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一盏书灯 2020-03-07

郑国立国于西周末期,雄起于东周初期,然从郑桓公到郑庄公,不过三代人就从以死报君的忠臣,转变成了罔顾君臣大义的奸雄。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繻葛之战: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开幕式

01

姬友立国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郑桓公——郑氏始祖

郑国第一任国君郑桓公名友,是周厉王的幼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被封伯爵,列为诸侯,最初封国在今陕西凤翔,后迁往华县,古称咸林,后名郑,秦朝统一六国后曾设郑县于此。

周幽王继位后,又任命郑桓公为司徒,主朝中政务,可谓位高权重。

郑桓公是个颇有远见的政治家。《史记》记载,郑国封地本在今陕西境内,当时属于靠近王畿之地的好地方。但郑桓公当了一年的司徒后,看到周幽王宠爱褒姒,另立太子,预感到周幽王和废后申后与废太子宜臼的矛盾恐怕会激化(当然,事实证明他的预见很准确)。

郑桓公为给子孙谋求退路,便向周朝的太史伯请教,“王室有变的话,该去哪里避祸。”

《史记》中这位不知道名姓的太史伯,给郑桓公仔细分析了一番天下形势,最后给出的建议是,到河洛之间(今河南郑州一带)去建国。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郑国先于周王室东迁河洛地区

当时这片区域属于高度发达成熟的文明区域,不仅有王室的成周地区,还有虢国(周文王的弟弟)和郐国(kuai四声)这样的诸侯国(郑国后来把人家给灭了)。

不过,不要紧,郑桓公带着族人、家小迁到河洛地区后,不出那位太史伯所料,虢国和郐国主动献出了十个邑,送给郑桓公当封地,此时距离平王东迁东迁还有三年,不得不佩服郑桓公的老谋深算。

郑桓公把封国迁到成周东边后,把这片肥沃的土地又称为郑。后来秦在陕西设立郑县,为了以示区别,称这里为新郑(今郑州国际机场所在地)。

郑桓公的鸠占鹊巢为子孙后代谋得一块安身立命的好地方,客观上为几十年后郑庄公的率先争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说郑桓公陪着周幽王后来在骊山慨然赴死,而其子第二任郑国国君郑武公,则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同时担任周王室卿士,手握朝政大权。父子二人好似站在了不同的阵营中,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也许是风险投资的分散原则?

武公护着周平王东迁成周地区后,利用职权,把鸠占鹊巢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不过几年的功夫就灭掉了本来收留他们的虢国和郐国。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东虢和郐因郑而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虢就是历史上的东虢,被郑灭国后,周平王觉得不好意思,毕竟都是自家亲戚,就在黄河北边给了虢国遗民一小块地方,让他们搬到那里去立国,史称北虢,依附于从陕西迁来的南虢,后来被晋献公假道伐虢又给灭了。

郐国历史比较悠久,据说自夏朝起就在这个地方建国了,西周武王分封天下依然保留了这个小国家。不过,郑武公没客气,吞其地、并其民,实实在在壮大了郑国。

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后病卒,传位给儿子寤生(wu四声),是为郑庄公。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内外兼修,带领郑国称霸春秋初期,号称春秋小霸。

02

一代奸雄郑庄公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毁誉参半的姬寤生

历史上,郑庄公是第一个可以被称为奸雄的人物,何为奸雄?按《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定义,上欺天子,下压群僚,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郑庄公没有像曹操那样拿着皇帝当提线木偶玩,但也欺负得周天子够呛,不仅割周王室的麦子和稻子,还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去征讨不庭,就是去征伐那些不来朝觐周天子的诸侯。

这说起来就是个笑话,因为郑庄公自己后来不仅不去朝觐周天子,而且还在公元前707年的繻(ru二声)葛之战中把周天子带的军队打败了,射伤了周天子。

繻(ru二声)葛之战意义重大,此战后周天子颜面扫地,也宣告了周王室的没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了笑话,是春秋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详情请见昨天的发文《春秋礼崩乐坏的肇始--繻葛之战》。

此外,郑庄公在处理内政,消除国内隐患方面的做法也毁誉参半,颇受争议。

史称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庄公的时候难产,先出的脚后出的头。在那个医疗条件极恶劣的年代,女子生产本就非常危险,这种难产更是差点儿要了武姜的命。

所以武姜很不喜欢这个老大,取名叫寤生(wu四声)。寤,古通牾(wu四声),逆的意思,寤生就是逆着生出来的意思。

过了三年,又生了小儿子,这回是顺产,取名段。于是这位妇人就明显的喜欢老二,厌恶老大。

武公在位的时候,武姜多次提出要小儿子段继承君位,这种要求直接与周礼的嫡长子继承制相抵触,被武公拒绝了。

郑庄公继位后,他妈就开始给小儿子要待遇,先是要求把小儿子封到“制邑”这个地方(河南荥阳一带,后世的虎牢关所在),但对郑国来说,制这个地方位置太险要。郑庄公虽然只有十四、五岁,可也明白轻重,跟他妈说,这地儿不行,位置太重要了,其他地方任挑。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郑庄公对弟弟段的放任饱受质疑

