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读哲学?或许看了无数哲学家的著作以后才会明白,原来哲学就是教会人如何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教会人如何在看透人性的基础上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 叔本华,虽然被人们称为“悲观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但是他的哲理却并非是悲观的,他只是写出了太多人性的本能与真理,把所有人性里的美丑都表达出来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叔本华在他的晚年成名作《人生的智慧》里,有一章节叫做“人所拥有的财产”。十分清晰的解释了贫穷与富有的人之间的思想差距,对于获得的财富不同的态度,以及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 看完以后,才知道,我们一直在问的这些问题,原来叔本华早在百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贫穷的人在拥有金钱以后会更加奢侈享乐?
贫穷的人不是应该更加勤奋或是更加努力才能改变现状,让自己从贫穷里走出来吗? 经受过贫穷的人不是更加知道生活的不易,而在自己拥有金钱以后更加懂得节俭,懂得如何去守好自己那得来不易的财富吗? 贫穷的人是不是更懂生活,更会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常人们以为的答案,但是很不幸,也很现实的答案却是:否。 贫穷的人,是指两到三代都处于贫穷的家庭出生的人,他们并不会像我们大众以为的那样更加节俭,把金钱看得更重,把挣来的财产守得更牢,相反,他们会认为超过他们平时挣得维持温饱的钱都是额外的东西,本不属于自己的生命,那当然用于挥霍和享乐要来得踏实与自在。 因为贫穷的人早已把贫穷视为他生命里的理所当然,他们也相信自己能够凭着运气或努力去改变命运,从而走上人生的颠峰,但是他们这所有的想法都是装在他们的心里,而非凭借脑子。 他们的认知和从小所处的环境、教育让他们达不到那个高度,可以去凭借自己的能力翻身, 只是在心里有所寄托的认为自己万一撞上大运了呢,万一遇见贵人了呢,万一我这一单做成了呢,万一…… 他们对于成功的概念多来自于心里,但是由于头脑里的认知与思想的匮乏,当他们真的有一天凭着运气和仅有的那一点看上去的能力赚取到了一定的金钱时,他们便会觉得这一切来得并没有那么难,这是他们该得的,也该有的享受,于是他们把这些所赚来的钱更多的用于奢侈消费,讲排场,去追求他们认知里的“上层生活”。 就好像网络上流传的这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过你认知以外的财富,如果你凭运气赚到了,那么最后也终于凭实力亏掉了。 因为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你的认知范围以内的,即使暂时赚取到了一定的财富,那么最后也当然凭着你的认知能力把所有的钱“撒”了出去,又回到起点。 可是回到起点又算什么呢,大了不照旧过着以前一样的贫穷生活罢了,没什么两样,也习以为常,再辛苦劳作便是了,只当这一切做了一场春秋大梦,过了一把富人瘾也不枉此生。 以后的生活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贫穷才是他们的人生基调。
听上去很讽刺,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为什么富有的人更加懂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珍惜所拥有的财富?
大多出生于书香门第,或是世代富家的孩子,他们从小便受着良好的教育,周围的生活环境也是积极向上的。 在他们的认知里 ,金钱为他们的生活实现了无数的愿望,满足了他们对于爱好与理想的追求,不用辛苦劳作挣扎于温饱之间 ,他们利用金钱为他们服务,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追求他们的远方,去做真心喜爱的事业,而不是被迫的去为了生存而放弃所有的梦想。 金钱之于他们是工具,是实现人生高度的阶梯,是实现自由的钥匙,他们在从小就拥有财富的家庭长大,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并把这种拥有视为理当如此, 在这种习惯之下伴随着他们成长,然后在他们的认知里再继续传给下一代。
当一种生活状态成为了一种习惯,并长时间的世代相传,那么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家风,甚至是家庭骨子里的特性。你好像看到这个人就能让你想起他的父辈,甚至是他祖辈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有各自生活环境里所带来的特性,这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通常会好奇一些现象,为什么越有钱的人会越节俭? 越有钱的人怎么就越抠门,越舍不得大手大脚的花钱,连外出吃个饭还要把剩下的打包带走?相反,那些暴富或者中彩票得来的钱而暂时翻身的人却花钱如流水,点了一桌大餐吃了几口,便一走了之,他们把打包的行为看成是丢脸,好像越大方越挥霍才能更加显摆出他的身份地位一样。 因为这些深藏在富有家庭所带来的良好品性早已深入到了他们的骨子里,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金钱多少,也不去攀比谁拥有的名牌更多,更不会把自己的财富拿去作无谓的挥霍。 这些犹如生命般的财富理应是和他们的生命一般融合在一起,并相伴一生的,有什么理由去浪费他们,不敬畏他们呢? 一个人越不敬畏什么,那么他所不敬畏的东西就会反过来让你在这方面受到越严厉的惩罚。 你不敬畏大自然,有天灾来惩罚你; 你不敬畏生命,便会更加轻易的让你失去生命; 你不敬畏金钱,那么,金钱也会让你尝到失去他的痛苦; …… 凡所有我们不加珍惜的,都会离我们而去。 富有的人,正是由于他们从小便知道金钱为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好处,所以才会更加珍惜和维护金钱给他们所带来的舒适生活,知道如何利用好金钱为他们的生活服务,而不是大手大脚的去把金钱花在一些毫无用处的事情上。 穷人与富人对待金钱的差别
金钱对于穷人和富人,就好比本金与利息的关系。 穷人本身在贫穷的环境里生活已成习惯,他们把日后得到的钱财视为额外的馈赠或是连本金都称不上的财产。 当然在得到他们以后也便会视为本不属于自己生命的东西,理应用于尝试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生活 ,或是寄予已久,向往的生活,去体验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快感,满足自己内心压抑已久的那一份虚荣心。 富人对于金钱的认知是,他们把本属于自己的(继承得来)这一部分财富看作是本金,已经和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方式融入一体,把自己日后赚取到的财产看作是利息,这一部分他们会习以为常的一部分用作维持舒适生活所必须的开销,一部分便会成习惯般拿出来算作本金里。 如此反复,本金便会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直到他们像上一辈传到自己手里一样的再传到下一代手里。 为此,我们可以明白,那样所谓的名媛或是名门家族为何会积累到如此多的财富,并且富人家里走出来的孩子更加有教养和更好相处,而穷人一般都比较刁蛮,让他富有也富不过三天。 叔本华说: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 正如,越拥有越珍惜,越珍惜越拼搏,越努力越幸运。 贫穷的人懂得金钱的魅力与威力的巨大,但却无法利用好金钱,也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去赚取到更多的金钱。 富有的人懂得金钱的作用并能很好的认识到金钱对于他们生活的改善和影响一个人的未来,所以更加珍惜与敬畏已经拥有的财富,并通过这些有效的工具去积累到更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去实现自我的人生最高价值,也就是富人为什么更加自律,或是更加热衷于做公益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财富对于穷人是挥霍,对于富人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如何增强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能力,摆脱短视与偏见所带来的人生阻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跨越和价值,不仇富,不自卑,用正确的心态与眼光去看待和学习一切优点为我所用,并把它们化为动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些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终生的问题。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