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初,刘邦与异姓诸侯王关系的探讨,兼析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原因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20-03-07
时间:2018-11-20 17:15:33 
  汉初,刘邦与异姓诸侯王是君臣关系吗?
  我认为不是的。

  我们读史书,特别是古人写的史书,很容易受到作者观点的影响,我们阅读时,自己的立场也不知不觉的站到了作者一边,使我们分析历史问题时很容易受作者立场的影响,得出有违真相的结论。因此,我们阅读史书时,一定要看清作者的立场,以免被蒙蔽了双眼。
  《史记》和《汉书》的主要写作人是司马迁和班固,司马迁是汉武帝时的人物,班固是后汉明、章、和三帝时期的人物,他们都是站在汉朝为天下正统这一基本立场上写作的。因此,我们在读到汉朝初期这一段历史中关于刘邦与异姓王的关系问题时,很容易受他们思想立场的影响,认为汉受命于天,是天下正统,刘邦是皇帝,与汉朝第一批异姓诸侯王是君臣关系。如果,我们也这样认为,那么对刘邦在其对待异姓诸侯王的很多问题上,我们将不好做出解释。
  谈到刘邦与异姓诸侯王的关系,还要从楚汉之争开始说起。刘邦自楚汉相争以来,就不停的拉拢各方诸侯,结成同盟,共同反对项羽。在彭城之战前夕第一次会同各路诸侯共同反楚,彭城之战,汉、诸侯军大败,汉与诸侯的同盟也随之解散。与此同时,刘邦继续联合反楚势力结成同盟,先后有韩王信、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齐王田广、魏相国彭越加入。随着形势的变化,到垓下之战前夕,反楚同盟阵营的成员有:汉王刘邦、韩王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番君吴芮(衡山王)等。
  垓下之战时,刘邦期许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封地才促成垓下决战,垓下之战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诸王共尊刘邦为皇帝,刘邦虽然成为皇帝,但是与这七位异姓王并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
  这七个王中,通过借用刘邦的力量而成为诸侯王的只有三个,即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其他四位中英布、臧荼、吴芮与汉王刘邦一样,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当时,他们的地位是一样的,张耳其实也可以算在这个里面,而彭越在楚汉相争时就具备了自立为王的实力和条件。
  前面三位,即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与刘邦真正算是君臣关系的其实只有楚王韩信。韩信脱离项氏集团投靠了刘邦,后来成为汉大将军,刘邦授予兵权,征讨诸侯,韩信才得以封王,从人事关系上说刘邦与韩信是君臣关系。
  韩王信在反秦战争时期就拥有自己的军队,又是战国时韩国宗室,从法统上讲是有资格称韩王的,在楚汉相争时,刘邦许其以韩王之位,韩王信带领自己的部队在汉王刘邦的支持下攻下韩国,刘邦立其为韩王,从名义上说刘邦与韩王信是君臣关系,实际上韩王信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与刘邦的关系说是同盟者更恰当一点,他们是政治上同盟、军事上雇佣的关系。
  赵王张耳,本事项羽分封的常山王,因被陈余攻破而投奔刘邦,在刘邦的帮助下复国称赵王,由于张耳有一定实力,实际上算作是与刘邦的同盟者更恰当一点。
  而刘邦与英布、臧荼、彭越、吴芮则完全是同盟的关系。
  英布是刘邦派随何许以淮南之地拉拢过来的;臧荼是在韩信破赵之后与汉结的盟,在楚汉战争后期才出兵助汉;彭越一直与刘邦存在合作,在垓下之战前刘邦许以梁地才发兵前来会合;吴芮是后来才加入的,他与英布应算作同一方面的力量。
  这四人在项羽主宰天下的时候,就各自成为了一方诸侯王,在当时与汉王刘邦的地位是平等的。楚汉相争时,他们与刘邦结成了同盟,是为了打败项羽,他们在政治上是同盟者的关系。他们带自己的人马来帮刘邦打败项羽,刘邦自然要许以好处,就是将某一地区划与其称王以统治之,这就有点像雇佣军了。
  就比如彭越在垓下之战时,等到刘邦开出价码——就是从陈县至谷城以北地区划归彭越,彭越才肯出兵与刘邦会师。英布也是刘邦许以淮南之地的条件下,才发兵攻打楚国的。臧荼的这个目的就弱一点,出兵助汉攻楚是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利益。前面的韩王信也是为了得到颍川韩国故地,而领兵随刘邦作战的。这些人和刘邦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政治上同盟,军事上雇佣。在政治上,我们与你刘邦站在一边,奉你为大哥,反对项羽;在军事上,我们出兵帮你刘邦打败项羽,你刘邦必需给我们开出价码,就是我们想要的国土区域。
  然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人明显是搞错了方向,那就是韩信。韩信在平定齐国后,要求封齐王。刘邦迫于形势只得封韩信为齐王,韩信从此也加入了诸侯王行列。韩信本来是刘邦的臣下,现在也称王,这就相当于韩信单方面要解除劳务合同,与刘邦终止君臣关系,自己当老板。
  垓下之战时,韩信迟迟不发兵,就是在表明我韩信在政治上可以站在你刘邦这一边,至于在军事上的行动,就要看刘邦开出的价钱了。等到刘邦许以从陈县以东至海滨的地区后,韩信才肯出兵,这就是相当于在军事上,他把应尽的义务,当成了一笔交易。
  韩信的这种行为违背了组织原则,完全拿自己当外人,自然是要招致刘邦痛恨的,但是迫于斗争的需要,刘邦只得忍气吞声,期许韩信以土地。垓下之战后,项羽也死了,刘邦夺取韩信的军队,改封韩信为楚王,却不得不默认韩信与自己结束了君臣关系,与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一样,与自己的关系是政治同盟的关系。
  在韩信谋反案中,刘邦是知道韩信是没有谋反,但还是要将韩信拿下,却又不杀他,而是废黜为淮阴侯,就是要让韩信明白,咱们是君臣关系,你也不要再妄想什么称王了。
  正是如此,刘邦与各诸侯王是政治同盟关系,虽然众王推举刘邦做皇帝,当大哥,但是对于各诸侯国的内政,刘邦还是没有干涉的权力。各诸侯国有自己的官僚体系、军队、内政、财务,是独立的王国,各诸侯奉汉为尊,汉朝在刚诞生时,更像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在解决掉燕王臧荼之后,立马封亲信卢绾为燕王,卢绾是自己的臣子,那么燕王就与其他诸侯国不同,与汉就不是平行的同盟关系,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燕王卢绾与汉皇帝刘邦就是真正的君臣关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