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诗词永和(1):古镇与苏黄信游

 01一线 2020-03-07

(文化)诗词永和(1):古镇与苏黄信游

——永和镇旅游景点题诗词楹联系列

文|01一线

永和是一座千年古镇,位于赣江西南岸的家乡永和镇,是东汉末年东昌县治所在地,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生态优美。这里不仅青山绿水,物产丰富,而且有江南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瓷器窑厂----吉州窑。唐宋以来更是因人才鼎兴而称得上文化之乡。这里的鱼米之香(采秧歌、粮仓)和唐宋时代催生兴盛的陶瓷国宝,印证了古吉安被称作“金庐陵”和“江南望郡”的美誉。作为庐陵文化重要的一支,永和镇吉州窑特树了江南瓷器文化。宋代吉州窑盛产青、白、黑各色釉瓷和彩绘瓷。其中,青花瓷是“中国的瑰宝”享誉全世界,木叶天目盏属国内外首创,极为名贵。


永和古镇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五代时开始有人聚居,从事种田和制陶瓷,于是有圩镇的初创。周显德年(954—960)初,开始有管理机构。宋景德年间(1004—1007)成为镇市,设有监镇司掌管瓷窑事项,辟坊巷六街三市,已是繁荣。至南宋,经济、文化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发达的制瓷业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窑工逾万”,“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幅辏”,“实西南之一都会也”,与广东佛山、湖北武昌齐名为“天下三镇”,形成了瓷器街、米行街、莲池街、锡器街、柴草街、鸳鸯街“六街”和上市、中市、下市“三市”。明《东昌志》称:“天星分翼珍,地势接吴楚。唐开匡仙祠,宋建丞相府、绿野坊、清都观,游赏堪画图。到处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六街市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永和古镇在南宋最盛时具有“六街三市七十二花街”的繁华规模,有直接为瓷业而设的专业市场,如瓷器街、柴草市等。还有粮食糟行、竹木商行、五金店辅、茶楼酒肆等,便是时称“永和为天下三镇之一”的历史写照。


永和还是中国名人之乡。永和镇人才辈出,人文底蕴深厚。素有“古庐陵,吉州天华物宝城;老东昌,永和人杰地灵群”。“东昌府人才辈出通四海,吉州窑陶瓷名扬贯九州。”南唐时,永和古镇境内村落欧桂里系欧阳修的祖籍地,因该村落有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叔祖父欧阳仪、父亲欧阳晔接连考中进士,而把永和古镇所在的乡改名为“儒林乡”,至民国初年,为古庐陵县八个乡之一。特别是自宋以来,这里不仅闪烁万家灯火,汇集八方商贾,而且是“文墨之邦”。自古有状元肖时中,胡荃。据不完全统计,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永和镇考中进士人数有27人。北宋最后一位坚持抗金的名臣秘书丞欧阳珣(1081-1127年),南宋三朝重臣仕至丞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的周必大(1126—1204),南宋白鹭洲书院首任山长、教育家欧阳守道等历史名人盛名远播。

永和镇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有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歌谣、谚语、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26项,其中,木叶纹黑釉瓷(木叶天目)陶瓷烧造工艺和白沙村的“干麦船”民俗等2项已被列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和的陶瓷文化和地方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永和镇吉州窑成为了闪耀在江南吉安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永和镇不仅闪烁万家灯火,汇集八方商贾,而且还是“文墨之邦”。宋初,三朝重臣、仕至丞相的周必大,坚持抗金的名臣欧阳珣、白鹭洲书院山长、教育家欧阳守道都出于此镇。文天祥的祖居地也在这里。


