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高考一轮现代诗歌鉴赏复习指导(魏继国)
2020-03-06 | 阅:  转:  |  分享 
  
2020高考一轮复习现代诗歌鉴赏指导一、考情分析首批高考改革地区山东省组织的2020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增设了一篇现代诗歌阅读题。考纲上提到过
现代诗歌鉴赏,考纲规定:“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里的诗歌特指现代诗歌。但因考试基本不涉
及,以至于很多同学进入“学的不考、考的不学”的认识误区。这次模拟给教和学敲响了警钟。本次模拟考共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
题,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
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有意识的加强训练,结
合积累的关于文学类文本及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灵活应对各类题型,弥补这方面的短板。下面我们结合原题,了解现代诗歌考查的重点内容以及明
确未来复习的方向。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
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
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
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C.“风吹过镶
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
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答案】D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
”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
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D.“你听风与云/在
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答案】B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
何理解?(4分)【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的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
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9.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
要分析。(6分)【答案】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
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宫,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
层次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二、基础知识积累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诗
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
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
特点。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
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
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因此,在阅读鉴
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
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
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
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
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
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
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④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
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3.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
平缓。(2)押韵押韵有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韵脚的韵母要相同。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读起来也不觉
得不顺口。句式的排列或对仗或参差,要整齐匀称、错落有致。(3)饱含真情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样的诗句,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
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4)立意新颖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
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如辛笛的《寄心》,简朴自然,平中见奇。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
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经过一夜的不平静,决定把这颗心,贴上八分邮票,寄出去就是了。(5)联想自然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
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
”,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高高的黑板前,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
,——羽毛丰满了,她就能从地球上腾起,一片片心湖荡起了旋律,浪花中汇成同一个心曲。(6)跳跃自如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娓娓
到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
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
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蕴味无穷。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
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
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7)凝练集中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
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诗十八节,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
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
、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最后的那一声音
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这首诗可以说凝练集中之至了。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
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8)节奏和谐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体会诗歌节奏展示的美感。这就要求把握好轻重感、韵律
感,把作者所要强调交代的情感重音读出来。如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开头,通过反复品读,可以从“神”“仙”“情”“梦”等字眼感受到桂林秀
丽山水的个性: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迷离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谁都没有见过,但云雾中影影绰绰出现的仙女形象,唤起了人们那种捉摸不定的美
感,而情和梦也是不确定的,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就深刻地体会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可以去想象那最深沉的情爱和最美丽的梦境,从风
姿绰约的桂林山水图中,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读出语言美的感受。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
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9)形象生动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
一个复合词,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诗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凝固而成的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如曹增书
的《笑》:“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这首诗是“春花秋实”的形象化表现,诗人妙用拟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动
,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镜头。(10)意境优美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
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如沙鸥的《新月》,小
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爽性当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正在梦中,“我在梦中靠岸”情深意美,极写其两地相思
、魂牵梦绕的情景,意味深长。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鸡
