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的冷

 昵称37581541 2020-03-06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归途如虹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薛宝钗抽到的花签。这句诗也可以看作是曹雪芹给予薛宝钗的评价。可以说“无情”二字是其中最引人注意,也最引起争议的字眼。喜欢薛宝钗的人认为薛宝钗温柔敦厚,克己复礼,并非是真正的冷漠无情之人。而不喜欢薛宝钗的人则认为薛宝钗心机深沉,虚伪圆滑,是一个真正的冷漠无情之人。

薛宝钗和冷的确是息息相关的。薛宝钗的判词是“金簪雪里埋”,雪自然是冷的。她平时吃的药是冷香丸。她住的房间如雪洞一般。兴儿形容她的时候说她像雪堆出来的一样。可以说,冷,是许多读者对薛宝钗的深刻印象。

我们之所以认为薛宝钗冷漠,主要是因为薛宝钗在金钏事件当中的表现。金钏因为被王夫人辱骂,撵走而选择了跳井。薛宝钗得知之后,为了安慰王夫人,说了这样的话,“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样的话,显得轻描淡写。

可以说,薛宝钗是把金钏的命看作了可以用金钱去购买的物品,她漠视了金钏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金钏的死,不是钱可以弥补的。王夫人应该反思,但是王夫人没有。薛宝钗这样说,的确是达到了安慰王夫人的目的,但是也暴露出她等级观念的强烈,对金钏这样丫鬟的命的轻视。

当然,从务实的角度看,薛宝钗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就当时的实际情况看,金钏这样的丫鬟在主子看来,就是买来的货物。而且,即使薛宝钗对金钏真的很同情,对她的死感到十分惋惜,对金钏而言也没有意义了。她已经选择了自杀,薛宝钗再难过金钏也回不来了。薛宝钗这样做,还照顾了金钏家人的利益。甚至,薛宝钗还将自己的衣服拿出来给金钏裹尸,这也算难得了。

薛宝钗主要的目的是安慰王夫人,她考虑的是王夫人的感受。所以,她一定要把金钏的死说成是一件小事,尽量让王夫人不感到不安。因此,她说金钏有可能是失足掉进井里的。甚至,她还说金钏即使是赌气投井,也不过是糊涂人。换句话说,王夫人不必为金钏的死而感到难过,可惜。对于薛宝钗来说,金钏的死显得无关紧要,只要能够达到安慰王夫人的目的,薛宝钗就心满意足了。

的确,金钏是不够豁达,不够坚韧。但是她是真的糊涂,还是走投无路了呢?要知道,本身作为奴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就是地位低下的。几乎很少会有人考虑他们的尊严。一旦被主子撵走,他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王夫人不仅是撵走了金钏,还将金钏骂得体无完肤。王夫人对金钏的绝情导致了金钏的绝望。因为她根本无法面对被撵走之后的命运。被撵走,不是获得自由,而是成为社会地位更为低下的人,从此人生再也没有什么希望。因此,晴雯得知自己会被撵走之后会绝食,芳官被撵走之后会选择出家。所以,金钏的死从本质上来讲是那个阶级社会中被奴役的人无可奈何的选择。所以,真正同情金钏的人是不会指责金钏糊涂的。

其实,金钏的死和薛宝钗没有任何关系。薛宝钗去安慰王夫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薛宝钗的做法在当时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批评薛宝钗冷漠,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主张平等,自由的时代。我们接受不了不公平的等级制度。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生命的价值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薛宝钗对金钏生命的漠视体现出她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等级思想。

薛宝钗是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坚持传统观念,恪守等级尊卑,倒是合乎她的身份。只不过,她对金钏的确是冷漠的。她的这种冷漠,让人心寒,也让人替薛宝钗感到遗憾。

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薛宝钗显得冷漠了。那就是尤三姐自尽和柳湘莲出家的事。薛宝钗得知这件事之后,并不在意。她是这样说的,“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了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这次,薛宝钗又把宿命论搬出来了。就算尤三姐的自尽和柳湘莲的出家是命中注定,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会觉得可惜,会觉得感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薛宝钗却冷静极了。当然,可以说薛宝钗很成熟,看透了命运的无常,所以如此达观。而且,薛宝钗考虑的是活着的人,所以提醒母亲要酬谢跟着薛蟠一起出门去的伙计。

但是,柳湘莲本来是薛家的恩人,如果没有柳湘莲,薛蟠什么也带不回来。现在,柳湘莲遭遇了如此重创,薛家原本要报恩的,也没有办法了。薛宝钗却没有感到丝毫遗憾。对于人生的不幸,她显得太超然,太淡漠了。别人的不幸不会激起她心中丝毫的涟漪。她从来都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在对待这些事,只要和她关系不大,她都可以淡然处之。

