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能型才子李叔同,天分还是勤奋造就了他

 素清云 2020-03-08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一首送别,道尽人生悲欢离合,都说人生喜忧参半,确不知一半的忧足以贯彻一生。1915年,李叔同与妻子在日本家中,突然一位挚友到访。挚友匆匆而来只道:“叔同兄,我生意失败,如今债务累累,此此前人只为与你道别,他日不知何时相逢,珍重。”说罢便匆匆离去,只留李叔同一人呆立屋外,良久。回屋后顿觉人生别离多,便写下了这首送别,意境苍凉道尽人生苦味,至今仍在流唱。 

李叔同因这首送别家喻户晓,其实叔同是一个全能型的天才,被人们遗忘的还有他的书法、诗词、绘画、音乐和戏曲。这些个艺术李叔同信手拈来,无不精妙。书法是从小从名师学习,绘画和诗词则稍晚,学习戏曲更是顶着家族压力进行的。而以李叔同之才与天生热爱,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总是可以学有所成,甚至名贯一时。

人们常常会想光一个书法就能让人毕生为之追求努力,何况更多其他艺术门类。为此不禁感叹叔同先生之才之精力,在欣羡之余不免顿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多。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李叔同先生的价值也不是天生如此。造就他的是天分和勤奋,除此之外仍然有其他原因,接下来便从李叔同的身世来揭晓其全才的原因。 

李叔同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传在他出生之时有喜鹊衔枝而来,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认为此乃祥瑞。其实这种说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就,俗话说八字相同而命有不同,全因一命二相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差异都会导致人生成就的高低,因此这个出生“祥瑞”就当故事来看。

李叔同文心质颖首先表现在读书方面,由于家境富裕,父母都信佛教,因此家里常有僧人前来做法事。耳濡目染之际,李叔同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佛根。家人常诵《往生咒》、《大悲咒》,而此时年纪尚幼的他确可以背诵全文,因此深的父亲喜爱。 

此时五岁的李叔同迎来变故,父亲在这时撒手人寰。而大哥文熙承担了家族责任,也许是这个变故使得大哥对于李叔同寄予厚望,从此大哥文熙教他礼仪,启蒙读书。大哥文熙对小叔同极为严苛,稍有越礼便进行管教。对于读书更是要求严格,这无疑使得李叔图孩童天性受到压制,从而产生自卑沉默寡言的性格,不过凡事有利有弊。正因为从小的严格要求使得他养成了刻苦学习和自律的习惯。这为他今后学习其他学类和艺术奠定了刻苦钻研的基础。

等到稍长7岁的李叔同从大哥文熙学《返性篇》、《百孝图》、《格言联壁》及文选等。

八岁的时候以上内容对于李叔同而言都是小儿科了,为了学习更高深的知识便拜了常云庄先生为师,开始攻读《四书》、《孝经》、《左传》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得李叔同奠定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对于今后书法、诗词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文学的同时开始了他的书法金石的学习,对于书法金石,李叔同是十分喜爱的,每日精心临摹,也唯一一项贯彻终生的艺术。 

在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时期便进行了如此多的复杂科目学习,在这些学习中还到处报了培训班。其学业压力可想而知,放眼如今,就算一个中学生也不可能进行如此多的复杂晦涩的课程。因此李叔同的成才在幼年时严格教育所养成刻苦自律学习习惯有关,且是关键一环。在其留学日本时为了努力学习曾严格要求自己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休息十分自律,一次同学相邀外出,由于同学迟到两分钟,李叔同便劝其返回说明日再来,如今是他的学习时间。这样的一个自律习惯是对于学有所成十分重要的,那么除了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是否是他成为艺术全才的原因,其实不然,对于艺术的学习除了要有热爱和执着以外,还得要有人生际遇的感悟。

在繁复的学业压力中,他觉得日益劳疲,为了调剂他做出了让家人难以理解事。大哥希望他学习经世治国的大业,然而他却迷上了“贱业”戏曲,在学业之余反复研习,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此时的他时常到唱戏的地方看戏,并且结识了年纪相访女戏曲角,每日都会去给她捧场并且给予她指导,两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相遇。早已两情相悦,但是后来女角被卖嫁与商人妇,遭此打击李叔同心中便有无限悲伤。 

为了排忧解难,他一发不可收拾的扎入音乐的世界中,在其稍大年纪大哥给了他20万元作为家用,他却拿来买了天价钢琴,每日研习音乐练习钢琴。在别人眼中这是难以理解的事情,但对于他来说,人生中悲欢在音乐中最好得以解脱。由于这些遭遇使得李叔同从心里埋下了对旧制度的厌恶之心,直到“戊戌变法”出现,他生出了对新世界的向往。但是变法与革命是残酷的,不成熟的变法失败,李叔同被迫到上海法租界生活。

为了寻求出路,他到了日本学习了西方绘画及科学文化知识,每日精心刻苦学习。也在此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并在日本生活。这个阶段的李叔同的艺术追求是为了探索新世界与革命服务的,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学习着。天才总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断的努力,促成他全才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自己的人生遭遇。 

回国后李叔同到杭州任教,在此期间仍然觉得人生苦寂,这是由于自己抱负难以实现的困惑。一次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西湖佛门中人,从此在他自小心中埋下的佛根生长。在不断的接触僧人后决定出家,西湖上妻子呼唤他的名字李叔同,他在舟中只是回复“世上已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便荡舟于西湖迷雾中而去。

出家后的李叔同回想前半生种种,阅尽人世繁华,决定删繁就简,便诸艺皆废,每日只做书法。此时的他恪守佛门清规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一切就简,这种就简的生活方式使得他的书法创作形成了出尘的意境,表现在于笔法的省略,造就了他神仙中人的字体,他的字体至今仍受众人喜爱。 

李叔同的全才的造就在于幼时良好习惯的养成,人生轨迹中的种种变故,对此,你觉得李叔同的艺术修养怎么看?他的书法是他诸多艺术中成就最高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