于是武姜就要求把“京邑”封给小儿子,段就搬到了京邑,号“太叔”。《左传》里记载是称“京城大叔”,看到这一段,让人有些忍俊不禁。不过,古代太和大通用。

段到京邑后,大肆扩建城墙,秣马厉兵,整军备战,飞扬跋扈,根本不加掩饰,为篡位夺权积极准备,更奇葩的是,身为母亲的武姜也在都城这边积极响应,准备等小儿子杀到都城的时候,就给他开城门当带路党。真不知道这个当妈的是有多讨厌老大。

这个过程持续了二十多年,期间很多大臣都曾劝谏郑庄公,要控制一下段的欲望,如此放任自流必生祸端,然而郑庄公以怕母亲不高兴为名,继续让段放飞自我,只留下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千古名言。

诚如郑庄公所言,庄公二十二年,等段都准备妥当,向郑国都城进军的时候,庄公施展雷霆手段,轻而易举地就瓦解了段的反叛,段先逃回京邑,又逃到鄢邑(yan一声),最后逃到共国,史称“共叔段”。

03

掘地见母

从股肱之臣到二五仔的转变——又一则小宗挑战大宗的励志故事

掘地见母!真情耶!假义耶?

郑庄公除了为中华文明贡献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外,还贡献了一个概念“黄泉之下”。

话说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后,郑庄公把母亲武姜送到了城颖(今河南临颍县)这个地方,还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意思就是死之前就别见面了。

郑庄公后来又后悔说了这种话,不知是真心悔过,还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承受了些舆论上的压力。

反正,在其臣子的巧妙劝慰下,最后挖了地道,跟母亲在地道里相见,也算是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还留下了“其乐融融”的成语,和“掘地见母”的典故。

郑庄公平定内乱后,才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到外部事务上,这以后更加充分显示出奸雄本色,一路跟卫国打、跟宋国打、跟蔡国打,跟陈国打。

最后的高潮是跟周桓王带领的卫国、陈国、蔡国、虢国的联军打,打出了郑国春秋小霸的名气。

不过,可惜的是后世子孙不给力,郑庄公死后不久,郑国就在几个公子争夺君位的内耗之下逐渐衰落,泯然众人尔。

后来,郑国在简公时代出了一位名相子产,可惜当时正是晋、楚国力强盛争霸的时候,郑国北边面临晋国的压力,南边又要应付楚国的威胁,麻杆打狼两头怕,,子产也回天无力。

郑国立国400余年,于公元前375年亡于韩国之手,是战国时期比较早被吞并的诸侯国之一。其历史简单理理脉络的话并不复杂,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郑庄公,他受到的争议也最大。

后世有人认为郑庄公知礼守礼,为了让母亲高兴,对贪心不足的弟弟处处忍让。

不过,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郑庄公虚伪、阴险、狡诈,正是他对共叔段的放任,才酿成了最后杀弟逐母的人伦惨剧。

这里就选一位很具代表性的南宋理学大家吕祖谦的评论,各位欣赏一下。

“南宋吕祖谦:钓者负鱼,鱼何负于钓?猎者负兽,兽何负于猎?庄公负叔段,叔段何负于庄公?且为钩饵以诱鱼者,钓也;为陷阱以诱兽者,猎也。不责钓者,而责鱼之吞饵;不责猎者,而责兽之投穿;天下宁有是耶?(《东莱博议·郑庄公共叔段(隐公元年)》)”

吕祖谦的大概意思是说:郑庄公在钓鱼呢,放出种种诱饵诱惑共叔段,这是庄公对不起共叔段,怎么能是共叔段对不起庄公呢?做鱼饵挂在鱼钩上诱惑鱼的是钓鱼人;制造陷阱以诱饵引诱野兽的是猎人。不责备钓鱼的人,而责备鱼去吃饵;不责备猎人,而责备野兽往陷阱里跳;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这位理学大家可谓一针见血,直言庄公虚伪狡诈,代表了很多人的普遍看法。

04

小知识

很多朋友看先秦文献的时候,总觉得里面人物众多,分不清谁是谁,看得糊里糊涂。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春秋时期对男子的称呼习惯,是直呼其名,而且称氏不称姓,而女子则称姓,前面再冠以来自哪里或是夫家的氏、或谥号,造成人物众多,而且看似都缺乏联系。

举例说明,如本文中“共叔段”,姬姓,名段,第一个字“共”是指这个人主要居住的地方,可以是封邑、封国,一般是这个人的氏,又比如“周公旦”、“管叔鲜”、“康叔封”、“唐叔虞”等,第一个字都是封地。

第二个字“叔”是指排行,按“伯(孟)、仲、叔、季”的排行,其中叔指老三开始直到最小儿子之间的所有儿子,而季指最小的儿子,比如“管叔鲜”、“康叔封”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唐叔虞”是周平王的弟弟。

第三个字“段”才是名,比如“周公旦”名旦,“管叔鲜”名鲜,“康叔封”名封,“唐叔虞”名虞,以此类推。像“唐叔虞”三个字透露的信息是,名虞,排行老三以后,王的弟弟,封在唐。

至于女子,本文中郑庄公的母亲武姜,透露的信息是姜姓,嫁给武公,所以称武姜。还有后来晋献公的女儿嫁给秦穆公,称穆姬或秦姬,意指姬姓,嫁给秦国的穆公。这里姬还指姓,后来才变成女子的称呼。

再举个大家熟悉的人,孟姜女不姓孟,姜姓,排行老大,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姜家大丫头”。

这些小知识掌握之后,再读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理解上就容易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