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老宝座上的明珠菲莱神庙 环球之旅(50)

 野山的呼唤 2020-03-06

位于阿斯旺的菲莱神庙是现存最好的三座托勒密王朝庙宇之一,被称为“法老宝座上的明珠”。该庙实际上是一组庙宇。最古老的部分,是古埃及最后一位本土法老尼克塔尼布一世国王建的;最大的部分,是托勒密二世费拉底尤斯国王建的。都是为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伊西斯和爱神哈特尔而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图1、前往菲莱神庙必须乘船

菲莱神庙在阿斯旺以南15公里的阿吉勒基亚岛上,前往菲莱庙必须乘船,开船的都是努比亚人。途中,风景旖旎,阳光明媚,尼罗河水湛蓝如海,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天地同蓝合为一体,一时间,你会产生置身于地中海畔的错觉。转过几个小石岛,一座宏伟的建筑跃入我们眼帘,菲莱神庙到了!

图2、岛上的菲莱神庙

哈特尔是最美的女神。伊西斯是古埃及最有名的女神,亦为生命与健康之神。埃及人对她们的崇拜由来已久,古埃及的传统要求,每个埃及人在一生中至少要来一次圣地向神灵祷告。菲莱神庙原坐落在被誉为“浪漫之岛”的菲莱岛上,因而得名。1902年,英国人建阿斯旺第一道坝时,神庙部分被淹没。后建大坝时,几乎全部被淹没。

图3、菲莱神庙的图拉真凉亭

为了保护这珍贵文物,由联合国出资3000万美元,埃及政府从1972年开始动工搬迁该庙。施工很艰苦,先是在神庙四周筑起围堰,将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将这庙宇拆成4万5千块石块和一百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在几百米远的阿吉勒基亚岛上重建。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

图4、残缺的石柱

1979年 菲莱神庙作为“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这一项目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与金字塔同时成为埃及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评价为:这一重要区域有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宏伟古迹,包括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Temples of Ramses II)和菲莱(Philae)的伊西斯女神圣殿(Sanctuary of Isis)。这些古迹在1960至1980年间曾险遭尼罗河涨水毁坏,多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运动,最终才幸免于难。

图5、东边的柱廊沐浴在斜阳里

我们登上小岛后,面对眼前由残缺的石柱组成的巨大广场,发出了由衷地赞叹。东边的柱廊沐浴在斜阳里,非常壮观。最靠外的柱子,柱头是清一色的伊西斯的头像。其它的几十根柱子的柱头,风格各异,雕刻极为精美。

图6、从神庙看广场

西边的柱廊隐入阴影,数量好像比东边更多。两列柱廊与神庙主门围成一个广场。广场上曾立有一尊方尖碑,上书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的名字,现在只剩下两只残破石狮。在祭祀的过程中,只有法老和高级祭司才能进入神殿祭拜,一般官吏和老百姓只能分别在立柱大厅和庭院中朝拜。在柱廊下,导游刘欢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伊西斯的神话故事。

图7、柱头是清一色的伊西斯头像

刘欢说,关于这个神庙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天空女神努特(Nut)和大地之神格伯(Geb)是姐弟也是夫妻,生有四个小孩,分别是娜芙提斯女神(Nephthys)、伊西斯女神(Isis)、奥西里斯(Osiris)和赛特(Seth)。其中伊西斯女神和奥西里斯结为夫妻。

图8、柱廊里的墙壁雕塑

奥西里斯是半人半神的埃及国王,智慧无边,很有本事。他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如种地、做面包、酿酒、开矿,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此,人们很崇拜他,把他视作丰饶神。奥西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太美了,是埃及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奥西里斯的孪生兄弟沙漠之神塞特嫉妒其才能并想当国王,杀死了奥西里斯,把其尸体切为十四块抛撒到世界各地,防止他复生。

图9、神庙广场留影

伊西斯女神在神灵的帮助下,获得一对翅膀,飞遍整个埃及,终于把丈夫的尸体都找全并拼在一起,并用其真心和眼泪使其丈夫复活成为阴间的神。之后他们的儿子荷鲁斯(Horus)长大成人,替他父亲报仇,杀死叔父塞特,让其父担任了冥界之王(类似于中国的阎王)。他则成为新的埃及帝王,也是天空保护神,有鹰的标志。

