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有没有捷径?我来告诉你答案

 雁雨 2020-03-08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学习书法有捷径吗?

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它的真正属性是文化。她既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也是西方美学的盲点。书法的民族性,在于她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她的辉煌和伟大,在于她的独立与纯洁,所以她是不容玷污、不可侵犯的。

也正因此,如果我们只单纯地把她看做一门艺术,而不首先看做一种文化,那无疑就亵渎了她,就会使她沦落成为类似于杂耍的一种技能,就会使得很多人“创作”、“表演”、“戏耍”出不写字,或写字而别人不认识的所谓的“现代书法”。

这样说并不是我们不尊重书法的艺术价值,只是我们不愿意抛开书法的基本属性,单纯地强调她的艺术技能,我们不愿意因为我们的无知而丧失了书法的精髓,更不愿意将书法送上不归之路。

当然,在书法的具体问题上,在基本笔法、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上,她又有着博大精深、错综复杂的内涵。这种内涵,表现在层面上,自然就是她的艺术性。就她的艺术性而言,有其不同于任何艺术的规律和法则,而这种规律和法则,也绝不是那一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一个朝代确立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渐渐形成的,是历代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地发现和总结出来的。

自然,一旦成为规律和法则,便会有属于她自己的“共性”,而这种“共性”一经确立,便又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更改的。任何学习和尊敬她的人,都必须心存敬畏地依照她的共性去进行,任何“更改”和“创造”,都是一种无知和愚昧。

“艺术”和“技术”是绝对不同的,技术有偶然性,而艺术不存在偶然性。就拿射击来说,射击肯定是一门技术,但是,世界射击冠军可以一枪打上十环,而一个不会打枪或刚刚学会打枪的人,说不准也会一枪打上十环;驾车是一门技术,但如果把一个根本不懂驾车的人放在驾驶座上,他捣来捣去说不准就可以把车发动起来而开走。这些情况并非不可能,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

由此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技术是可以“蒙”上的,也就是它的偶然性,只要各种条件具备,便可以凑成一种机遇和巧合。而艺术则不存在巧合,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存在“蒙”上的可能,我们从未见到一个书法初学者,一不留神,把某个字写得和王卷之的一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任何一门艺术都是“蒙”不上的,也就是不存在任何的机遇和巧合。所以,书法的艺术是要通过学习才可以获得的。

历史告诉我们,书法是“学”出来的,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绝不是“练”出来的,绝不是不经过学习,闭门造车就可以“练”出来的。不经过学习,而一味地苦练,虽然可以解决熟练问题,但却会丧失方向和失去标准,没有了方向和标准便不知对错,不知对错就会误入歧途,而在歧途上走得愈远,心底就愈混浊,手上的弊病和谬误就愈加顽固,弊病和谬误就会被自己一遍道的苦练加强并固定下来,这也是许多朋友十年酷练书法,而终未“修得正果”的最根本原因。

常常和“学”字捣乱的是个“创”字,越是在书法方面一知半解的人,就越是热衷于去“创”,并有一大套看似“冠冕堂皇”的“理论”在支持着这个字。这些人以倦怠疲惫的眼神眄视着古人书法,他们琢磨着:“古人这些书法,看了几千年、几百年,自己怎么就看不出到底好在那里呢?有什么可神奇的呢?再说了,人类都上月球了,书法该变变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即使再出来一个王卷之,又有啥意思呢?”于是,“创造”、“革新”、“流行”、“写出时代精神”、“书法要走向太空”等等,便成了最时髦的字眼。使笔者最为费解的是“书法艺术创作”这个词,我始终把握不好它的准确含义,我搞不懂它到底是在说什么。是指在书法艺术上发明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吗?好像不是;是说写出来的作品与别人的不一样吗?似乎也不是,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与别人不一样,中国13亿人口,凡是会写字的,字体都不可能完全一致。那么指的是自己不去临摹,单凭自己的想法写出一幅作品吗?要写就写吧,何来“艺术”创作呢?我实在理解不了一些学艺未成、积学不高的人,将自己写的一幅作品命名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意图。我们知道,一个爱写毛笔字的人会经常写字,如每写一幅字便说这是“艺术创作”,这不是将书法艺术庸俗化了吗?

