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道宏“谈书法 写书论”之十一 结字论(上)

 一滴水之二 2020-03-08

  释文:结字论

  书法结构,可宏观理解为整体布局,即章法;从微观看,则指单字结体。实际上单字结体是基础,单字写好了,才能更好的把握和安排整体布局。清代冯斑主张:“学书当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 书法单字结构,亦称间架、结字、结体。启功先生指出,作为一个书法用语,是指“字型的姿态”是“字中每个筆画的形壮和笔画的安排。” 如“笔与笔之间的疏密、斜正、方圆等等。” 简言之,是“书法美术的问题。” 不同书体的结构各不相同,并随时代的变迁,审美情趣的转移,传承变化。但不论结构如何变化,总有其规律可循,原则可依。清笪重光在《书筏》开篇讲:“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撒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絲牵,骨肉之调停在飽满,趣之呈露在勾点,光之通明在分布,形势之错落在奇正。”笪氏的這一论述较全靣、形象的揭示了不同点画、用墨、布白及气势等方靣在结字中的体现和作用,也反映了对结字的规律性认识。

     本论分为上、下两集。

  释文:结字论(上)

  结字论(上),主要谈结字中有关平正与险绝,中和与变化等主要原则和方法。并书写了相关书论33幅。

  释文:平正

  结字首先要做到平正。历代书家将平正视为结字的第一原则。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平正就是匀称,均衡。结字须整齐平稳,长短合宜,疏密均衡。颜真郷在处理结体时,

采用外拓法,在字形中间畄出空白,将笔画分体四周,字型外扩呈腰鼓壮的弧形。颜字整体偏方,结构平正。其代表作巜勤礼碑》左右对称,平稳端正,质扑厚重,布白匀称,蔬密有致,舒展开阔。给人一种大气磅礴,气势开张的忎觉。王羲之说:“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唐欧阳询在《三十六法》中指出字法的总规则“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即中正平稳。“四面”即上、下、左、右;“八边”即在此之上增加四个角。這与相传欧阳询创立的“九宫格”习字法直接相关。点画呼应,撒捺伸展等围绕中宫,字的形神可内聚不散。

  释文:王羲之:“夫书贵平正安稳。”

  释文:王羲之:“方圆周正”

  释文:王羲之:“分间布白,上下齐平。”

  释文 :唐 欧阳询:“字欲排叠,疏密停匀”。

  释文:王羲之:“高低有趣,分均点画。”

  释文: 唐 欧阳询:“四靣停勻,八面具备。”

  释文:冯班:“学书当先学简架,古人所谓结字也。”

  释文:清 冯斑:“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帒自美。”

  释文:王羲之:“分间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释文:唐 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

  释文:险绝

          平正做到之后,还应追求险绝,以达到平正之中见险绝之势。使字之结体正中有奇,稳中有险。正如孙过庭书谱云:“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平正与险绝是学习的不同阶段,进入险绝阶段,就要敢于造险,学会造险。造险,首先要做到结构欹侧。欹侧是指在字体中巧妙变换字体的位置和角度,让字呈现一定的倾斜姿态,达到以斜实正的艺术效果。欹侧型结体可分为左欹右侧,上欹下侧和右欹左侧等。清刘熙载云:“草书结体,贵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长偏短,而傍有偏争偏让皆是。”草书结体忌平板之欹,可通过错位移位,或移下就上,或挪左靠右,一字可分为二,二字可合而为一。字组字块之形态鲜明,变化万千。宋代米芾善于从险绝中求平稳,如其《蜀索帖》每字均具有一定的斜势,但细观之又保持平衡,达到了奇宕潇洒的最高境界。其次,要做到结构错落。错落是指字的点画有长短宽窄,结体有仲缩开合。欧阳询云:“点画编次,勿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 鳞羽参差之状即错落。错落主要表现为,左短右长,左长右短;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高右低,左低右高;左紧右松,左松右紧;上大下小,上小下大等。只有通过造险,寓险绝于平正,才能使书法结体有“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变,鸾午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释文:清 李瑞清:“字似欹而实正。”

  释文:崔暖:“放逸生奇”

  释文:董其昌:“书家以险绝为奇。”

  释文:董其昌:“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释文:唐 欧阳询:“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

  释文:唐 欧阳询:“點画偏次,忽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壮。”

  释文:明 董其昌:“作书最忌者位置等匀,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释文:清 刘熙載:“草书结体,贵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长偏短,而傍有偏争偏让皆是。”

  释文:曾熙:“翁覃溪(翁方纲)一生’稳’字误之;石庵(刘墉)八十后做到不’稳’,缓叟(何绍基)七十后便不’稳’,惟下笔时有犯险之心,故不’稳’,愈不’稳’愈妙。

  释文:中和

  中和美在历代书论中多有体现。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势和体均。” 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说:“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又曰“中也者,无过不及也;和也者,无乖不戾是也。” 中和的“中”,有过忧不及之意。中正适中,恰到好处。“和”是指不偏不倚,不激不厉。“和”是对立之中求统一,深含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就是和谒,就是多样统一。方圆、曲直、长短、大小、肥瘦、刚柔、疾涩、疏密、主次、呼应、向背、虚实、枯润等等。虽互相矛盾,相互对立,却蕰含于静止的书法之中,呈现出多样的对立统一,即和而不同。书法结体不必刻意遵循在结构比例上合呼一致。当以疏密相间,大小错落,长短不齐,欹正不同,不取平均之状,以尽书法之妙。

  释文:晋 卫恒:“势和体均”

  释文:唐 孙过庭:“違而不犯,和而不同。”

  释文:明 項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

  释文:明 項穆:“中也者,旡过不及也;和也者,无乖不戾是也。”

  释文:朱和羹:“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

  释文:清 包世臣:“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谓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

  释文:变化

  中和与变化两者互为依存,相互作用。书写中,在讲求变化的同时要做到和谒,和谒中能体现变化。字的结体最忌整齐化一,缺少变化。李冰阳说“夫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便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为了解决结字中的病相,点画结构一定要有变化。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点画结构要有大有小,形式多样。南宋姜夔云:“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拒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疏密,天然不齐,熟能一之。” 可见结字中,点画结构一定要富扵变化,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斜有正,有收有放,有重有轻,形式多样。二是点画结构要顾盼呼应,意态纵横。唐张怀瓘说:“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峻秀,类扵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侧为量者,书之妙也。” 书法的点画如人之向背、揖让、呼应、起伏、纵横有可像者。点画结构物象生动,笔笔不同,字字意别。点画的意态万方是结字峻秀生动的前提和基础。三是点画结构要笔笔有力,善于取势。徐用粲《论书》中说:“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清笪重光十分重视发笔之始的“蓄势”,并记录了不同笔画蓄势的技法要点。他指出:“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一呼之发笔露,一应之发笔藏,分佈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 笪氏对扵发笔蓄势,逆行取势的分析,基于艺木技巧的实践心得,并与审美趣味相结合。可谓言之有据,持论得当。

  释文:明 董其昌:“字须熟后生。”

  释文:徐用粲:“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

  释文:宋 姜夔:“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

  释文:唐 孙过庭:“数画并施,其形各矣;衆点齐别,为体互乖。”

  释文:宋 姜夔:“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其理。”

  释文:李冰阳:“夫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

  释文:元 陈绛曾:“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曲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

  释文:唐 张怀瓘:“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