或许是生活的历练造就了薛宝钗的这种冷淡吧。薛宝钗其实挺让人心疼的。她父亲早亡,哥哥又不争气。她便从小就要帮着母亲料理家族事务。而薛家是皇商,又有像当铺这样的产业。可以想象,薛宝钗面对得更多的,是追求利益的商人。为了让家族不至于败落,薛宝钗必须变得精明。所以,在她身上,看不到少女的天真。看到的,更多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成熟世故。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薛宝钗相当务实。

所以,薛宝钗看重的,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于不是分内的事,薛宝钗兴趣不大。她懂诗,但是她是把写诗看作一种社交手段,因此,她只在集体活动的时候作诗。甚至,她会劝阻香菱学诗。而且,她还不止一次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懂画,但是却从未看到她作画。因为贾母要贾惜春画大观园,所以薛宝钗显示出她对绘画的了解。她懂戏,却迎合贾母点热闹戏。她知道六祖慧能的故事,却认为佛教的观念会移人性情。她看过《西厢记》这样的书,却告诫林黛玉如果看了这样的杂书,而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可见,薛宝钗是严格地按照封建淑女的标准在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

薛宝钗非常在意人情应酬。所以,她显得很世故,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她虚伪。本来贾元春出的灯谜在她看来没什么新奇的,她却说难猜。她说王熙凤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贾母。薛蟠带回来的礼物,她分配得十分周到。连许多人都不喜欢的赵姨娘都心满意足。可见,薛宝钗很注意人情世故。这当然是人之常情,薛宝钗也做得很好。但是这会让人觉得薛宝钗圆滑有余,真诚不足。

当然,薛宝钗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贾宝玉挨打之后,她立刻去送药,还教育贾宝玉要听人一句劝,要改过。史湘云置办螃蟹宴缺钱,薛宝钗出谋划策,帮她料理。林黛玉在病中,她嘘寒问暖,还建议林黛玉多吃燕窝。知道香菱向往大观园,她就带着香菱住了进去。看到邢岫烟衣裳单薄,就帮着邢岫烟把衣裳赎回来。薛宝钗对别人的帮助,实实在在。她是理性的,我们看不到她为任何人流下过同情的泪水,不过,的确切实帮助到了别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能说薛宝钗是一个真正冷漠的人。

其实,薛宝钗的人品没有问题。她只是出身在一个封建皇商家族,恪守封建礼法。她很有才情,也很能干。只可惜,她被等级制度等封建糟粕思想影响。所以,在她身上,几乎看不到真性情。她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所以,她显得淡漠,甚至是冷漠。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评价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这并不是说薛宝钗性格高洁,而是说薛宝钗对待人事是以一种近乎寡情的客观冷静态度在面对。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薛宝钗的理智,但是却很难被她流露出的情感所打动。

其实,也不能说薛宝钗就是一个真正无情的人。只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选择了压抑自己。而且,她并不是无奈地选择了自我压抑,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可封建礼法。她从来没有想过挣脱这种束缚,追求做人的自由。所以,她只能被无情的礼教埋葬。她的命运也只能是“金簪雪里埋”。她在封建大家族里活得如鱼得水,却无法真正获得幸福。她的命运是悲哀的,但是这是一种缺少感动力量的悲哀。因为识时务的薛宝钗接受了封建礼法的束缚,也在宣扬封建道德。所以,她被很多人所不喜欢。与其说,大家不喜欢的是薛宝钗,倒不如说是厌恶压抑人性的封建道德。

平心而论,薛宝钗是一个端庄,温厚,有涵养,且能力不俗的大家闺秀。可惜,她缺少生命意识。在鲜活的生命逝去时,她没有感受到悲哀。面对他人的不幸,她没有感觉无奈和惋惜。表面上看,薛宝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豁达且深明大义的人。但是她却无法像贾宝玉那样如此细腻地体贴别人的为难。因此,很难说她是一个真正有同情心的人。

最后,用王冉冉老师的话结束我的文章。“维特根思坦曾说:‘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能解答,我们的生命问题还是没能触及到。’生命问题岂止与科学水平无关,它还与生活中的长袖善舞无关,与对现实世界的适应能力无关,可以说,在宝钗那里,惟独缺失的就是生命立场。

正是生命立场的缺失,宝钗的生活之‘技’不能‘进’于‘道’,她虽然能与现实世界保持高度的适应与协调,却同时也在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中沉沦;正是生命立场的缺失,宝钗虽然有‘克己’的素质,却并不能真正善待他人与自己的生命,倒是常常被‘不道德的道德’规劝异化。

一言以蔽之,《红楼梦》中,正是由于生命立场的缺失,《红楼梦》把宝钗塑造为一个缺少生命温度的冷美人,而且第四十回中居然还有这样一段描写:‘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 ……”一位青春少女的住处竟以‘阴森透骨’来形容,宛似《西游记》中的妖精洞窟,很难说作者便没有寄寓深意。”

交易担保 红楼梦研究特许商城 国馆典藏字帖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