其实,就书法的技法而言,创新也好,继承也罢,各种概念、各种观点、各种表现形式和各种手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尽管“好”与“不好”的标准也有仁智之见,但是多数人的取舍、历史的认可应该是个比较客观的标准。

为了达到让人说“好”这个标准,我们就必须遵循多数人都承认的那个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按书法艺术的“共性”去进行学习和书写。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在笔法、结构、章法上按照其“共性”的标准、法则、法度进行书写。在这个基础上、范围中,才允许书写者因其个人的好恶而有所取舍,有所变化。

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书体会,在下面几个问题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临帖是第一要务。

如果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杀人武器不如古代的杀人武器,我们会认为他很无知;但如果有人说我们现在的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的书法,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无知,今人的书法,远不能和古人相比。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依然是我们今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临习古人的碑帖,学习古人的书法是第一要务,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临帖是艰苦的,但舍此又没有更好的方法。

但也有一些朋友问我:“你总让我去临帖,那什么时候我才能出帖呢?如果临的时间长了,岀不来怎么办? ”这种幼稚到极点的问题,确实令我哭笑不得,一时都无法回答。什么叫“出不来”呢?首先说你什么时候才能进去呢?书圣王羲之学卫夫人、钟繇和蔡邕,最后王羲之进去了吗?具有“唐楷之冠”、“古今一人”之美誉的欧阳询宗师王義之、王献之,最后欧阳询进去了吗?人称“风于百世”、“与山无极”的颜真卿师法褚遂良,最后颜真郷进去了吗?史称“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的赵孟痍终生死学王卷之,最后赵孟頫进去了吗?当代的书学泰斗启功先生一生追逐柳公权和赵孟頫的书风,最后启功先生进去了吗?若再进一步问,他们这些书法大师们又都“出来”了吗?若是已经“出来”了,他们为什么当初还要进去呢?若是还没有“出来”,那么怎么会有他们自己的流派传世呢?

“出帖与临帖”一词,困扰了一大批初学的朋友,尚未“进去”,却担心自己“出不来”。在书法上我不是个喜欢駐笑别人的人,但遇到这类的提问,我还是忍俊不禁。当然还有相当多的人,打着“出帖”的旗号,招摇过市,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怎样去“创新二挖空心思地去表现自我,因为这些人根本忍受不了临帖之苦,不愿意接受这样枯燥乏味的束缚,自鸣“现代”、“创新”,这就是当今书坛的时弊。

所以,我们临帖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眼追手摹,方有成效。如果心中浑浑不明挥运之理,手下是永远“练”不出来。我们不可以过多地相信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人与人之间在书法上所表现的天赋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是靠临帖的功力和持之以恒的勤勉。

学习书法要有“明”师的指点

在临帖的过程中可能依然还有许多困惑,因此,老师的指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找到真正“明白”的老师,而不被所谓的“名”而不僮的“老师”带进沟里。如果拜错了老师,白白花了许多钱财尚且不论,耽误了大好时光,“买”来了一身的毛病,将是重大的损失。所以“闭眼投胎,睁眼拜师”,绝不是一句戏语。然而现实中拜师学艺异常危险,因为自己或家人对书法的不懂,极容易被那些胆大妄为者拉进歧途、引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所以,我劝初学书法的朋友们,与其说找不到“明”师,还不如找本字帖自己回家练习更为有效,只要我们忠实于原帖,至少不会偏离太远。

学书不要贪多,不要常换书体,不要没有重点地一遍一遍地“抄”帖

须知“贪多嚼不烂”是书法学习上的一大顽症,且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不能将任何一个单字研究透彻,便不能使自己的认知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便永远不会使自己的书法审美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心中没有这个高度,手下也绝对不会“蒙”出这个高度,“心悟手从”便是这个道理。要做到举一反三、举一反百,以点带面、以少带多,“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先将几个字写好,使这几个字率先达到高于其他字的水平,先领略一下这个“高度的风光”,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个标准和尺度,然后再由这几个字扩展开来,逐一攻克其他,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写得较好的字和其他字的差距,当意识到这个差距,自己也就有了缩短这个差距的办法和眼力。啰嗦至此,会有读者要问:你不是在讲书法的捷径吗?说了这么多了,怎么还不说说书法的捷径到底是什么呢?

平心而论,学习书法与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样的,虽然有歧途、陷阱,但却没有捷径。要想在书法上进步快些,也许我上面讲的那些可能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还需要您的刻苦和用功,唯此,相信定会事半功倍,较为快捷地早日登上书法的高峰。除了这些,如你还想再要寻求其他什么捷径的话,我只好坦率地告诉您:不走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