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成宫》难以突破, 不妨参学此碑, 换“一片神骨”

 怡然斋qd 2020-03-07

在楷书发展史上,欧阳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欧阳询的书法亦可谓璀璨耀目,妇孺皆知。其书法在唐朝时已经远播夷狄,高丽国深爱欧阳询书法,曾派遣使者以请其书,足见其影响之广。翁方纲称其“范围诸家 ,程式百代”,端非虚语也。

欧阳询传世楷书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等,行书有《卜商帖》《仲尼梦奠帖》《张翰帖》等。就欧阳询的书法成就而言,其楷书成就要高出行书、隶书等其他诸体,影响也以“欧楷”最为深远。

《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贞观五年(631)立于洛阳化度寺。据传,北宋庆历年间范雍见此碑而大为称叹,以为至宝,此为庸僧误会,以为石中有宝,破石取宝,致使该碑断裂,遭弃寺外。范雍知晓此事后,懊 恼不已。

欧书素以险劲著称于世,法度森严,黄庭坚称之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仅以险绝劲健来概括欧书之特质,则未免简单化、标签化。不可否认,险劲之特质在《化度寺碑》中虽有体现,然此碑“威而不猛”,筋骨内含,一片神骨,是其优长。

其点画精劲坚实,锋颖内敛,较之《九成宫》更加含蓄温厚,丰腴遒丽。故而,这件作品的用笔之妙就在于含而不露的蕴藉,威而不猛的醇厚。

这件作品结体颇具险绝之质,一些字的体态微微左倾,倾而不倒。欧阳询很注重点画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点画之组合来营造“险”的体势特质,森森然,穆穆然,一点一画皆不可移易。

后世学欧阳询楷书易失之刻板,或失之寒蹇,如邯郸学步,失节匍匐。这是被欧氏森严法度所束缚的缘故,在书写时只见皮相,不见骨相。《宣和书谱》云:“询虽以正书为翰墨之冠,而至于行字,又复变态百出,当是正书之亚,此得其行字为多焉。”

<div '="">

苏轼云:“欧阳率更书,妍紧拢群,尤工于小楷。”《化度寺碑》迹近小楷,王恽称其规模出乎《黄庭经》,可谓奇古玄妙。因此,学此作若上参王羲之,亦是一种灵活通变之法。

[欧阳询书法评传]

01、欧阳询晚年“逸笔”,到底学谁?

02、《化度寺碑》,欧阳询楷法之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