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放血疗法
2020-03-06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小寅一、放血疗法的定义二、放血疗法的历史沿革三、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六、放血疗法的功效主治
四、放血疗法的穴位选取五、放血疗法的出血量七、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八、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
咬伤等病证的方法。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
,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bloodlettingtherapy)砭石金属针
三棱针锋针多由不锈钢制成,针柄较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有大、中、小三号,以中、小两号为常
用。《灵枢·九针论》认为锋针主要用于“泻热出血”。古人对刺络放血十分重视,《素问·血气形志》认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
九针十二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出了刺络放血的治疗原则“宛陈则除之”,“血实宜决之”。《灵枢·官针》中更有“络刺”、“赞刺
”、“豹文刺”等刺络放血法。《灵枢·血络论》中还进一步阐明了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盛竖横以赤”、“小者如针”、“大者如箸
”等,并指出有明显瘀血现象的才能“泻之万全”。《黄帝内经》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
放血,攻邪最捷。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金元时
期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
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明清时期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
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近代时期点刺法针刺方法散刺法泻血法挑刺法1、选择针具;2、针具使用前应先行高压
消毒,或放入70%~75%乙醇内浸泡20~30分钟;3、施针前,局部皮肤用含2%碘酒的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三棱针正确的
持针方法为,用拇指、示指(食指)捏住针柄,掌握针刺方向,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控制针刺深度。针刺前,在预定的针刺部位上下
用左手拇指、示指向针刺处推按挤压,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消毒后用左手拇指、示指、中指夹紧或捏起被刺穴位,右手持针,针尖露出1—2分
,对准穴位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左手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右手用消毒棉球擦去血滴,使出血数滴至数十滴,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
孔。本法常用于十宣、十二井、印堂、攒竹等穴。点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刺10
一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宛陈则除之”,去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本法较之点刺法,面
积大且针刺多,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散刺法先用橡皮带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被
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的静脉刺人,立即退针,让血液自然滴出,松开橡皮带,待出血达到所需量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
深浅须根据静脉深浅、出血量的多少而定。本法适用于四肢部位的穴位,如委中、尺泽等。隔2—3日1次。出血量较多的可间隔1—2星期1次。
多用于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病症。泻血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挟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毫米,即
