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圣人弃“动”而选“震”字,用意何在?再谈惊蛰节与震卦卦德

 安阳源易缘 2020-08-26

易经圣人弃“动”而选“震”字,用意何在?再谈惊蛰节与震卦卦德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中国传统民俗的24节令,每年每月的具体交节时间,略有不同,初看起来有些难于记忆。有时,查看节令时,还需要翻看万年历老皇历。

在以农立国的时代,智慧的易圣先贤们,将公历和农历的时间转换,后来还编成了一首24节气歌诀。其中的4句,就是本文的开篇。


“上半年六、二十一”指的正是,上半年每月交节的时间,约在阳历每月的6日左右。而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左右。

所谓,“假传一本书,真传几句话”。掌握了其中节令交节歌诀,轻松记住每年每月的交节时间,就不再是什么难事。

从历往的经验中来看,每年的第3个节气——惊蛰来临的时间,是公历3月的4-6日。

2020年庚子鼠年立春较晚,惊蛰节,便落在了3月6日。


3月1日,“源易缘”在专栏《实用易经(三)》更新《惊蛰初候:木桃始华满芳菲,易经:大壮当止,不合礼仪事,不要做》一文,谈到了惊蛰节与初候“桃始芳”的来历。

斗柄移东,月令建“卯”。卯在12地支属相中,对应的是可爱的兔子,也对应着《易经》八卦中的“震卦”,方位为正东。

惊蜇节后,《周易》“震卦”的卦象与卦德即生。春雷一动,万物苏醒,草木萌发,蛰虫破土而出,宇宙生机开始运作。

因此,古人形象地将“卯”,称之为“冒”,即,透出,上升之意!


著名《易经》学者、教授黄来镒先生,在分享的“惊蛰节”传统文化知识的观点中,指出:帝出乎震。帝者,始也,一日之初于东,一年之始于春。

在传统易经中,“震”卦是天地阴阳交泰所生的长子,既是天地之长子象,又有一国威武之诸侯、大臣之象,肩负着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重责大任。

黄来镒先生在他的观点中,谈到一个问题:为何易经圣人不将代表春天的震卦,取“动”字,而选择“震”字?

在这个疑问中,汉字中的“动”,与“静”相对应,一阳一阴。意思是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这里的动有时空的变化,比如调动、变动、触动、感动等词语。

而“震"字,本意为霹雳,为震雷,古人将震字,引申为”震动“。


比如,《周易》64卦第51卦,”震“卦中,称”震“卦为震雷。震上震下,震惊百里,惊恐不已,从而省察自己。

《说文解字》一书,谈到”震“字时,将该字归入雨部。”劈历(今称霹雳),振物者,从雨,辰声……”、“凡动谓之震。辰下曰。

震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圣人智慧选取震字,乃有惊天动地,天翻地覆之意。而  汉字“动”的词意和力量,远难相比”震“字、震卦的威力。


因此,古人将二月惊蛰节,称为”震“,而不说”动“。

震卦的组合,上下卦为两个”震“卦,又称”重震“。此卦象,一阳生于二阴之下,阳气为重阴所压抑。

二月一到,大地春雷一响,阳气便欲向上奋动,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力,向上动。可见,震卦的卦就是两个字:”奋动“。

古人也从震卦的卦象卦德中,感悟出”二月惊蛰节后,就需要奋发动进,在戒惧中勤修己身,积极追求真理,不断发现新事物,充实新知识。


震卦之精义,在于“恐惧修省”4字,易经圣人通过震卦,想启发世人:任何足以让人惊恐的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和始末。

当惊恐来临时,必须戒慎自持,兢兢业业,才能趋吉避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