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云、蝉声、夕阳,斗池路上老福州的休闲时光 | 暴走福州

 老朱748ib1xkur 2020-03-08
Mystery of Love Sufjan Stevens - Call Me By Your Nam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盛夏,正午的阳光猛烈,微风裹挟着午后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我拿出手机瞧了一眼,屏幕上的数字直愣愣地写着:最高温35℃。


这是我在福州度过的第三个夏天。

南方小城的燥热,即便是一场倾盆而下的太阳雨也无法浇熄。福州夏天的触感,是皮肤上一层刺痛的盐,又粘又咸,让人不耐,黄昏似乎总是迟迟不来。

年轻人躲在空调房里靠网上冲浪消夏,而城市的另一处,斗池路的老社区里,老福州人没有空调的夏天也十分精彩。下棋、闲聊、发呆……午后的时光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

「1」

凤凰新村,老社区的午后悠闲时光


从凤凰北新村小区的门口拐进去,几棵高大的榕树投射下大片的阴影,树下是一群纳凉的老人。


在过去,福州人称大片的田野与河浦为“洋”。解放前后,黎明、荷泽和工业路一带尽是稻田和菜地,统称作“十八洋路”。如今居住在这里的,很大一部分是原“十八洋路”的乡民。


在福州的众多小区中,资历最深的,当属后缀“村”、“里”俩字儿的了。

历史上,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见到“村”字。例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有“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的字句。“里”则是因为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尚书大传》里就有“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的说法。

所以早在古时候,“村”和“里”就代表着居民组织了。因而叫“新村”的小区,大多带有明显的历史特征,到了90年代,叫“新村”的小区渐渐少了,只因这样的名字看起来毫无都市韵味,只有满满的农村气息。

在新村里,总能发现各式各样的椅子。这是老一辈的露天茶水间,人们从家里搬来不常用的椅子,摇摇蒲扇话话家常,一下午就过去了。

这里也是街坊邻居们的大型社交场。

拄拐杖的奶奶与老姐妹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放暑假的小孙子趴在椅子上刷着抖音,一旁的棋局围了好些人,有人沉默不语,也有人忍不住指点江山,执棋的老人却不为所动,按自己的想法落下棋子。


居民们三五结群围坐一块,安静享受着这悠闲的午后时光。烈日的灼热渐渐消散,微风中是淡淡草木清香。这样的场景,看着便让人放松下来。

小区门边的便利店里,老板娘置了一张躺椅在电视前,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抗日神剧,头顶老式吊扇在颤颤的转动着,带起一股股凉风。有客人进来,她也只是懒懒地指了指冰箱上的二维码。

小区里的房子看起来都颇有年纪了,斑驳的墙面上嵌着绿底红框的椭圆形楼牌号,看起来像是一枚枚旧式的军章——事实上,这里相隔不远就是军队的驻地,一路走来还看到不少征兵的广告。


在我举起相机拍摄的时候,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姑娘停在一边,满脸疑惑地盯着我:“这有什么好拍的?”

姑娘叫小林,泉州人,自称是个斜杠青年,现在从事着美容和教育行业。她在福州已经工作快十年了。三四年前,她从旧的住所搬到了这里。她说,这儿的地段虽然算不上顶好,但是生活便利,十分宜居,她很喜欢。
 
“天气好的时候,总能在小区里看到许多人凑一块打麻将,生活节奏真的很悠闲。”
 
在福州,搓麻将可能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了。漫步小区,时常能听见从民居里传出的麻将声音。

树荫下、天台上、麻将馆、茶室里,许多福州人闲来无事就要组团打麻将。我初来福州时,也实在不太理解福州人对麻将的这种热爱。
 


后来我才发现,这里打麻将的很多是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他们大多数时间独自在家,或许是寂寞孤独,或许是想找点生活乐趣,便时常呼朋引伴一起打麻将,几圈下来,不知不觉时间就打发过去了。


这里的居民生活都颇有情趣,一些人专门在家门口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青翠的绿植生长其中,有的人还用塑料瓶剪了个吊盆,将植物挂在椅子上。虽然都不是什么珍贵的品种,但是看起来也都赏心悦目。
 
「2」
菜市场里的夏日气息

与凤凰北新村一街之隔的,是市井气十足的凤凰菜市场。


南北走向的街道上,菜摊、肉铺和各种杂货小摊顺着中轴线排开,穿着背心踩着凉拖的依伯,与老板讨价还价的依姆,下班接孩子回家的主妇,挤挤挨挨的人流将不宽的街道填满。


菜市场入口旁有一家捞化店,据说在附近颇有名气。老板娘手脚麻利,很是热情,她一边忙碌着做锅边,一边招呼客人,锅边现点现做,还有拌面扁肉、套餐等等食物提供。一路过来走得有些累,坐下来点了一碗锅边,热汤热水呼噜噜地灌下肚,感觉心肝脾肺肾都熨帖了。


在过去,这里因为荷池遍布,盛产莲藕,曾有“斗池莲藕像脚腿,兴园尾梨大如柑”的说法。

如今这里的荷池大多已被填平,数不尽的高楼拔地而起,那如腿脚一般硕大爽脆的莲藕,不知还能不能吃到了。


虽然没有莲藕,但是各种水果已经新鲜上市,香蕉、葡萄、香瓜、苹果、西瓜......各种水果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小摊。

说起来,这个夏天我还没吃上一口西瓜呢。总觉得,从吃上第一口西瓜开始,夏天才算是真的到来了。


想起小时候家里买来西瓜,都要用井水镇过,切开后凉丝丝的,一口下去暑气全消。汪曾祺老先生曾说:“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夏日午后嗡嗡的蝉鸣,在井水里泡澡的西瓜,伴随着呼呼的吊扇潜入了我七八岁的梦,那时候我以为可以永远躲进这种岁月无限绵长的感觉里。

傍晚时分,许多住户在户外支了张桌子开始生炉做饭。洗菜、切菜、爆炒,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淡淡的饭香。


因为新村里的房屋面积很小,有的人干脆在柴火间门口支起了灶台。掌勺的阿姨接过了丈夫洗好的青菜,打开煤气灶将锅烧热,放入干辣椒和蒜开始爆炒,一阵呛鼻辣椒香在中弥漫开来。夕阳的光照在缓缓升起的炊烟上,总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家的归属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阿姨:这个人想吃我煮的饭?)

「3」
慢下来,感受时间的流动

临近夜晚,天际上还有着夕阳的余光,红霞渲染着天空,城市似乎也变得温柔而暧昧起来。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一阵晚风,吹得人指尖微微有些凉意,也吹散了一天的疲惫与困倦。

晚高峰时间,到处是行色匆匆的人流和车辆。从斗池路出来,我疏散了一下筋骨,踏着夕阳的余晖,慢悠悠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夏日还长,急什么呢?且闲庭信步,缓慢感受这时光的流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