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持续时间及都城变迁考证

 华夏文明 2020-03-06

本文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确定商朝的延续时间、都城的变化。

一、商王朝的持续时间

要确定商王朝的持续时间,首先要确定的是商朝的历代君主及其在位时间,《竹书纪年》的古本和今本对商代君主的记载,在称号和顺序上是一致的,在位时间上略有不同。今本《竹书纪年》是在宋朝出现的,古本《竹书纪年》是后人根据史料中引用的纪年的材料进行收集而成的,二者虽稍有差异,不能以真伪而论。相比较而言,通过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推算,古本纪年在和干支推算是相吻合的,而今本纪年和干支的推算有多处不吻合,因此,古本纪年虽为残编汇集,应该更接近《竹书纪年》的原貌。

按照纪年的记载,商朝从商汤到帝辛一共30位君主,按照甲骨文商人周祭中的商王世系,商朝有29位君主。我们把商朝的君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居于亳的时期,这一时期,纪年记载有9为君主,周祭记载有8位君主,纪年比周祭多出了仲壬和沃丁,周祭比纪年多了大丁,总的来说周祭比纪年少了一位。第二阶段是九世之乱时期,也就是从仲丁到阳甲时期,两者的记录是一致的,只是名字稍有差异,分别是卜壬和外壬、戋甲和河亶甲、羌甲和开甲,这应该是文字演变和传抄讹误所致。第三阶段是居住证殷地,也就是河南安阳时期,这一时期,两者的记载基本吻合,差别是周祭多了个祖己,纪年多了个冯辛,总数一样,名字上的差别有文丁和文武丁,庚丁和康丁。

总的看来,纪年、史记和甲骨文对商代君主的记载总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君主的名字和在位具体年限上有所差异。鉴于甲骨文资料没有在位年限的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典籍资料来判断商代的延续时间了。

周祭中的商王世系

大乙---大丁---大甲---卜丙---大庚---小甲---大戊---雍己---中丁---卜壬---戋甲---祖乙---祖辛---羌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己---祖庚---祖甲---康丁---武乙---文武丁---帝乙---帝辛

纪年中的商王世系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小庚---小甲---雍己---大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开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冯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据《竹书纪年》记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496年含8个甲子外加16年,从癸亥到戊寅刚好16年,纪年里的年数和干支推理相吻合。

我们也可以从纪年里面诸位帝王在位时间进行累计,得出商朝的持续时间。商朝从商汤开始历代居住在位的时间,按照《竹书纪年》的记载,依次是29、2、4、12、19、5、17、12、75、9、10、9、19、14、5、9、6、4、28、3、10、59、11、33、4、8、35、13、9、53、总计526年,比纪年记载的年数多了30年。这个526年立包含了商汤不在帝位的17年,这样就是剩下了509年,依然比记载的496年多13年。问题出在纪年的总年数的截止时间为戊寅,但是武王伐纣是在庚寅,伐纣成功是在辛卯,从辛卯往前推13年才是戊寅年,这一年是周文王去世。从509年立去掉这个文王去世到商纣灭亡的13年,正好是周人记载的496年。也就是从文王去世开始,周人便不再使用商朝的年号,也就是不再奉商朝的正朔,在周人看来,商朝的国运已经结束了,这里面有周人的秘密,显示出周文王去世,商周已经彻底决裂了。这一点也可以从武王伐纣中得到印证,周武王还是载着文王的木主去攻打商纣的,而且在誓词中刻意强调,如果打赢了,证明他的父亲是没有罪的,如果打输了,是他自己有罪,他的父亲还是没罪的。攻入朝歌后,他亲自用铜鉞割下来纣王的头,如果没有杀父之仇,很难理解这种极端的行为。另外一个佐证是,根据现在对甲骨文的解读,甲骨文曾经记载了纣王用周方伯祭祖,这个周方伯很可能就是武王的父亲周文王,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武王的过激言行了。

如此一来,在周人的史册中,从文王去世开始便不再奉商朝的正朔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纪年里商朝的结束时间是文王去世的戊寅年,而不是13年后的辛卯年。

关于这一点,从周人自己计算西周时间也可以得到印证,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的时候,周人这样记载西周的时间:武王灭殷,岁在庚寅。二十四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在这里,周人对西周的时间给出了三个说法,一个是从武王元年到西周灭亡,历时292年,一个是从武王克商到西周灭亡,历时281年,第三个是从成王定鼎到西周灭亡,历时257年。这一记载清楚地表明,从武王即位到武王克商的13年,也就是从文王去世到纣王被杀的13年,这13年,周人不再奉商朝的正朔。

