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险行业空间有多大?

 施庐 2020-03-07

我之前有文章写过保险的重要性,它是我们通往财务自由的保障,但是,并不是说什么保险都能买,就比如返还型和养老保险就没有必要,想知道为什么的可以看这篇文章——返还型保险可以买吗?

前两篇我们分析了中国平安的财报,以及一些保险的专业词汇,让大家对中国平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一篇,就来讲讲保险行业未来的空间还有多大?能支撑起10万亿市值的中国平安吗?

保险按照保险标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前者是以人为核心,被保的物体是人,后者以物为核心,被保的物体是房子、车子等物品。

有很多人觉得买保险很吃亏,怕买了又用不上,或者真出事了要保险赔偿又很麻烦等等,有这种想法的人,在以前确实非常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开始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

说句题外话:有人可能会认为,只有有钱人才需要保险来抵御风险,穷人不需要,反正是光棍一条死不了就行。这是极其错误的认知。实际上富人的抗风险能力要远远强于穷人,因为富人拥有的是资产,有些资产是无形的,比如股票、债券、专利等等,这些既能带来现金流,又不需要为它们购买保险。而穷人没有资产,如果身体受到损伤,就会没有收入,同时还要支付一笔巨额费用,基本上永远都翻不了身了。

把话题扯回来,再说国内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个可以对标国外的发达地区,尽管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未来一定会成为发达国家,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下图是2017年各个地区保险的密度和深度图表,最左边的蓝色块是中国内陆的保险密度,只有384美元/人,保险深度也是最低,只有4.57%,而同期的日本保险密度是中国的8.6倍,深度是1.88倍,同期的美国保险密度是中国的11倍,深度是1.55倍。

那么,咱们就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保险密度,什么是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用保费除以总人口,得出人均保费,人均保费越高,表明保险在国家的普及度越高,发展良好,反之,普及度低,发展缓慢。

保险深度,用保费除以GDP,得出一个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保险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越高,越被重视,反之,保险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越低,容易被忽视。

如果单看我国的保险密度和深度的数值,确实是跟发达国家没法比,差了好大一截,不过,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个差距,可以肯定,保险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下图是我国保险密度及深度的走势图,不难看出,从2010年至2017年,密度及深度都在高速增长,其中深度增长相对要慢,主要也是因为咱们国家GDP的增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那么,我们根据GDP的增长率来算一笔模糊账,2019年初步核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是990865亿元,2019年GDP增速6.1%,毛估人均GDP为10257美元。

当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时,寿险深度就会达到7%左右,这是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得出的结论,看下图:

图中黑色线,在横轴30的数值往右,发现大部分的国家都聚集在黑色线的附近,我们就以此为参考标准。

上图是我个人手算毛估的GDP增速,个人预计在20年后,我国的人均GDP会达到或者超越3万美元,这时的寿险深度达到7%,不考虑人口的增速,还是以14亿为基准,GDP总量达到42万亿美元,寿险保费收入2.94万亿美元,兑成人民币差不多20万亿。

我查询了2018年的保险业基础数据,发现当年的寿险保费收入是2.1万亿,距离20年后的20万亿,还有10倍左右的增长空间。

20年后,我相信中国平安依然是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全国保费收入的增长,受益最大的也一定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平安20年10倍营收及市值的增长,想来并不难实现。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点:

对2020年的股市,不用太悲观,最近,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量重新突破万亿,表明市场根本就不缺抄底资金,如果你这时候选择割肉,那就真是韭菜被踢出局了



作者:李昂纳多flying
链接:https://xueqiu.com/3314653876/143158635
来源:雪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