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番手抖多有肝治病变

 中医健康之窗 2020-03-08

手抖——中医的病症属于“颤症”、“痉病”,这类疾病的发病因素与情志、与肝的异常是不可分割。这个两个因素的病变也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肝脏的胜利功能吧!

中医的肝脏位置: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这一点与现代解剖学的观察基本一致或相似,但对肝脏功能的介绍却相去甚远。

中医学的肝包括肝经以及它循行路线上的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医肝属性的系统功能活动单位,并非单指肝脏这个器官。在中医学里,肝被描述成阴中之阳,其肝脉又称厥阴,五行属木,具有升发,喜条达,恶抑郁,此外肝藏血,但肝主升发故有体阴而用阳的说法,与四季之春相应。其功能为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华爪、开窍于目,其对应的六腑是胆,与胆相表里。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就会出现手抖的情况......

  

当下患者常见的症状就有:

肝血虚证,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于血的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病理现象为辨证要点。病机分析本证以肝血不足,濡养功能减弱为特征。肝血不足不能濡养清窍,故见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肝血亏虚不能上注于目,则目糊干涩、视力下降或夜盲;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则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淡;肝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血虚不能滋养筋脉爪甲测手足麻木震颤,筋脉拘急,肌肉拆动,爪甲不荣,脉细;肝血虚冲任失调则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若肝血虚得不到及时纠正则血虚症状加剧,肝血的濡养功能进一步减弱,可变为血虚生风证。

肝血久虚,血不养筋,可兼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动等血虚生风之证(见肝风内动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成雀目,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振颤、肌肉动;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

手抖,主要的原因在肝上,肝血虚了,不能营养筋脉,手脚就容易麻木,血虚生风就会手抖。
调理方向: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