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结束时新四军的战力有多强,从这个攻城战中可以看出来

 梦想童年594 2020-03-08
  新四军,是红军长征时各根据地的留守部队在抗战时改编而成。由于长时期的孤军奋战,他们的战斗环境是极其恶劣的,但是他们居然都一直这么战斗下来。所以可想而知这些人的战斗能力会有多强悍。但是不管怎样在改编初期时,新四军的武器装备过于落后弹药严重不足,所以他们和日寇的作战规模要比八路军小得多。八路军115师首战平型关歼敌上千,而新四军先遣支队的首战韦岗伏击战歼灭日军才几十人。但是粟裕指挥的这场战斗新四军战损极小,收获很大,在江南这片遭到日军严重烧杀抢掠的土地燃起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希望。

  新四军部是长期在根据地打游击战保持下来的部队,所以不管是战士还是各级干部都很擅长打像韦岗战斗这样的仗,所以新四军初期的发展几乎全部是靠这样大量密集的小仗铺垫出来的。但是到了抗战末期,大量的缴获使得新四军全面的脱胎换骨,这时的新四军不但可以和日军打阵地战,而且可以打攻城战。

  我们知道,战斗的胜负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地形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抗战时八路军在野战中可以轻易消灭日军上千甚至几千人---比如神头岭战役。若是按照八路军经常性的伏击战,战损是很小的。但是一旦地形不利,比如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斗,让日军一个大队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就很难拿下,吃了不小的亏。

  到了1945年11月,日本政府已经投降,但是当时已经处于我重重包围的一些日军却不愿投降,这个是蒋介石下的命令,命令他们不得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不投降就消灭你,这时就很可以看得出新四军的战力了。

  高邮城,南临扬州,北接淮阴淮安,西边靠着运河,东边是河网水乡,一条运河堤坝公路贯穿南北,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所以日军在此修筑了大量的工事,碉堡林立,而且有日军两个大队加伪军七个团共6000人驻守。由于国民党的援军已经进占扬州,所以这步日寇伪军铁了心要顽抗,那是不好打的。

  但是高邮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如果说运河是道门,高邮就是门锁,只要这个所锁打开,那么两淮就不保,而两淮地区是新四军最富庶的根据地,所以高邮必打。华中首长决定,八纵负责攻坚,七纵拿下高邮南边的邵伯镇阻断其外援。

  12月22日,七纵拿下邵伯镇,高邮陷入我重围。但是6000人防守的有坚固工事的城池无论如何是不好打的,强攻的话是要付出很多牺牲的。这时的日本虽然已经投降,但是日军内部却严密封锁消息,所以此部日军仍然保持有强大战力。这时战争智慧就看出来了,新四军的敌军工作部开始发挥威力,攻城前,他们组织阵前喊话。日本政府已经投降的消息在阵地前一经传递,日军立刻人心大乱,政府都投降了,谁还想继续打下去,谁想莫名其妙的死在异乡。

  所以喊话的效果很大,然后他们还在阵前播放日军家乡的思乡曲,通过风筝向城内播撒大量传单。所有这些手段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士气,等新四军开始发起强攻时,打到日军驻高邮司令部,失去战心的日军乱成一团,很多日军就这么麻木的看着新四军冲击最后摇白旗投降。若是没有这些准备就攻城,指不定又打出一个关家垴呢。

  全部驻高邮城的日军都投降,一共890名。新四军在这里和日军打了八年,粟裕的大名在日寇这里早就是如雷贯耳。日军投降后,12月29日粟裕接见了这些日本军官,当这些军官制动他们面前的是粟时,都激动的说:“不胜荣幸之至,不幸感激之至!”

  最后那位守城大佐为了表示敬意,特地穿戴得整整齐齐的挺立在粟裕面前,然后拿起他们家族世代相传的紫云宝刀,恭恭敬敬的举过头顶献给粟裕。这是献媚吗?他都要走了,没有必要,怕死吗?新四军不会伤害他们。也不会是这个原因。所以最终的解释就是,粟裕的这种战神级的人物,在八年的对战中以那么小的军力和他们周旋,最后越打越大,这种强悍的军事能力早已彻底的征服了日本青年一代的军官。

  估计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在心里对日军的高级指挥官失望之极之余,对粟裕恐怕也早就有了这种敬仰式的恨此生不能追随的心情。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1-09 14:58: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