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或少量黏液。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
盖敷料。此法常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挑刺法经外奇穴对某些病症具有显著作用,
故为点刺所常用。如点刺金津、玉液用于治舌卒肿,点刺太阳治眼红肿痛。特定穴因特定穴与脏腑经脉紧密相应,具有特殊功效,故为
点刺放血所常用。如急救时常点刺十宣或十二井穴。奇穴其他部位病理反应点胃脘痛、吐泻、瘰疬、眼疾等,可在胸、腹、背部
寻找到细小的暗红点,此为脏腑在体表一定部位所呈现的反应点,可点刺出血;如血管显露处,多取头面、舌下、胴窝、肘窝、耳背、耳尖等处显露
的静脉点刺放血;又如在瘀血、疮毒疖肿、皮肤病等病灶处,局部点刺放血。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效的好坏,与出血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而出血
量的多少与患者体质、放血部位、病情有关。微量出血量在20滴以下,包括局部充血、渗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如神经性皮炎
、顽癣、下肢慢性溃疡等。少量出血量在20滴以上,主要用于头面及四肢(趾)部穴位和急性热病,如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大量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上,达几十甚至上百毫升,可用于部分急症,如中风、癫狂等。中等量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下,主要用于外
科感染性疾病及部分急症,如疔、疖、痈疽、急性软组织损伤等。开窍醒神对于热陷心包、痰火扰心、痰迷心窍,以及暴怒伤肝、肝阳上亢
等所致的口噤握固,神昏谵语,不省人事,便闭不通等实证者,用刺络放血可收到开窃启闭、醒神回苏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昏迷、惊厥、癫狂及
中暑等重危证者。泄热祛邪刺络放血法具有良好的清热泄火,宣畅气机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外感发热和各种阳盛发热。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某
些急性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化瘀通络刺络放血法具有疏通经络,宣畅气血,祛除瘀滞的作用。适用于气血郁结经络或血瘀局部诸症。临床
用于治疗血瘀所致的血管神经性疼痛、中风后遗症,以及各种因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病症。调气和营刺络放血能调和营卫,适用于
因气血悖行、营卫逆乱而致的眩晕、头痛、胸闷胁痛、腹痛泄泻、失眠多梦等病症。解毒急救对于一氧化碳急性中毒、酒精中毒
、感染性中毒,以及虫蛇咬伤、疮疖痈疽等有较好的解毒功效,使毒邪随血出而得泄。太阳、印堂,点刺出血各1—2毫升;曲泽、委中,
点刺放血各1~2毫升;大椎、肝俞,点刺出血约2毫升,加拔火罐。高血压①在患侧太阳穴刺破静脉放血2毫升。②前额头痛,点刺双
侧太阳、印堂;偏头痛,点刺双侧太阳、率谷;后头痛,点刺大椎、百会。多在所选穴位周围显露静脉处刺破血管放血。头痛十宣、鱼际
,点刺出血10~20滴;大椎、委中,点刺出血2毫升。发热点刺风门、肺俞、少商,各出血3—5滴;如伴发热者,可在耳尖点刺放
血3~5滴。点刺双侧中冲、少商,可预防流感。流感胭静脉、耳背静脉或颞静脉放血50、一100毫升。后遗证:百会、十宣、委中
点刺,每穴出血数滴。预防:足三里、曲池、大椎点刺出血数滴。中风闭证点刺尺泽、丰隆,出血数滴;或点刺肺俞,加拔火罐。久咳者
,鱼际可见静脉呈青紫色,点刺放血如珠;痰滞不出者,公孙、然谷可见青紫色脉,点刺出血如珠,加刺丰隆,拔火罐。咳嗽足三里点刺
出血3~5滴,中脘、梁丘点刺加拔火罐;内关、公孙,点刺出血各0.5一l毫升。胃痛风府至长强,每一脊椎棘突之间点刺出血2—
3滴;中脘、巨阙、鸠尾、神庭点刺出血2~3滴。癫痫肩三针、阿是穴,点刺出血3毫升左右,加拔火罐。肩周炎委中局部
显露静脉处,点刺放血3毫升左右。肾俞、阿是穴点刺出血1毫升左右,加拔火罐。腰痛患侧天柱、大杼点刺各出血0.5毫升;风池、
肩井、阿是穴点刺加拔火罐,各出血0.5毫升。落枕血海、地机、隐白、少商点刺出血数滴;在病灶处及周围怒张的小静脉,点刺加拔
火罐,出血数毫升;沿“红线”分段点刺出血数毫升。丹毒龈交穴或唇系带上小结节。点刺出血1~2滴;委中、长强、大肠俞,点刺出
血5—10滴。痔疮在疖肿周围健康皮肤轻轻点刺出血数滴;大椎、尺泽,疖肿所属经脉远端或邻近取穴,点刺出血数滴。疖痈
膻中点刺后拔罐,商阳点刺出血3~5滴;肩井点刺,刺破患侧乳腺周围显露的静脉,出血2~4毫升。乳痈局部瘀肿疼痛处点刺出血,酌情加拔火罐。软组织扭挫伤曲池、太阳、肝俞,点刺出血5滴;耳尖点刺出血10滴左右;在背部肩胛区寻找反应点(若无反应点,则取膏肓俞),点刺出血数滴。麦粒肿列缺、中冲、神门、足三里各点刺出血5~10滴;甜美穴(1阳溪与列缺连线中点)点刺出血5~10滴;耳穴取肺、气管、神门、屏间、脑,点刺出血,双耳交替使用。烟癖
献花(0)
+1
(本文系越腾中医博...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