鸣起伏,雨点儿在屋瓦上,弹奏《十面埋伏》,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她怕我夹碎了,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牛鞭,抽
醒几声蛙鸣,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于最高的尖尖山上,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11)虚实相生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
不离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
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征等)加以“变形
”,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三、现代诗歌鉴赏1.鉴赏诗歌的切入点(
1)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
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
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
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
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
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
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
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
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
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
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
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3)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
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
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要把
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
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
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
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
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
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4)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
,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19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
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
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
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
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
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
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5)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
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
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①诗歌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
,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②诗歌的表现手法现代诗歌还有诸多表现手法,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意于象)
、动静结合、动静互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抑扬(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对比、层递、联想、想象,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景结情等。情
景交融即诗中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紧密结合,做到“忘我”“忘物”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种状态。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的一种。即用表
面上欢乐的场景,来渲染一种低调,悲凉的气氛。以景结情诗歌在抒情或议论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诗歌有一种“此时无情胜有
情”的未尽之意。③诗歌的修辞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夸张、双关、倒装、设问、反问、反语、用典、化用、双声、叠
词叠韵、顶真、衬托、通感、象征、互文、复沓、移就、列锦、呼告等。衬托指为突出某一事物而做的对比,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用类似的事
物衬托所要突出者;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要突出者。比如“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到悬崖底下,而高傲的海燕却更加勇猛在飞翔”即为
反衬。通感把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交错互通的一种修辞手法,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艺术效果。如“落絮无声春坠泪”;如“他的声音像是随风斜
飘的雨丝,零乱而悲凉”象征指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含义(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比如用论语表现伦理道德,用菊花表现节操,用十字架表现殉
道和神圣。互文即互文见义。指意思相近或相对的前后词语在文句中交错呼应,互为补充,使句子更加和谐齐整,彼此辉映。复沓又叫复唱,指句子
与句子之间更换少数词语,反复出现,以达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目的。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
事物。分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移人于物,如“空虚的天井院,寂寞的梧桐树”;移物于人,如“一种铁青色的苦闷,从酱紫色的脸
皮泛出来”;移物于物,如“辽阔的呼伦贝尔,甜蜜的湖光山色”。呼告指感情达到最高潮的时候,对想象中的人或物的直接呼唤和倾诉。呼人,
如“雷锋啊,雷锋啊,你真是我们的好榜样!”呼物,如“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列锦又称列词,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特定选择组合,罗列在一起,以创造意境,增强画面感和气势。④结构安排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尾
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点明
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
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2.现代诗歌的解题技巧(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
片面。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
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例如:对非马《醉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把短
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1997年2月5日A.前五句诗,
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
自拔。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
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一的感情。【答案】B【解析】“左一
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
的咫尺天涯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
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
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例如:对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
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
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
,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
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
指诗人自己。【答案】D【解析】《我爱这土地》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情感、形象所蕴涵的意义、文字表达技
巧等。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
,必有一误。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特点是“爱这土地”。至于诗中写到“鸟”,是对“我”的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
“鸟”不是全诗的形象。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3)分析技巧,品味表达,以小见大看本质。诗歌贵
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是运用象征或其它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