永和镇的山山水水是许多文化名人游历之地,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基因。曾令一些文人志士常临游赏、赋诗作画。唐代诗人杜审言、大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农学家曾安止,唐宋八大家之一大诗人苏轼、宋代大书法家和诗人黄庭坚、“诚斋体”创立者杨万里、宰相李纲、学士胡铨、丞相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及学士胡铨、诗人刘辰翁、明代大学士解缙、杨士奇、地理学家罗洪先、王守仁、理学家王阳明、名士邹元标、清代学者方以智、施闰章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们或于此访友、或于此览胜、或于此讲学、或于此小住,留下不少诗文和遗迹。特别是客人苏轼、黄庭坚、当地人欧阳珣、周必大、杨万里、胡铨、欧阳守道、文天祥、刘辰翁、解缙、罗洪先、王守仁等在此交游,有的人还留下不少诗文和遗迹。为“古庐陵,吉州天华物宝域;老东昌,永和人杰地灵群”增添了不少光彩,为后人津津乐道,流芳百世。


境内古有楼台亭阁、祠宗寺塔等名胜40余处。除吉州窑、周必大遗址外,最著名的有15处,世称为“东昌十五景”,包括唐代本觉寺塔(又称飞来塔)、读书台(又称清都台、清都观)、宋代以来的东昌井(东坡井)、金钱池、莲池街、凤冈精舍、欧阳监丞祠堂、绿野坊、金凤桥、智度寺、辅顺庙、秋月寒江亭、坡泉亭、秀水沟、佛姥墓等。可谓一景一段历史,一桩故事,累被文人吟咏。“苏黄台”是苏东坡、黄庭坚讲经论道的地方;“明秀楼”有宰相周必大的诗咏;“金钱池”有状元罗洪先的诗咏;“东坡井”有苏东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他在这里小住,为观题名,在这里会见了农学家曾安止,曾为其所著《禾谱》补写了农具图,作《秧马歌》。如今古迹名胜历数百年,天灾兵祸,多忆湮没,有的仅存遗迹,只有24个如冈似阜的古窑包错落有致相嵌在镇旁的田野上,用万古不化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古镇昔日的辉煌;建于唐代的本觉寺塔依然耸立,成为永和古镇的标志。

我作为永和后人目睹家乡的世事变迁,念着历史的传承,家乡不能忘,想起了快凐没的家乡荣耀,这些年,利用工作之余,收集并撰写了家乡的许多文字。本篇开始以诗词楹联等文体来宣传和歌颂我的家乡。


首篇以有被世称古县、古镇和古窑即有“三古”之称的永和及其名人苏东坡和黄庭坚游历集编习作的几首诗词,欢迎大家阅读点评!

(一)

千年永和怀古

                                其一

        日丽风和济世庄,钟灵毓秀锦南冈。

丘陵墨毯芦鱼爽,绿野田坊稻谷扬。

路尽神州商海道,久经客地斗心量。

窗檐天井东西巷,门透清源马贴墙。

其二

汉末东昌县曙光,历经唐宋建华章。

青山赣水天方酿,窑火陶泥木叶香。

本觉清都平野浪,莲池秋月放思量。

吉州物宝风灵域,永和人才地理乡。

其三

福佑河边吉郡坊,书香霸道凤冈堂。

东昌窑火江南号,吉郡薪瓷海阔扬。

廿四遗包滔激浪,六三街市覆沧桑。

永和昭址拦熙攘,重溯陶园续华章。

(二)

永和游兴

东昌胜景芬芳绕,谷地平川锦绣涛。

骚客文人云旅到,风冈仙境等闲潮。

曾经窑火吉州旺,当锁春晴盛世交。

过去水方桅杆茂,现来辘辏车辐高。

(三)

苏子信游永和吉州窑

永和天星分翼轸,东昌窑火宋光明。

绿芳清野都观念,苏子逐游诵道经。

客信庐陵文萃起,蓬来山谷热门听。

把茶问盏南屏事,奇幻汤花赠酒行。

(四)

黄庭坚客座永和

豫章谷老黄庭坚,万步云程永和前。

曾著洪州诗一线,几书大法美名添。

若同苏子登清浅,喜落东昌度暮年。

窑兴都观经道点,宋朝盛世杏花连。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