周人从武王即位就不再奉商人的正朔,但是在计算商朝的时间的时候,却是从商汤灭夏开始,从商汤即位到灭夏的17年并没有算入商朝的时间。

商朝的时间被掐头去尾,中间的是不是就准确呢?参考其他记载,《竹书纪年》的数字依然有被删改的嫌疑。

以下是与《竹书纪年》记载的诸帝在位时间不同的记录,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竹书纪年》和其他典籍相比,对在位年限的记载差别是很大的,总体来看,要比其他典籍的记载少。但是古本纪年和干支推测完全吻合,也只能说明,周人在对待商朝历史这件事上,不仅刻意压缩了商朝的持续时间,也刻意安排了每个君主在位的干支表述,使得每位君主的在位时间以及总的时间与干支纪年吻合起来。

1、外丙 二年,陟。(史记外丙3年)

2、沃丁十九年,陟。 (《通鉴外纪》:“沃丁在位二十九年。”)

3、小庚五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崩。”《外纪》从之。案《史记》商诸帝无在位年数,盖采他书补之,后放此。)

 4、小甲十七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小甲在位十七年。”《外纪》:“在位三十六年。”又引《帝王本纪》云:“五十七年。”

5、雍己十二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雍己在位十二年崩。”《外纪》:“十三年。”)

6、太戊75年 七十五年,陟。 (《书.无逸》:“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御览》八十三引《史记》:“中宗在位七十有五年崩。”)

7、仲丁九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仲丁在位十一年。”《外纪》同。)

8、外壬十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外壬在位一十五年。”《外纪》同。)

9、河□甲九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河□甲在位九年。”《外纪》同。)

10、祖辛十四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辛在位十六年。”《外纪》同。)

11、开甲五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沃甲在位二十五年。”《外纪》:“在位二十年。”)"

12、祖丁九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丁在位三十二年。”《外纪》同。

13、南庚六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南庚在位二十九年。”《外纪》同。

14、阳甲四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阳甲在位十七年。”《外纪》“七年”,又引《帝王本纪》云:“十七年。”)

15、盘庚二十八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盘庚在位二十八年。”《外纪》同。)

16、小辛三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外纪》同。)

17、小乙十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乙在位二十八年。”《外纪》:“二十一年。”)

18、武丁五十九年,陟。 (古文《尚书.无逸》:“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此从之。《隶释》录汉石经:“肆高宗之享国百年。”)

19、祖庚十一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庚在位七年。”《外纪》同。)

20、祖甲三十三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甲在位十六年。”《外纪》同。)

21、冯辛四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廪辛在位六年。”《外纪》同。)

22、庚丁八年,陟。

(《御览》八十四引《史记》:“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外纪》:“六年。” 又《帝王本纪》云:“二十三年。”)

23、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 (《史记.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外纪》:“武乙在位三年。”又云:“《竹书纪年》: ‘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与《帝王本纪》不同。然则三年者,《帝王本纪》说也。”)

24、《今本纪年》 文丁 十三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太丁在位三年。”《外纪》同。)

25、帝乙 九年,陟。

(《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外纪》同。)

如果全部采用诸位君主最长的记载年限,就会比竹书纪年的记载多了288年,这样商朝的持续时间就达到了784年,这有可能比商朝的实际时间多。下面我们采用《太平御览》中商朝的记载进行计算。《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该书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十月。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御览》中对年限的记载应该是综合了各种资料的结果,相对较为客观。

《太平御览》记载的商朝诸帝在位时间:

  1○殷帝成汤

  《韩诗内传》曰:汤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葬於徵,今扶风徵陌是也。

  2○帝外丙

  《史记》曰: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是为帝仲壬。

  3○帝仲壬

  《琐语》曰:仲壬四年崩,伊尹放太甲,乃自立四年。

  4○帝太甲

  《帝王世纪》曰:太甲反位,又不怨,故更尊伊尹曰保衡,即《春秋传》所谓"伊尹放太甲,卒为明王"是也。太甲修政,殷道中兴,号曰太宗。《孔丛子》所谓"忧思三年,追悔前愆,起而即政,谓之明王"者也。一名祖甲,享国三十三年。年百岁。

  5○帝沃丁

  《帝王世纪》曰:伊尹卒,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礼,资之三年,以报大德。

  6○帝太庚

  《史记》曰:帝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崩,子帝小甲立。

  7○帝小甲

  《史记》曰:帝小甲,在位十七年,崩。弟雍已立。

  8○帝雍己

  《史记》曰:帝雍己在位十二年,崩,弟太戊立。

  9○帝太戊

  《史记》曰:帝太戊立,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欤?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中宗在位七十五年。崩,子仲丁立。

  10○帝仲丁

  《史记》曰:帝仲丁迁於敖。河亶甲居相。值祖乙迁於刑。帝仲丁在位十一年。

  11○帝外壬

  《史记》曰:帝外壬在位五年,崩,弟河亶甲立。

  12○帝河亶甲(孔安国曰:相地在河北。)

