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贬离京都的诗人,一首古诗展现豁达闲适

 江山携手 2020-03-07

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河东先生或柳河东;又因为生前官至柳州刺史,又被人们称为“柳柳州”,文章的成就比之诗歌要大,我们小时候不光读到过他的一首古绝《江雪》,对于他《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黔之驴》等同样极为熟悉,他是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

由于他积极参与了当时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即永贞革新,可惜没过多久便以失败告终,于是很多参与革新的人都被贬往遥远的地方,柳宗元同样未能幸免,本已被贬为一州刺史,谁知还没到任,又进一步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度过了原本可能是他最为重要的、参与朝政的10年,但却被贬而远离了权力中心。

今天要介绍的不是他最为擅长的“文”,而是诗。在我们所读到的唐诗中,有很多的大诗人都是郁郁不得志者,以至于在诗中都透露出更多的沉郁、苦闷,或者晦涩难明的情绪,而柳宗元的这一首诗,却让人从中读到他即便被贬,也依然保持着豁达与乐观,以及少有的闲适。

唐·柳宗元·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是一首仄韵五古,而且是用入声韵,不看其他诗作,单看《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用入声韵,就能知道诗人对于使用入声韵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而如果读过柳宗元《夏初雨后寻愚溪》诗,那就基本能够确定入声韵能被诗人运用得随性所欲。

这首诗其实是柳宗元在当地所作诗篇中的一首,按其《愚溪诗序》的说法,“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叫冉溪,又叫染溪,柳宗元很喜欢这里的风景,挑了个特别好的地方隐居下来,他又将这里称为“愚溪”。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诗人起2句就发出了让人无语的感叹:长年做官,事情太多,实在是累呀,说起来也算是运气好,刚好能够被贬谪到这个地方来。簪组,古时官吏的冠饰,此即借指做官;南夷,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在江南西道,于是这个地方被来自中原的柳宗元称为南夷。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诗人说,清闲的时候就待在农田边上,跟乡间田园为伴;有的时候又常常感觉,自己似乎就是那一直隐居在深山中的高人。柳宗元似乎已经完全将自己当作一名生活在山野之间的人了,忘了自己好歹也是真正的朝中官员。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你就看不是个正儿八经的农夫吧:早晨就去田间刨地松土,清理杂草;晚上的时候又坐上小船划着桨,顺着溪流而下,听着溪水拍击溪边岩石的声音,很是惬意。夜榜,夜航意。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在愚溪这里,我常年看不到别人,当然也没有别的人会到我这里来,站在碧蓝的天空下,引吭高歌。一直到结尾了,诗人都没有抒发别的感慨,似乎都在承接第1、2句所说,认为自己好在被贬谪到了永州,这才让他找到冉溪这么一处犹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不是因为这首五古被选入蘅塘退士所撰《唐诗三百首》,更是因为这首诗整个儿的,透露出来的一种难得的闲适,诗人哪怕到最后2句,都没有抒发自己被贬的感慨与愤懑,因此这首诗在柳宗元定居冉溪期间,少有的、完全闲适,甚至可以明显地看到诗人被贬之后的豁达。

可能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才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虽然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当时柳宗元已经被贬永州5年之久,怨气早被纾解完了,实际上恐怕并非如此。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柳宗元在仕途无望之时,也在以另一种方式抗争,这个抗争正是他的诗与文。如今我们能够读到他的多篇诗文,真的要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10年而庆幸了。

想了解更多,请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