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医话】毛德西:葛根黄芩黄连汤---清热解表治二阳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3-08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加减: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赤白下利者,加白头翁、马齿苋;口渴者,加天花粉、北沙参;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车前子。

功用:清热止利,平衡阴阳。

主治:泄泻、痢疾,热性头痛、眩晕等。

用法:先煮葛根,后入余药。煎煮600毫升,每服200毫升,3次服尽。

原文:《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医论: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太阳桂枝证而反下之,邪由肌腠而内陷于中土,故下利不止;脉促与喘汗者,内陷之邪欲从肌腠外出而不能出,涌于脉道,如疾行而蹶为脉促;涌于华盖,肺主气而上喘;肺主皮毛而汗出。方主葛根,从里以达于表,从下以腾于上,辅以芩连之苦,苦以坚之,坚毛窍而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又辅以甘草之甘,妙得苦甘相合,与人参同味而同功,所以补中土而调脉道,真神方也。”

方解:此条有五症,即下利、发热、恶风寒、汗出、喘息,但主要是下利、发热、恶风寒三症,其中以发热、下利为其主要症状,这是“二阳”(即阳明经)受邪的常见症状。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邪热下迫肠道,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失于约束,故见大便稀薄,或水样便,个别患者会有脓血便,肛门处灼热,舌苔会见黄腻苔,脉象弦数,夏秋季发生这样的病证比较多。其临床应用指征,必须是舌苔黄腻或白腻,若是水滑苔,或无苔,那就不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了。经临床观察,此方主要用于热性腹泻,急性痢疾。但近年来有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者,亦有如期效果,今将余所治一例高血压患者介绍于后,以示此方之灵活性。

病案:樊某,男,49岁,干部,于2001年春季就诊。

患高血压病2年,曾用复方罗布麻、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血压170/95mmHg降至140/87mmHg,但头晕,颈项不舒(如落枕感),口干黏苦,未见减轻。刻诊时舌质暗红,苔薄黄,脉象沉弦细紧。脉证合参,印象为痰火上扰,经脉失柔证。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方药: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赤芍30克,天竺黄10克,生甘草5克。服用7剂,头晕有所减轻,但颈项不舒等症仍存。上方葛根加至30克,并加用芦根30克。服5剂,头晕已去大半,颈项舒展自如,血压已趋平稳。继服7剂,症状如失。

按语:近人根据葛根汤治疗外感病“颈项强几几”的记述,扩展应用于高血压病的项背紧痛症。由此深入研究,证实葛根确有良好的温和降压和改善脑及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的作用。主含葛根总黄酮的愈风宁心片就是近年来研制出的具有降压作用的新中成药。余受其启发,着意用解表清里的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高血压病具项背紧痛者。方中黄芩、黄连既是清心降火的良品,又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加赤芍以活血化瘀,加天竺黄以清化热痰。全方组合,对于痰火上攻、头颈血瘀的高血压病,可收舒展经脉、清脑降压的作用。应用此方治疗高血压之眩晕,需注意内热指征,如脉数或苔黄。不可一见项背紧痛便用此方,以免以药误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