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溪山琴况》臆读之“雅”

 dymhoo 2020-03-06

 一曰

   
古人之于诗则曰,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求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

空谷,贤者之居,其响必雅;郢人寡和,《庄子·徐无鬼》: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琴失知己,曲高和寡。

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藉,借;见,现;况,比;所谓“人不知而不愠”,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争,何;争在纤维,即纤维在何处。柔媚,软而无利;重浊,抗指笨拙;俗乐争响;炎闹,繁杂与俗乐争响;正始,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竹林七贤之属。存疑。式,法度;俗势种种,不外乎指法不练达,神气不调和。

雅与俗对,乃四字综合云,非别有一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