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战武

 良见 2020-03-07

        "我们老家小嘴巴,也叫战武死了,昨天“”单身"王中宽幺叔刚才在微信里对我说。

         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回复他:"我同学。"王战武是我小学的一个同学,对他的去世感到悲伤。


        我是在我们村(当时叫大队)村小读的小学。村小在老三队,镇溪河上的东南桥边。王战武和王中宽他们都在老三队,我去学校读书,先后要经过王战武的家和王中宽他们院子老房子旁边,然后过几根田坎才到学校。


        王战武的家在王中宽家院子的坡上面,是单地户,土墙房子,当时是瓦房还是草房已记不清了。他家旁边还有三家人,上面两家姓袁,是两弟兄,房子在一起;下面一家姓郭,同学郭定明家。老三队因为人多地宽,后来分成了三个队,不知王战武、王中宽和郭定明他们三家还在不在一个队里?


         我们读书的村小,是一个环境优美、宁静的地方。镇溪河依偎在她身旁,猫猫岩静静地守望着她,四周是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田野。学校是一个四合院,背靠汪家院子旁边的小山,面向镇溪河、猫猫岩。教室是砖木结构的小青瓦平房,南北两面各有两间教室,正对校门的则是校办公室和老师住的地方。我和王战武等同学在这里启蒙,吸取知识的乳汁。而王战武等绝大部分同学,在这里开始了学习,也在这里结束了学习,这里是他们学习的"最高学府”。


        我们村小这个地方,以前是我们王家的祠堂。我们家族,在东南桥是大姓。有的与我们排得起字辈,有的则与我们排不起字辈。王战武与我们字辈排得起,与王中宽是一辈的弟兄,还是我的一个老辈子。但在那时我们中有些调皮的同学,是不管这些的,管你什么老辈子哟,打了来再说。但我不调皮,与王战武也没吵过架,打过架。


        学校办在三队的地盘上,那三队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呢?也许是,也许不是!邹老师一家在我们村小教了好几年书,住了好几年,与三队好多农民都成了朋友,因此,三队那时几乎没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读书的。光我们班,三队的同学就一长串,我记得比初中、高中的同学还清楚。他们是:冷宗炳、冷宗益、王良能、王顺友、王顺田(?)、王中田、闵亨玉、王战武、王战武姐姐(名字记不得了)、郭定明、王中菊、王中的、王中怀、雷Ⅹ友、汪平桂、汪XⅩ等。


        在老三队的这些同学中,王战武就在给我印象最深的四位同学之中。别看他名字中又是战又是武的,其实,他还不如他家坡下的闵亨玉泼辣,她对人凶巴巴的,叫人惹不起。王顺田(?)是个癞子,热天头上奇臭,像个武林高手,没人敢靠近他。王中田读书时就有点痴呆,后来失踪了。郭定明则老是流鼻涕,总像要过河的样子。王战武身材特别瘦小,应该是发育迟缓的缘故,也许大脑智力也受到了些许影响,比常人要差一些。


        王战武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也算是个手艺人。我们大队有个瓦匠,有四个儿女,全都读了高中,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全大队乃至全公社,这样的家庭都不多见。他的孩子个个都有出息,堪称村里的”人中龙凤"。而王战武父亲则要差许多,人又黑又老又瘦,其时他的手艺已经没"操练“了。王战武有三姊妹,他上面有大哥和姐姐。他大哥要好些,当过兵,从部队退伍回到家里后,也显得平平淡淡。


        小学毕业后,我就到外乡求学,此后一直在外面,少有回老家。直到现在,一直没见过王战武了。也许在老家的板桥坝街上匆匆走过时见过,只是没认出来而已。也没有人对我提起过他,他因此也就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王中田因为他弟弟王中宽与我有联系,我还知道他的情况,是“下落不明"。而王战武则是知道他情况时,已是他不幸离开人世的这个最后的消息了。


         我的老家在偏远闭塞的农村,两县三个乡镇交界之处,教育、医疗条件很落后。因此,那个时候,残疾、智障的儿童少年比例偏高。这是那时老家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王战武就是其中之一。这不仅带来了他们本人一生的痛苦,也带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深深的痛苦。


         教育是脱贫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有力的武器。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离贫困愚昧越远,离幸福富裕越近。而小学则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石,是开启人智慧的钥匙,让人走出愚昧混沌。王战武也许是读了小学,念了书,才开始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在世风日下中坚持什么,坚守什么。


        对于王中宽来说,他永远也忘不了,他小儿子回到老家时,王战武见了十分高兴,从口袋里摸出200块钱打发他。王战武一直是单身,在老家大家都不是很富裕,因此,人们把钱看得很紧,就是亲的侄儿侄女,逢年过节时打发200块钱的都不多见。正因为找钱不易,老家才兴起了赌博风。村小停办了,村小旁边的河边上,新开的小商店里挤满了打牌的人。


           像王战武那样的人,由于是単身,没有子女,因此,往往心理与一般人有些不同,他们找钱不易,经济条件不好,因此,把钱看得很重,自己都舍不得花,更不要说给人。而王战武把200块钱给王中宽的小儿子,他的大方里面,包含着无限的欣喜和希望,为侄儿不像自己一样残缺,而是身体健康,心智健全高兴,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一颗滚烫的心!


         王战武走了,让人悲痛。而更让人忧心的是,家乡还有像王战武这样的有着这样那样生理或心理缺陷、障碍的人,他并不是最后一个!如果他一走,把这些上天加给老家人的痛苦都带走了,划上一个句号,那人们心里的阴霾就会逐步消散,他的离去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后,人们不再忧伤!可是,现实并非如此!


        家乡的人们还没有完全真正摆脱贫困。王战武的去世,又再一次引发我们对脱贫的进一步思考。脱贫如果仅仅理解为兜里有几个钱,荷包鼓了,是不是简单了些,目标低了些?人们的体质强健,身体和心智健全,才是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应有的底色。要实现这些,教育无疑是重要的。而医疗卫生更是不可或缺。这样,人们才懂得奋斗,才会体会到快乐,才会拥有完整而幸福的人生!


       王良炬    2020年3月7日   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