图10、在此廊柱下,刘欢给我们讲故事

为了纪念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和伊西斯女神,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费拉迪弗新在古法老神庙的废墟上修建了这座神庙。所以这座神庙也叫做伊西斯神庙,而伊西斯女神就是古埃及掌管音乐、快乐和生育的女神,深受埃及人爱戴。刘欢从我们当中选出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扮演神话传说中的奥西里斯,女的扮演他的美丽妻子伊西斯。又选出一位长者,扮演奥西里斯的孪生兄弟塞特。

图11、柱头风格各异,雕刻极为精美

以希腊人为主的托勒密王朝,所以被承认为古埃及法老的继承人,因其延续了本土传统和文化,古埃及的神继续得到尊崇,并且修建了不少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神庙。托勒密王朝的法老拆除了岛上原有的古建,用那些石块修建了自己的伊西斯神庙。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文明与希腊文明相互交融,因此这个时代的廊柱都有希腊风格。每个柱头的植物各不相同。

图12、有两个石狮的第一道门

神庙入口是两座梯形塔门,相夹形成一个门庭,门前两个石狮的面部已毁。左手边的小门通往荷鲁斯的诞生房,也是托勒密六世的诞生室。砖墙上有不对称的浅浮雕,小门旁墙壁上法老拿着权杖痛击敌人的场景清晰可见。右面雕塑是三位主神伊西斯、荷鲁斯和哈特尔的场景。

图13、从第一道门口看远处的图拉真亭

伊西斯神庙是古埃及宗教最后的堡垒,在这里最后刻画的象形文字是公元437年。基督教开始风行的时期,这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唯一可以让古埃及祭司进行古老仪式的神庙。公元535年,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下令永久关闭神庙,书记官和祭司被放逐,通往内部神坛的门被迫关闭,神庙落入了基督教修士手中,惨遭破坏。

图14、和第一道门风格相同的第二道门

穿过有两尊狮子坐像的主门入口,进入中庭,柱廊与主殿又构成一个广场,眼前再次出现几乎同样梯形浮雕塔门即第二道门。塔门上的壁画左侧描述的是托勒密六世向奥利西斯(父亲)和伊西斯(母亲)供奉祭品的场景;右侧描述的是托勒密六世向荷鲁斯(儿子)和哈特尔(儿媳)供奉祭品的场景。

图15、每个女神方柱头下面的图案各不相同

第二塔门前方的廊柱,没有第一塔门那边的廊柱高大,但大殿的柱式风格统一,为开花纸莎草式,柱头位置雕刻有面朝四方的哈特尔女神头像。或许是因为这里是伊西斯的地盘,哈特尔应该略逊之。

图16、大殿里的墙壁雕刻着古代的神话故事。

进入第二道门,进入多柱大厅,大厅立有十根浮雕石柱。穿过多柱大厅,来到神庙的内殿。内殿作为圣坛,是整个神庙的核心。在古埃及时代,神坛处于黑暗之中,仅靠两侧墙壁上打孔的小窗照射光芒。如今的神庙内部通有电缆以供游览照明,自是无法体味当时神庙内的神秘感了。大殿保存完好,巨大的石柱,托住了石板的屋顶。大殿的墙壁和殿外墙壁一样,雕刻着古代的神话故事。

图17、墙壁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即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起(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月神、计算与学问之神图特(Thoth)造的,和中国人“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相似。

图18、大殿内伊西斯、荷鲁斯和哈特尔的浮雕

哈特尔作为一位女神,掌管了有关女性的几乎所有一切;爱情、美丽、舞蹈、音乐、香水和美酒,无论是五千年前还是今天,哈特尔的这些美好寓意一直影响着埃及人的生活。

图19、法老与神对话的小屋

这是神庙最里面的一间。在古埃及,只有法老通过祭司在这里与神对话,其他人是不能进来的。古埃及的祭祀活动是严格按等级进行的,一般平民只能在外面的广场上,高一等的人进入大院,只有法老和祭司进入最里面的小屋。