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的技巧,抓住这些技
巧和关键性的诗句,根据诗歌内容,加以比较,准确理解,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以小见大,把握全诗的主旨或诗歌的关键词语的含义
,从而解答关于主旨、诗句这一类考题。例如:对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
话,/背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肚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采望望前面。A.反
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
分悲惨。D.揭示了中国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沉重的苦难。【答案】D【解析】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以马喻人。A、B两项都错在把诗中的马
当作现实中的马。C项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直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3.现代诗歌的答题步
骤(1)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侧重点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
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
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2)到诗歌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或哲理)。(3)看诗歌的前半部分,想一想,
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4)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
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
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
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5)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答题模板: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
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
到了(某某)作用。4.考查题型分类从2020高考模拟卷来看,现代诗歌考查的主要题型为单选题和主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包括前面介绍的诗歌
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以及行文结构等。(1)单选题①对梁宗岱《散步》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行运用比喻
,把人的生命过程比作一条道路,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这样,“路”和“脚印”就具有了象征意义。B.诗歌
将“快乐时的脚迹”和“忧郁时的脚印”对照着写,流露出偏爱后者的感情,表明诗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认为“忧郁”比“快乐”更有价值。C
.作者要否定的是轻佻虚浮的人生,主张珍视人生的苦痛和忧郁,充分感受生命的复杂和深度,让生命获得“分量”。D.“刹那”和“永远
”“模糊”和“镌着”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主张人应该努力追求生命的“永恒”的人生观。【答案】B【解析】“表明诗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
这一给人“定性”的判断失之武断,纯属无限上纲,与作者的感情倾向相悖。在生命的路上,快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一刹那便模糊了。只有忧郁
时的脚印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②对舒婷《思
念》这首诗,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节写的“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其实和“思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写出了内心思念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B.“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极言时间之缓慢,“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极言距离之遥远,
两个比喻,诗意全出,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和迫切感。C.“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两句诗形
象地表明诗人内心虽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D.全诗写“思念”,但不着一字,写得清丽、典雅,一改缠绵、
凄惋的情调。【答案】D【解析】应删去“清新、典雅”,仍然是缠绵、凄惋的风格。③赏析张志民《“人”这个字》,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由书法写起,借用书法家的话谈论“书道”,所说当更具有权威性。B.诗人用权贵们连“人”字都写不好的实践,来证明“书道之深
,着实莫测”。C.大谈书道只是作品的表面含义,诗歌更深的寓意则是借为书之道来讽刺“权贵们”舞文弄墨的目的在于附庸风雅。D.诗
人通过书法感受,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人”这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它。【答案】C【解析】对“
更深的寓意”理解不当,应为“权贵们只知追求功名利禄,不知提高品行,去做高尚的人”。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为着
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工夫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却大多是缺骨少肉,歪歪斜
斜……(2)主观题①阅读冯志《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这首诗,完成问题。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是多少无名行人
的步履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几条宛转的小路,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还
有些年纪轻轻的男女,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
的美丽的脸”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答案】“路”这个意象开始指原野上的路,后来指人生的路和心灵的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
。诗人由原野上的路展开联想,眼前的路是由无名的行人踏出来的,心灵的原野上,那条生命之路,是由流逝的岁月和曾经相遇的人为我们踏出的。
由此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珍重,要永远记着他们,以免让心灵之路荒芜。【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注意“路”的意义的变化——由“原
野上的路”到“人生的路和心灵的路”。“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意在告诉我们要记住那些为我们开拓道路的人,要用自
己的努力体现生命的意义。②阅读郑敏《金黄的稻束》这首诗,完成问题。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
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A.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答案】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
意。【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皱”与“美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以及对母亲辛劳的歌颂
。B.诗歌是怎样展开联想的?传达出怎样的思考?【答案】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
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由“金黄的稻束”引
发联想,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
感受。③阅读郑愁予《错误》这首诗,完成问题。A.说说“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词的作用。【答案】“不来”“不飞”“不
响”“不揭”四个否定词在彼此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摹写了等待中的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解析】本题考查
重点词语的作用。可以从女子当时的处境和性情,以及对诗歌音韵的影响上思考。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
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
归人,是个过客……B.这首诗歌的意境很美,却以“错误”为题,为什么?【答案】错误而谓之美丽,本不合常理。但达达的马蹄声在女子
听来却以为是归人,这种感觉关乎一段美丽的感情故事,一些可以想象的美丽的细节。可惜的是,偏偏“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就是错误
之所在了。这个错误引来了女子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女子的心而显得尤为美丽。【解析】本题考查诗
歌标题的作用。“错误”意蕴非常丰厚,可以设身处地从女子思念情人的角度来思考:女子为什么会犯“错误”?这样的“错误”表明了什么?用了
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如日,如星,你的名字。如灯,如
钻石,你的名字。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
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啊啊,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大起来了,你的名字。亮起来了,你的名字。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
地唤你的名字。④阅读纪弦《你的名字》这首诗,完成问题。A.你认为诗中“你的名字”指什么?“刻你的名字”中“刻”字用得很好,你认
