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自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在别的平台上发现的一个问题,特别有趣,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考,发出来验证一下。 这个问题我特别有发言权,五六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观察了社会很久、观察了很多人,也结合自己。我觉得人是否自信80%还是智商基因决定的。有20%是靠适应环境而得到的。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大多数人在教育这个批量生产劳动力的生产线上走下来,被贴了“你不行”的标签,真的,只有少数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被告知自己行(整个过程大多数人对此是完全无意识),下了生产线被输送到各行各业,有快递员,有职业白领,有公务人员、还有经商的。 同层内对比,大家都差不多;不同层的对比,才能显露事情的真相。 先说不同层的对比。社会上大多数工作并不需要多复杂和高深的知识作为基础,智商正常的话都可以胜任。然而你会发现,同样一个问题,加载给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出来:一方可能没有犹豫就接受了,而另一方会固步自封,说我不行,我不会,他甚至还没有去尝试就已经退缩,再深入了解一下,他可能会告诉你,“人家都要本科生,专科不行”。就是说,在做一件事之前,他已经用世俗的标准把自己过滤掉了。世俗标准是什么?是大概率事件的发生规律,是高效的各种“市场”撮合机制。比如人才市场、比如婚姻“市场”,当然婚姻更复杂一些。教育把人分层了,分层标准中智商权重占比可能超过5成。然而你还记得,高考分数线,一个省内,差一分就可能多出几千人竞争么?对,有些人有可能就是因为一分之差,改变了人生轨迹。 有人智商高能看见关于这些差距的客观事实,奋力拼搏最终进入属于自己的层次,有人看不见,稀里糊涂随大流。所以长久的自信就是这些经年累月的可视优异差距造成的,不自信也是长期以往的缺少优异差距的对比。根源是智商。很抱歉,不同层的竞争是智商决定的,这大概是最残酷而又难以面对的事实。 再说同层的对比。同层的对比依然可以抽象成小刻度的跨层对比。自我认知自我期待与现状的差异的内在对比;我与他人的对比;其实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点在于跨层变化需要的驱动力更多,同层变化需要的驱动力少一点。认知只是解决驱动力(自信)的问题,迈步靠的是勇敢,而勇敢会带来正反馈,而且就算不自信,多迈的步子,也会带来正反馈。所以勇敢比自信重要。 一家之言。 from 文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