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言文字规范方案化教学-论文
2020-03-07 | 阅:  转:  |  分享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对策

邹文昌

内容摘要

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意义重大,但当前的学校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从思想意识、制度建设、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重要性对策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强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此,在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已成为时代和全社会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商品交换、信息流通的范围、规模和频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现代化工业、交通业、农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以及国防事业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推广普及普通话和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直接影响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效率。在计算机大踏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掌握普通话和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规范字形的重要性。汉字在数量、字形、字音、笔画、笔顺等方面的标准化以及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逐步普及,保证和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又强烈地要求在全社会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步伐,要求更大范围的人群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必要工具,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大。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将在世界的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乱用词语,逻辑混乱,滥用网络语言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忽视母语的学习,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待加强等原因造成的

(1)当前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汉语是汉族的母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语言。但在当前以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间竞争激烈。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们更多地将时间花在数理等其他科目上,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

(2)社会用字比较混乱。

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使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写错别字、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例如,由于受港台文化影响,一些人认为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是使用繁体字,对外开放要和外商特别是侨商打交道就要使用繁体字。但实际上,海外使用繁体字已经是陈年旧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大陆简化字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在国际上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简化字,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本用的都是简化字。再如,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为一种常态。诸如“灌水”、“菜鸟”、“东东”、“蛋白质”等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弄得人云里雾里。“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许多偶非常稀饭的东东。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些网络语言却成了时下青少年眼中的时髦玩意,被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

(3)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待加强。

在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的汉语水平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普周”等基本知识了解不够。有些教师教学语言使用不够规范,或是喜欢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有些教师的板书汉字书写潦草,汉字书写笔画顺序有误等,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思想上重视

虽然当前教育机制一时间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法规,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化为行动,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语言文字规范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教育部、国家语委2002年3月颁发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同时还应有计划地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广大教师使用汉语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都应组织教师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督促教师写好汉字。

(3)增强师生规范意识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传闻,说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每说错一个字就要扣一百块钱。当时听了觉得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规定没有人性,主持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说错,凭什么罚钱?现在细思,却觉得这样的规定也有它的道理。没错,主持人是人,但他们的工作是主持,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他们肩负着传播文化,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使命,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我想老师也是一样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想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教师必须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同时还应在校园内大力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并杜绝盗版教材,注重校园用字规范,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4)重视学生语言文字教学

在学生中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文字教学,特别是汉字的书写,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甚至美观。

(5)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语言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我们应对它作全面审视、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另类思维”之下衍生的一种“另类语言”,符合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所以对于青少年热衷于创造和模仿网络用语,我们不需要搞一刀切,全盘否定,这样只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任其发展,任其泛滥,因为一些粗俗、暴力的网络用语会给青少年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滥用。

总之,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问题较多,成因复杂,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邹文昌

2017/11/2



































献花(0)
+1
(本文系俺请你喝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