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写出了送别的绝高境界,堪称鬼斧神工的手笔

 milano1895 2020-03-07

暮霭黄昏,送君一别,一千多年前,李白送友远行,留下一首生动清远的送别诗,成一名篇。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写下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没有历史记载,有说于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阳所写,有说于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金陵所作。不过这是不要紧的,重要的是寥寥几笔,人与人送离的复杂情感跃然而出,成送别绝响。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写出了送别的绝高境界,堪称鬼斧神工的手笔

青翠的山横亘在城墙的北边,清澈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首联中诗人用简练而又有寥远之感的笔触写意了送别之城的外围风貌,“青山”、“白水”、“北郭”、“东城”,颜色和方向的鲜明对比,真是见诗如见画。

这样的色泽和方位写意,将城的寥远和秀丽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李白送别友人到了城外,城的风貌是这样迷人,同时那心底的哀愁已经飘溢而出了。友人不舍离去的悲忧,李白不舍好友的哀伤,尽在写景的笔触里缓缓流露出来。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写出了送别的绝高境界,堪称鬼斧神工的手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在沉沉的离愁中,李白自然地道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自此一别,从此你就要如那孤蓬般开始万里的征途了。“孤蓬”是一种植物,待干枯后离根而去,随风而飘。这两句从诗情画意中转折出来,又很自然流畅地道出好友将要远去万里的实情,原来好友不是短时而归,而是将遥去万里之远。

在古时车马很慢,山水很远的客观条件下,这一远去后,再见将是何时,一路是否顺利,都变得那么不可预期,生离的悲哀由此放大,直袭人心。以“孤蓬”作比,离人的无可奈何,不由自己掌控命运,淋漓地表达了出来。孤蓬随风飞扬,屈从于自然和风的摆布,如今,人亦如孤蓬,离愁的悲哀已然在不觉间扩展到了人生命运的悲哀。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写出了送别的绝高境界,堪称鬼斧神工的手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就如那游子般漂浮无定,夕阳就如故人的情谊般不忍落山。想必李白送友的时间正是那黄昏的时候,二人依依惜别至城外,离愁萦绕心头,直到夕阳欲晚。将“游子”比作“浮云”,是理性的比喻,浮云无依,诗人心中掺杂着对友人漂泊之旅的淡忧,通过“浮云”那不尽之意已经全盘而出了。落日总要消失在黑夜里,就如你我的情谊一般,美好却又难抵分离,终要看你远去的背影,留我独自伫立在这最后一抹余晖中,怅然若失。

送别的结局自然是分离,那就在此别过罢。“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挥手在此分别,马儿也鸣叫长嘶,它也是不舍这秀丽的城和我这个故友罢。在尾联李白以分别的情景为诗作结,那作别的不忍画面和挥手瞬间的决然,都让有过离别之感的人读来感同身受,所有的伤怀无奈都在挥手离去的瞬间达到了顶峰,秀丽的城郭,苍凉的心情,孤独远去的背影,都仿佛会永远定格,却又即刻会一去不返。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写出了送别的绝高境界,堪称鬼斧神工的手笔

马儿的萧萧嘶鸣,将寂静伤感的画面蓦然添上了剧烈的动态感,这种动态是基于离愁感伤的表达基础上,将悲哀升华为了悲怆,同时这也是在分别真正到来之时,人的情感达到悲伤最高峰时的变化。马儿尚会临别不舍,况有深厚情谊的友人之间呢?在这里,马儿真正的心理活动不得而知,但离城门长鸣后绝尘而去的情景,让人与人即将临别时的哀感确达到了悲怆不尽的效果。

长亭十里,终须一别,在青山白水的秀丽城外,友人终是远去了。此后高空长川,一草一尘,离人皆要踽踽独行,此一别,似乎已散尽了过往和未来的所有凄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