  《史记》曰:帝河亶甲时,殷复衰,河亶甲在位九年,崩。子帝祖乙立。

  13○帝祖乙

  《史记》曰: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祖乙在位十九年。

  《帝王世纪》曰:帝祖乙以乙日生,故谓之帝乙。孔子所谓"五世之外,天之锡命,疏可同名"者也。是以祖乙不为讳,盖殷礼也。

  14、帝祖辛

  《史记》曰:帝祖辛在位十六年,崩,弟沃甲立。

  15、帝沃甲

  《史记》曰:帝沃甲在位二十五年,崩,立祖辛之子祖丁。

  16、帝祖丁

  《史记》曰:帝祖丁在位三十二年,崩,立沃甲之子,是为南庚。

  17、帝南庚

  《史记》曰:帝南庚在位二十九年,崩,立祖丁之子阳甲。

  18、帝阳甲

  《史记》曰:帝阳甲之时,殷衰。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诸侯莫朝。帝阳甲在位十七年。崩,弟盘庚立。

  19、帝盘庚

  《史记》曰: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在位二十八年。崩,弟小辛立。

  20、帝小辛

  《史记》曰:帝小辛立,殷道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崩,弟小乙立。

  21、帝小乙

  《史记》曰:帝小乙在位二十八年,崩,子武丁立。

  22、帝武丁

《帝王世纪》享国五十有九年,年百岁。

  23、帝祖庚

  《史记》曰:帝祖庚,在位七年,崩。弟祖甲立。

  24、帝祖甲

  《史记》曰:帝祖甲淫乱,殷复衰。在位十六年崩。子廪辛立。

  25、帝廪辛

  《史记》曰:帝廪辛在位六年,崩,弟庚丁立。

  26、帝庚丁

  《史记》曰:帝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崩,子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27、帝武乙

《纪年》曰:武乙即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匹。

  28、帝太丁

《史记》曰:帝太丁在位三年崩,子帝乙立。

  29、帝乙

《帝王世纪》帝乙即位三十七年。

如果依据《太平御览》的记载,《太平御览》没有沃丁和帝辛的在位时间,从《竹书纪年》,沃丁为十九年,帝辛为五十三年。累计下来,商朝从商汤即位到帝辛被杀,共经历687年,这个时间和韩非子说的“商周七百年”就吻合了,毕竟韩非子说的是个约数。

从公元前1051武王伐纣开始,往前推687年,时间为公元前1738年。这个时间和喜克索人进入埃及的时间前约公元前1730年基本吻合。

  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古埃及国王成为西克索法老的封臣。喜克索斯人建立的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

    从公元前1738年灭夏,也就是让古埃及国王臣服,到离开亳,也就是离开埃及,前后经历了九帝二百零一年,由此推算,离开亳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537年,这个时间和古埃及希克索斯人建立的第十六王朝结束1567年较为接近,考虑到误差的因素,基本一致。

    从仲丁到阳甲这段时间,是史记记载的“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先后经历了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开甲、祖丁、南庚、阳甲九位帝王,这九位帝王共163年,平均在位时间为18年期间迁都五次,依次是仲丁元年,自亳迁于嚣,于河上。河亶甲元年,自嚣迁于相,祖乙2年 二年,圮于耿,自耿迁于庇,到了公元前1374年,南庚更自庇迁于奄。这九年不光是频繁更换帝王,也在频繁更换都城。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公元前1315年,盘庚迁都于殷,这个时间和河南安阳殷墟考定的“前1319年—前1046年”基本吻合。迁都殷之前在奄的时间大约55年。

《史记》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只是此河已非彼河,此亳也非彼亳,并不是商汤原来的都城。到了北蒙(安阳)后,商朝稳定了接近二百年,后被周人所灭。

据此,可以推测,商朝人在1738年开始进入古埃及并统治古埃及,经历了9位君主,历史201年。

在公元前1537年开始,商朝人被迫离开古埃及,开始了长达163年的流浪生活,这也是帝位不稳,都城频换的原因所在。

从南庚开始定都奄,也就是开始来到东亚的时间。经过南庚和阳甲两代君主,到了盘庚从奄(今曲阜)迁都到北蒙(今安阳)。

在北蒙,从盘庚到帝辛共计十二代君主。

简单来说,商朝30位君主,前9位和后12位均居住在亳,只是此亳非彼亳。中间的九位一直忙于奔波和迁都。在古埃及生活的有9位,途中的有7位,来到东亚的有14位。就年限来讲,前九位共二百年,中间九位约二百二十年,后面的十二位约二百六十年,中间九位的前七位流浪时间为一百七十年,从南庚来到东亚,共计约三百一十年。从武王伐商往前推三百一十年,也就是商朝来到东亚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六十年。这也和商朝考古的年代基本吻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