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共情力可以了解一下(下)

 中医馆737 2020-03-06

在昨天的分享当中,我们谈到想要提高共情力,就要掌握共情力常见的4种表现形式,相信关于第一种”识别“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集中交流一下关于另外3种表现形式的具体内容。

先简要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分享的那对相亲对象的对话。当女主抱怨自己的领导针对自己,因此想要离职的时候,男主除了非常高“情伤”地回复“哦,我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工作没人能接手,老板都得抱我大腿”之外,另外三种回答方式,分别对应的就是共情力的其他3种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还要冷静一点.....”(认可)

“我的领导也经常有这个习惯,但是对咱们要求严点儿,也算是一个好事儿”(引导)

感觉你能力挺不错的啊,如果你想换一家公司,我有些朋友可以帮帮忙”(迎合)

接下来针对这3种表现形式,咱们讨论一下:

2、认可

很多时候对方遇到了烦心事,需要的不是我们要讲出多么鞭辟入里的大道理,而是希望我们能够站在她的身边,给予一定的接纳和理解,让她的情绪有一个发泄口,得到一定的舒缓就够了。

相亲是如此,过日子也一样啊。为什么很多家庭的夫妻经常拌嘴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总希望在道理上征服对方,却忘了家庭是最不该讲”道理“的地方。

对于这一点还是想不通的,建议看一看《超级演说家》节目中选手陈铭曾经分享的一个演讲,光题目就可以值得大家品味许久——《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

当然,关于“认可”可不仅仅局限于感情方面,职场当中也是如此,你会发现领导开大会的时候,总是有些人在领导说话的过程当中频频点头,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对领导讲话有一个积极反馈,不然自说自话太过于尴尬;

另一方面就是表示接收到了领导的观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

所以”认可“在职场当中也属于基本的职业素养。

3、引导

凡事易疏不易堵,当我们和对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这种方式除了在辩论比赛等特殊场合使用外,其他场合不建议经常使用。

看似直接爽快的性情,本质上通常是缺少耐心的懒惰思维在作祟。真正好的引导方式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逐渐地化解观点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共赢。

关于引导方面,王小波曾经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分享过他是如何对外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这个例子非常的经典。

他的外甥曾经一度迷上了摇滚音乐,并打算终生追求艺术。这在那个年代来看,几乎没有什么”前途“和”钱途“。但父母无论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均无效,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王小波。

由于是甥舅关系,所以王小波抛开了关于理想和道德的前提铺垫,直接开门见山:

“小子,你爸妈养你不容易,好好把书念完,找一个正经的工作吧,别让他们操心。”

毫无意外,他遭到了外甥的反对:“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

痛苦是艺术的源泉这个观点似乎无法辩驳,比如在舞台上,人们唱的是《黄土高坡》在荧幕上,看到的是《秋菊打官司》。

不但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就说音乐吧,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绝唱,据说素材是俄罗斯民歌“小伊万”,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声.......

这些例子看似各个在理令人无法辩驳,那么采用引导的方式该如何去办呢?这时候见招拆招的境界就来了:

“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还想嫁个大款。柴可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

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作为清华大学的在读生,他外甥的理解能力还是没问题的,最终想了一下,虽然开掘出了艺术的源泉,但却不是自己的,这不合算,于是便放弃了继续摇滚事业的想法.......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却大体相近。

多练练自己的引导能力,你会发现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敌人”,每个人都是出发点不一样的同路人。

4、迎合

何为迎合?一句话概括:在顺应对方的情绪的基础上,给予对方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表现形式最直接的就是赞美。关于这一点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我们在服装店去购买衣服的时候,那些优秀的店员,通常都能够让我们在自己的身上,意识到一些我们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美。

当然这种赞美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不然就很容易沦为刻意谄媚的“攻心术”。

以上内容便是今天的分享,道理讲的再多不去应用,也只不过是华美的文字而已。选择一个自己想要锻炼的去实践实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