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时的那几朵花瓣,也许会在沧桑后的某个寂寞的黄昏里,从偶然翻开的心情书页里悄悄落下,颜色古香,再无声音,勾起我对生命的感悟。 ——题记 青春不在,黄昏将至。 若不是这个特殊的春节,真的没时间去看二十多年前看过的书,一是没时间,二是老眼昏花。 当我收拾书柜的时候,一本简装的《小窗幽记》闯入视野,细细想来,《菜根谭》《围炉夜话》说不清借给谁了。要不是当时我正在读这本《小窗幽记》,说不准,这本书也无影无踪了。 打开书页,还能看到当年用铅笔勾画的印记,曾经折叠过的书页,折痕犹存。 就顺着折痕,看看那些曾经令我心仪的句子吧。 1.“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说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陌生人,或者是短暂的人与人的交往中,只留下惊鸿一瞥的美好的第一印象,那是容易的。 但是与同事的交往,与邻居的交往,与亲人朋友的交往,还需要坦然从容,与人为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面对能空毁誉,我们何必在意,只要严于律己,一如既往,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2.“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所谓祸福相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个人,遇到点波折应该是家常便饭,只要我们勇敢面对,镇定自若,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现在我们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威胁,这么大的世界,未知的危险何止千万。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医务工作者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奋斗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这个祸患一定会被除掉。但是我们也要居安思危,时刻做好战胜各种祸患的准备,这样才能迎来全国人民的福祉。 3、“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大事难事看能力,顺境逆境看襟怀,喜怒看人的涵养,在人群中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烈火见真金,板荡识诚臣”,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多少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富有远见的领导、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军人、社区工作者,他们才是国家的脊梁。 4、“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蛰居的日子里,何必苦恼。关上门,我们将一切俗尘拒之门外。心在自然里,何处无青山。闭上眼睛遐想,泉水淙淙,绿叶葳蕤,风从草地,从身边轻轻拂过… … 捧起书卷,品一口香茗,心里皆是净土。读书使人明白人生事理,更可以净化灵魂,修身养性。 5、“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纷扰较少,正好能够专心一意地读书”。 “三余”时间读书为后世所广泛赞颂,流光可惜,我们更应该惜时如金。只是现在的人比较浮躁,整天忙碌,无心读书,最多就是看点快餐作品。古人的安闲从容早已不在,人生真的需要忙碌得上班都是一路小跑吗?静下心来读一点书,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6、“月榭凭栏,飞凌缥缈;云房启户,坐看氤氲”。 凭栏而立,月光如水,心思早已飞向那恍若缥缈的夜景,那梦幻一般的美景。在高山云间居住,打开门扉,坐看山间云烟弥漫的气势。 这是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是人生的一种从容,从王维身上,从陶渊明身上,我们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契合。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境界,这也是一种淡泊超然的人生境界,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就是如此。 最后,我要提醒读者,《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 重读这本书,我对这次疫情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灾祸过后,将会带给国人很多思考,国家将会对医疗卫生、疾控研究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防范各种疫情的能力将会显著增强,这不也是因祸得福吗? 而我因为疫情的原因宅在家里,重温经典,感受古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使自己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这不也是一种福分吗?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诚哉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