,结党营私,权倾朝野......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该退不退,等待着年羹尧的,就是被剥夺一切。

而清朝的另一位名将曾国藩,和年羹尧一样,他所创立的湘军不仅战功赫赫,更因为纪律严明而深受百姓爱戴。

但他没有像年羹尧那般恃宠而骄,而是在这暗流涌动的官场中选择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千古美名。

一进一退,心态不同,人生的结局自然也是不同。

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人生的兴衰成败,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是你的,终将是你的,不是你的,费再大的力气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退,不仅是一种分寸感,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方能在进退间求得人生的高度。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就应当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活得通透的人,都是如此,做人做事知进退,明得失,既给他人带来了如沐春风的舒适,更为自己赢得了潇洒人生。

分寸感,真的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和境界。

后半生,一定要记得话别说太满,事别做太绝。说话留三分,是给别人一个台阶;做事留三分,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