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窝里放不住剩馍!

 茗品雅轩 2020-03-06

    今天,读了一篇莫言都是的文章-----别等了,文章由莫言老师和他的一位老同学的谈话切入正题,时值那位同学的太太刚刚过世,整理太太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条他们一起去纽约旅游时在当地一家名品店购得的一条丝巾,那是一条非常雅致、漂亮的名牌丝巾,高昂的价格卷标依旧挂在上面,他的太太特别的喜欢,一直宝贝似的珍藏着,总想着要等到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才能拿出来使用,遗憾的是直到她离开人世也没能等到令她中意的那一天,由此,那位老同学总结并分享给莫言老师一句话,再也不要想着把好东西留到某个特别的日子才使用了,在有生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纪念的好日子。

    莫言老师也是因此感触良多,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老同学的这句话,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放下手里的一切活计,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或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或打开音响,播放一首中意的音乐,躺在沙发上美美的享受一番。比如专心的透过落地窗尽心欣赏淡水河的美好景色,而不去管玻璃上是否存在灰尘,再比如会随时拉上家人到外面去享受美食,而不去顾虑家里的饭菜如何处理。活在当下,尽心随意,或许生活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吧!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是这样的例子存在,尤其是老一辈儿的人,或许是因为旧时代的贫苦生活太久养成了习惯,亦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不管是好吃好喝的,还是好看好玩的,只要有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到了手里,总会想方设法的藏起来,藏到你一般人都找不到的地方。只有等到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点儿,好东西才会有重见天日的时刻。

    我们老家就有一位老太太,一次,家居城里的侄子去看她,带去的礼物中有两个哈密瓜,那个时候哈密瓜在乡下还是绝对的稀罕物,当场切开了一个,大家都夸赞说好吃,老太太瞬间想到了自己在外读书的大孙子,那可是她最疼爱的心肝宝贝了,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少了他的!侄子走后,哈密瓜被藏了起来,只要等到孙子回来给他吃才值得。一开始,还不忘隔三差五的打开箱子看一眼,时间一长就给忘记了,直到孙子放假回来已是将近四个月过去了,看到孙子的那一刻,老太太想到了自己的哈密瓜,忙打开箱子去拿,结果发现早就坏透了都,箱子都快没法儿要了。老太太心疼的抑郁好几天,最后还是孙子的宽慰才让她重拾笑颜,孙子抱着奶奶说他早已梦见她老人家给自己留的哈密瓜,在梦里都吃过了,好甜好甜呢!拂拭着孙子的脸颊,明知这是假话,心里还是无比的宽慰。以后有了类似的情形,她还会这么做,东西可以放坏,也只能影响一下暂时的心情,过后就会忘掉。对她来说,她放的不只是那个东西,而是一份心意,享受的是放着东西的过程和对盼望时刻的无限期待。

    或许莫老师那位同学的太太也是如此,她所存放的正是一份值得永远怀念的纪念意义,享受的也是一种悉心保存的过程和她内心对自己所期望的那一美好时刻的无比的期待。这恐怕是作为任何一个旁观者都永远也参不透的情结。

    老家有句俗话叫“狗窝里放不住剩馍。”一般说的就是那些手里放不住东西、心里藏不住事儿的人,这些人都是即时消化者,好吃好喝的立马装到肚子里,心里有点事不隔夜就会说出去。记得有一位旅居非洲的朋友说过一席话,非常的有意思,说是非洲那边的人们手里存不住钱,工作一个月放了薪水就会停止工作,吃香的喝辣的直到手头拮据才会再度找工作做,如此每一年的年终岁末基本上都不会留下什么积蓄,这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平日里据说的“月光”一族?如果所言属实,他们就是生活得最现实的一群人。

    就本人的理解来说,自然不赞同那种“狗窝里放不住剩馍”式的生活,当然也不会轻易走向另一个像前文所提及的老太太式的极端。总之一句话,我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能够长期存放的东西而言,有特殊意义的保存完全不失为一种人生体验;倘若是对于具有一定保质期限的食品类东西来说,自然是“狗窝里放不住剩馍”式的处理方式更为稳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