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好累, 骨子里的自卑正在悄悄毁掉你

 云指阁 2020-03-07

点击加载图片

“你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快乐?” “大概是因为我不自信吧。”

缺乏自信总是令人苦恼的一件事。

想必你我都有过自信心大起大落的经历,前一秒觉得这事简直轻而易举,后一秒就被现实教做人。

这些年让人自信的鸡汤真的很多,那自信和不自信的人的差别到底在哪?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个人缺乏自信的多种可能原因,并给出一些非常实操的疗愈方法。

01

自信的人,到底长什么样?

自信。

简单来说是指我们的信念,关于自己对某事有多擅长的信念,而不是实际的能力。

大量心理学研究都发现,自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目标与行动,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

我们来看看那些自信的人,他们的身体是怎样的呢?

* 伸展双臂

点击加载图片

*叉会儿腰

点击加载图片

*抬高双腿

点击加载图片

而缺乏自信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双手收缩

点击加载图片

*耷拉脑袋

点击加载图片

*蜷缩起来

点击加载图片

很多事情都会给我们带来自信(正+),相反另外一些事情会减少自信(负-)。

当最终的结果为正时,我们便会对自己很有信心,而最后的结果为负时,就会不相信自己,甚至最后贬低自己。

02

三种常见的不自信,你是哪种?

当我们说“信心”,常常是说我们对做成某件事是否有把握,强调的是个人能力。

而在评价自己是否自信的时候,又是从更整体的视角进行判断的,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包括我们对自身、对人际关系、对世界的态度。

它可分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着独特的来源和特点:

1. 底层是自尊

我是否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是否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被尊重?

我的价值来源在哪里,是否会因为某些事的失败而遭到质疑?

点击加载图片

2. 中间层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自信,与个人能力有关

这种信心是在我们的计划、决策和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是否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这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比如我的工作是否出色,我的厨艺是否精湛。

3. 顶层: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的自我肯定

我能否较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在人际互动中能够承受一定的挫败,在他人的批评和自我肯定之间获得平衡等等。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三个方面是从个人内心逐步向社会环境和周遭世界展开的,同时三个方面是互相补足、彼此影响的关系,而并非独立存在。

比如,一个人总是无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可能对其自尊水平有所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这三个方面的缺失程度不一样,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不自信状态,我们总结给出了较为典型的三种情况:

点击加载图片

03

造成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种,你是哪种?

很多人习惯于自责,不论事情是不是自己的错——这也是丢失自信的另一种体现。

这是一种认知失调的现象。

已经做过的事(道过的歉)无法改变,我们会开始找理由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之前的道歉是“正确的”。

此外,自责还会引发自证预言的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自己做不好一件事,那下次可能就真的做不好。

与此同时还会强化自卑的信念,让我们愈发自责,进入恶性循环;

而这种恶性循环可能会对日程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在行动力方面,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在刚开始面对任务时就觉得自己一定做不到,必败的结论让自己感觉害怕,无法倾注全力,想要退缩和逃避,从而削弱自我价值感,进一步巩固了原本“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成功”的预设。

点击加载图片

而自信缺乏的根源与多种偏见有关,包括以下几种:

1. 过分关注失败的经验

有些人会将负面事件最大化,认为全部的错误都在自己,让自己没法释怀;

有些人会陷入普遍化思维,将自己在某个方面上能力欠缺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在尝试新事情时遇到挫折,觉得自己无论努力多少次都会失败。

这些偏见很可能与早期教育有关:比如在充满指责和惩罚的家庭环境中,你的注意力总是被家长放在那些负面的经验上,如果你无法很好应对,很可能会认定自身的无能,放弃自身的能动性。

点击加载图片

2. 不敢对自己感到满足

有这样一类人,即便能力很强、拥有体面高薪的工作,他们依然经常焦虑、压力过大——那可能是因为他们陷入了完美主义陷阱。

这种“不敢满足”的心理可能是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比如父母在你取得一定成绩时,不去肯定,而是让你看到自己离更好的状态还有差距;

当然这也可能是人生意义感的缺失造成的,这类人想不断通过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点击加载图片

3.被他人认可才觉得有价值

这样的观念往往会形成两种生活准则:

我必须被一些人认可;

我不能被排斥或拒绝;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在意他人的需求,容易自我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总是被自己怀疑、贬低,甚至被自己忽视,从而形成不自信的状态。

点击加载图片

4.不明白为什么被否定、被孤立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

“为什么我们尽可能地去满足某些人的需求和想法,但结果我们依然不被他们认可,甚至会遭受否定或孤立,我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对自身不断产生怀疑:

怀疑自己是否准确地了解了别人,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了解别人,怀疑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才被否定,怀疑是不是自己身上有某些无法改变的“缺点”或“污点”,才导致即便满足了别人需求仍然不被接受。

因此,生活总是被不确定性笼罩,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会犹豫不决、疑神疑鬼,无法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03

该如何建立稳定的自信?

如何在否定和质疑中保持自信

我们可以根据自信缺乏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以下几点,分别对应的就是自信组成的底层、中层和顶层。

* 更爱自己

自尊是自信的基础,为了变得自尊,要学会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对自己做出评断之前,不如更仔细地观察自己。

对此,我们可以用三栏表格记录每一次自信低落的时刻:

点击加载图片

这样的记录,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某些偏见,以及发现自己身上未曾了解的一面,和自身的复杂性。

从而减少和避免过度自责和许多不必要的罪疚感。

点击加载图片

* 通过努力,在某一领域突破,树立“自我感”

在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来思考哪些事更适合去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这些是和一个人的个性、兴趣偏好,成长经历以及所拥有的资源密不可分的。

并不是在这件事上别人做的好,你做的不好就说明你没有价值。

事实上,你只要在少数几件事上找到自己的优势,就可以标定自己的价值了。

你可能没有王健林有钱,但你是画画不错,或者擅长音乐,那你也是有价值的,是完全可以为自己骄傲的。

点击加载图片

面对失败的经验时,你也要意识到,很多事的失败或成功并不是一个绝对化的定义。

认识并接受所有人在现实中的自己跟理想里的标准都是有差距的;

除了要向优秀的人看齐以外,有时也可以多看看不如自己的人,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自我建设,在交际中做自己

首先,在身体上,选择高力量姿态。

抬头挺胸,舒展四肢,用生理状态反向调节心理状态来提高自信。

再者,告诉自己,别人的看法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列举了四种常见的消极思想,并给出来相应的建设性想法: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之所以在人际关系中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在表达之前就被消极想法笼罩了。

在逐步改变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在行动上也要逐渐升级。

比如拒绝别人、在遇到困难时求助、袒露自己的脆弱等,对这些行为的困难程度进行评定,随后从实现难度最小的事情开始行动。

最好能将这些行动记录下来,更好地反思自己,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不自信到自信,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解决。

日常状态下,正常人的自信心都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所以偶尔出现自卑的情绪是也是完全ok的。

一个人自信的根基就在于:你在做一个真实的你。

一个自信的人才更可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一旦你信任了你自己,你就会明白怎样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