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经济生活》明细提纲
2020-03-06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㈠商品

1.商品的概念

⑴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商品与产品、物品的关系

2.商品的基本属性

⑴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非本质属性)

⑵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⑶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人基本属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交换前,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都是商品;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备考提示】

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两点:①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例如,消费者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㈡货币

1.产生:

⑴偶然的物物交换⑵扩大的物物交换⑶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⑷货币产生。

2.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3.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内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对外。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⑵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②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数量)

附件: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劳动生产率 同一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 提高 增多 减少 降低 不变 降低 减少 增多 提高 不变 个别 提高 增多 减少 不变 增多 降低 减少 增多 不变 减少 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影响

⑵物价水平。(重要因素)

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⑶消费观念。(重要因素)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超前,会增加当前消费,消费观念滞后,会节制当前消费。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消费者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者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贷款消费。

⑷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水平。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2.消费类型

⑴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⑵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恩格尔系数

⑴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⑵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⑶影响: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备考提示】

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

影响消费的因素复杂多样,不要局限于教材,回答具体问题时符合实际情况即可。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把影响消费的因素与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联系起来:

①针对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或大力发展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针对主要因素——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③针对重要因素——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④针对其他因素——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国家政策需具体分析,如出台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等。



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消费心理面面观:

⑴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侧重于“消费什么”)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重点强调的是“怎样消费”)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强调“消费得怎么样”)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想不想消费”)

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相互关系:

①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

⑴为什么发展(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⑵如何发展(发展的措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备考提示】

1.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时要注意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当消费与生产发展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消费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时,消费会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反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

2.要结合实际分析扩大消费的意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

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



①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⑵为什么:①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⑶怎么办: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备考提示】

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三点点:

⑴注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⑵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

⑶注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但二者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即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2.特别关注民营经济

⑴地位: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⑵作用: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国有大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⑶措施:①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公平竞争。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拓宽融资渠道。(允许、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③民营企业要科学经营。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的经营含义:

⑵地位:

⑶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其中,国有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无论哪种所有制企业,都有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监督机构(监事会)。公司制的优点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的经营和发展直接目的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的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②作用: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①含义: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②作用: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备考提示】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生产与企业经营

(1)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①要重视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②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在竞争中才能处于有利地位;③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适时地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2)企业作为经营者: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④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⑤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开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⑥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⑦通过企业兼并,提高企业竞争力;⑧企业的经营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①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维护市场秩序;②要依法诚信纳税。

(4)企业作为涉外生产经营者: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②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及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③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④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要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⑤要熟悉国际法律法规,要有规则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关于企业生产与企业经营应考时还要注意:

(1)复习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时要考虑两个维度: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灵活,可将相关设问转换为企业这样做的意义或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普遍性的做法集中到某一个企业上。

㈡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

: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劳动者的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就业【★★★★★】

⑴就业的意义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对社会)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劳动者)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②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⑵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劳动者劳动者应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发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企业:

国家: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储蓄存款的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储蓄存款的主要机构:各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的利息:含义:它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储蓄存款的类型:储蓄存款的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主要业: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其他业务: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商业银行的类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商业银行的

①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㈡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股票的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股东的权利: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股票价格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注意: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除非公司破产清盘,但股票可以转售给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股票市场建立的意义: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债券——稳健的投资债券的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偿还方式等要素组成。债券的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商业保险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等。保险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融资也叫资金的融通是筹资者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⑵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偿还债务。

⑶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融资中介机构: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

⑷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①直接融资一般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

②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⑸作用:融资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①融资的积极作用:融资能够促进企业超常规发展企业经营者要“敢于融资”,充分发挥融资的推动力。

②融资的消极作用:导致企业债务危机,企业经营者要“谨慎融资”“善于融资”,有效防范融资风险,遏止融资破坏力的出现。

⑹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资金难题

①企业要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②小微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信心。

③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或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④国家要加强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⑤国家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备考提示】

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

(1)兼顾收益与风险。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兼顾多元与重点。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3)兼顾意向与实力。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兼顾个人与国家。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直接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

⑴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可能性性的: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生产要素分配的,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的含义:。的:。: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这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

2.效率

⑴效率的含义:

②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②具体策略: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㈠国家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过度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征税和纳税



⑵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⑶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三个特征之间的联系:①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②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③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⑴根据征税对象划分:

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⑵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a.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b.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c.作用: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a.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b.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c.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d.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e.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我国税收的作用

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⑵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障。

⑶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⑷税收是对国家经济实现监督的重要手段。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依法纳税的原因:

①从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从税收的作用看: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⑵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⑶依法纳税对公民的要求:

①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性作用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市场的优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自发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因此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会导致滞后性。

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

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

⑸市场调节(配置资源)弊端的后果: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市场秩序严格实施市场规则一是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二是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守法用法,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1)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行使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又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企业经营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依法经营,靠优质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

(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㈢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

1.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原因: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三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的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第课

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开启新征程:

(2)“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坚持新发展理念

(1)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因:

①形势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重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1)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内容: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3)措施:

①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A.作用: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B.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A.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B.措施: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⑴生产全球化。许多商品(如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⑵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⑶资本全球化。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⑴含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⑶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5..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⑵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

⑴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⑶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⑴原因:

①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⑵措施:

①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④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⑤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仁寿春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