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信芳:《探母》的老词和新词

 cxag 2020-03-07

梅兰芳、周信芳《四郎探母》

说到《探母》,我幼时,也很唱过许多次,倒仓后,却没有演过。我记得那时候演《探母》,享盛名的只有周春奎、孙菊仙、许荫堂三人。谭派的《探母》却不兴时哩。我学的,也是那时候的《探母》。现时的时髦新词,简直完全不会。我看了这篇《<探母>新旧剧词之商榷》,想了一想旧词句,也把它抄下来,和菽园先生商榷商榷。

我学的是:

“头上摘下胡地冠,

身上脱下紫罗衫。

燕毡帽,齐眉戴,

三尺龙泉挂腰间。

将身来在官门站,

等等等,等候公主盗令还。”

周信芳、梅兰芳

萧润增、李胜素(配像)

《四郎探母》

按四郎的扮像,是戴纱帽、驸马套,却有翎子、狐狸尾,这表示身在胡地,作胡人的装扮,故唱:“头上摘下胡地冠”。第三句是“燕毡帽”,不是沿字,“齐眉戴”三字,已然把四郎“恐关吏窥破隐情”的意思表示出来,可以不用压字了。原词是“三尺龙泉”,并不是“三尺青锋”。这么一比较,好象旧词比新词通顺一些吧。新词的引子,是“金井锁梧桐”,什么“一阵风”,比较旧词的引子雅顺一点。但是这个引子,对这出戏有什么意义呢?若算老谭打这个引子有什么深刻的意思,到底有点费解。

周信芳《四郎探母》

现在正是戏剧运动的时候,有的说,平剧本是民众东西,因为被些无聊的人把通俗的东西改得变成了古董,成为有钱阶级的玩物,反到离开了民众。照这样说起来,还是用旧引子“被困幽州,思老母,常挂心头”,不是比“锁梧桐”“一阵风”好得多吗。这旧引子可是俗,但是看客听见这个引子,就能明了全剧情节。

(原载1929年12月《梨园公报》,署名优旃)

《周信芳文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2年8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