为好在哪里?【答案】祖国、亲人、恋人、理想、目标。用“刻”字来表达无以言表的深情,使全诗感情进一步深化、升华。【解析】本题考查
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你的名字”中的“你”指代什么,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刻”字的妙处。B.在诗的最后一句中一连用了七个“轻”
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境。【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作用。分析七个“轻”字在意
境塑造上的作用。⑤阅读何其芳《秋天》这首诗,完成问题。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
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
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
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A.有人说这首诗是一幅“乡村秋景图”,为什么?【答案】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
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这是在秋天。【解析】本题考查诗歌
的意象和意境。从天气特点、自然景物特征以及农家特色入手,找出关键信息。B.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进行简要评价。【答案】本诗
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语言上可以从写作角度(感官)、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等方面考虑,内容特点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农人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乐在其中)思考。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
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
就盯住了它1972年,咸宁⑥阅读牛汉《半棵树》这首诗,完成问题。A.“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这幅画面有何特点?【答案】这三句诗组成了一个特写镜头,刻画出了半棵树在春天来临时的形象,赞美了它的坚韧与顽强。可以重点品味“
仍然”“直直地”“挺立”“青青的”等词语的内涵。【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这三句诗组成了一个特写镜头,刻画出了半棵树在春天来临
时的形象,赞美了它的坚韧与顽强。可以重点品味“仍然”“直直地”“挺立”“青青的”等词语的内涵。B.这首诗中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有何象征意味?【答案】这首诗最主要的意象是“半棵树”,它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秉守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
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半棵树》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
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半棵树”可以说是暗指冯雪峰,但又不完全是。“半棵树”就成了这首诗的最重要的意象,回答此题,首先要确定这
一点。接着要分析其象征意义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⑦阅读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完成问题。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
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
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
写下:相信未来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
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
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
微笑、辛辣的嘲讽A.诗中三次写下“相信未来”,意思上有什么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
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霜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
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找出“
失望的灰烬”“在凄凉的大地上”“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这几句话,说明诗人虽然处在困境中,依然对未来有着希望
和信心。B.用象征手法表现残酷的现实,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人选取了被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
的余烟、凝霜的枯藤、凄凉的大地、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怀中等意象。蕴含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抓住题目中“残酷的现实”这个关键词语,去文中寻找关于这个词语的相关意象即可。学习现代诗歌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也就是首先要清楚写作背景与作者情况。二、是看清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
,但是任何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所以,首先要弄清楚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情感。三、是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情感的
丰富性:对诗中某些现象、意象、情景的理解,一定要善于联想与想象,在生活中或者自己的记忆中寻找类似的现象来理解。表达技巧(艺术手
法、艺术技巧)1、抒情方式: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等3、表现手法:象征、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用典、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乐景写哀情等现代诗歌鉴赏方法一
、利用已知,调动储存“已知”包括两个方面:1、是书面提供的如题干要求、标题、作者、题材范围、写作时间背景、注释等。2、是学生
个人的对这一类作品的阅读经验,或者生活常识,对修辞知识或表现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等手法的理解,诗歌的
传统、风格、流派、典故等已知的经验。二、把握意象,体味诗情1、把握意象: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意象当然会流
露出作者的某种感情。2、体味诗情: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歌,就要对诗人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把诗歌中含蓄的东
西“泡”出来。方法:运用联想和想象,走进当时作者的内心,或走进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去体验、品味作者所寄托的情思。三、注意现代诗
歌奇特的思维方式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奇特、令人费解的,这是因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譬如“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极度夸张,“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富于想象,“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形神毕肖,“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奇思异想。想一想,这在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假如换一种平常说法效果会怎样?了解现代诗的语言特点1、语序倒置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纪弦《你的名字》:“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2、成分省略舒婷《神女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3、词语搭配矛盾余光中《算命瞎子》:“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舒婷《神女蜂》:“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郑愁予《错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洛夫《烟之外》:“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燃那一盏茫然。”白桦《春潮在望》:“我们的枪弹点燃祖国的黎明。”4、修辞多样(1)比喻的运用a.一条长春藤沿着小草向我爬来(梁小斌)b.额头上的眉峰流动一抹夕阳的余辉(亦言《天韵》)c.童年的涟漪唱起透明的歌声(亦言《天韵》)(2)拟人的运用冰心《春水·三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3)通感的运用“绿色的旋律”(听觉转化为视觉),“冰冷的目光”(视觉转化为触觉),“岁月的河”,“时间的马”芒克《春天》:“太阳把它的血液/输给了垂危的大地/它使大地的躯体里/开始流动阳光/也使那些死者的骨头里/长出绿色的枝叶”5、注重炼字臧克家《难民》:“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6、修饰新奇王媺媺《等待》:“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伊德超《折柳》:“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王一飞《我心随秋》:“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7、词性转变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余光中《碧潭》:“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8、语句凝缩舒婷《路遇》:“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献花(0)
+1
(本文系春色正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