图20、和庭福夫妇在神庙外合影

在参观中深深感受到,古埃及文明的价值之一,是认识到了女性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并赋予妇女崇高的社会地位。根据法老时期宗教中宇宙的基础观念,妇女是男人在宗教和世界生命中唯一的伙伴。法老文明时期出台了神圣婚姻的立法,明确了夫妻间相互尊重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家庭主妇的女方与男方享有同样的继承权。如果无故离婚,她也可以拥有丈夫钱财的三分之一。法国籍埃及学家、基督徒德鲁斯·诺贝尔说:古埃及妇女在国家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在她们的国家,平等是很正常的。

图21、留影

古埃及赋予女性崇高地位的立场达到了神圣的程度,除了男性神,还出现了受崇拜的女性神,而智慧女神都是女性,其中伊西斯女神是忠实和真诚的象征。传说,尼罗河水泛滥是伊西斯女神由于丈夫的被害流下的泪水汇集而成。这种法老时期女性所享有的地位是现代社会全世界女性为之奋斗的目标。

图22、神庙西侧

在古埃及,被正式承认的女法老有六个,伊西斯是第一个,她是神话里被加冕的第一位女王;然后是奈托克里斯,她在报复其兄弟后自杀身亡;鲜为人知的塞拜克奈夫鲁只留下一个无头的半身像;哈特谢普苏特是统治时间最长的女法老;托斯雷是埃及血统的最后一位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则是故埃及托勒密王朝末期最著名的重要人物。相比之下,我国至今没有政治局女常委,更谈不上最高领袖。

图23、图拉真亭

    神庙外,有一个罗马式的长方形建筑,由14根石柱和一道门组成。这是图拉真亭,是罗马皇帝图拉真于2000年前修建的,供自己祭祀女神时休息用。凉亭矗立在小岛岸边,在蓝天,碧水和棕榈树的簇拥下,显得妩媚和优雅。

图24、凉亭为罗马式建筑

凉亭带有典型的罗马风格,由14根高约16米雕刻精美的高大石柱环绕而成。亭子内四面都刻有讲述伊西斯女神故事的浮雕。

图25、从另一个角度看凉亭

图拉真,罗马帝国皇帝,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 图拉真在53年出生于西班牙贝提卡的意大利卡,是第一位意大利以外出生的罗马皇帝。他在位时立下显赫的战功,使罗马帝国的版图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极盛。他曾经建立图拉真柱记载自己的功绩。元老院曾赠给他“最优秀的第一公民”的称号。

图26、左边水域中能隐约看到神庙原址修建的围堰

站在高处,远眺不远处菲莱神庙旧址的水域,很是感慨。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菲莱神庙搬迁时,可以说是集中了全世界的智慧与科技。刘欢说:“因为国际上需要这些神庙,所以联合国出钱。埃及不出钱。”但联合国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依旧淹没了不少神庙与宫殿遗址。这些难以估计价值的古文明从此长眠水底。

图27、未完成的方尖碑

离开菲莱神庙,我们前往参观一个“未完工的方尖碑”。距阿斯旺市区两公里处有一个古采石场,沿尼罗河而建,专门出产一种粉红色花岗岩,几乎所有的埃及古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这种花岗岩。采石场遗址中有一块著名的方尖碑,制作于新王国时期,长41米,重达1267吨。但这碑却是一块没有完成的碑,由于在石头顶部发现裂缝,古埃及人停止了碑刻,将它遗弃在采石场里。历史学家考证该碑为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建,原本计划放在她的神庙前。我们怀着惊叹不已的心情,围着这座方尖碑慢慢走了一圈,仿佛听见了数千年以来那不绝于耳的敲打石块声,仿佛看见了三千年前那赫赫有名的埃及女法老听说此碑不能用时的沮丧神情。

图28、方尖碑四周已开出深槽

其实只要将其竖立起来,就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放眼望去,不少巨大石块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一棵大树孤零零的耸立在采石场的广场上,陪伴着夭折的方尖碑。来这里的游客不多,就连其他景点四处可见的看守警察都寥寥无几。刘欢介绍,在那个时代,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古人先在岩石上画出方尖碑的外形,每隔30公分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 ,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这么坚硬的巨石能被湿的木楔子撑裂?简直不可思议!更让人难以想象的这一千多吨的巨石在那个时代怎么运输?又怎么把它立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