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四逆汤

 中医药方便 2020-03-08

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

方药的适应证,即简称之为方证,某方的适应证,即称之为某方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等等。

昨天分享了桂枝汤与四逆汤,那是《伤寒论》第91条,今天分享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四逆汤是92条,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深入学习的吗?

回顾91条,本来是伤寒,医生误用了下法,造成了太阳太阴的合病,表里同病,里虚者先治其里,后治其表,此为定法(备91条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今天92条发生的症状本为少阴太阴合病,表里同病,表里同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然病未愈,太阴已经显现,急治其里,救之以四逆汤。

要之,91条与92条均是表里同病,一则表太阳,一则表少阴,仲景前后对比,给人无限遐想。

开始解读第92条吧,先看原文:

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条文中没有描述里证的内容(脉沉是水饮之脉,非指里证),表证中又出现了沉脉,阴病中又有发热,不好解读,我们慢慢解。

先看“病发热、头痛”,太阳病可见(第1条太阳病提纲有“头项强痛”,13条:“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35条麻黄八证中就有“头痛发热”),少阴病与太阳病同为表证,太阳病的一般症状,少阴病也可以有,只是机能更加沉衰,表现抗力不足,治疗用药,需要在治疗太阳病方中加附子、干姜等强壮机能的药物(比如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汤对比学习,自然明了),少阳病亦可见(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不具有特殊性。

少阴病与太阳病同为表证,这是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特有的解读仲景医学方法。

关于“发热”一症的探讨:仲景开篇第7条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首先明确这一条是表证的总纲,还是六经的总纲?有人把它作为整个仲景医学六经的总纲,这恐怕不合适吧(比如阳明病外证,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少阳病的往来寒热,这一条都概括不了吧;把这一条作为总纲的时候,他们抛去了恶寒,只注重了发热,且以“阳”解“发热”,以“阴”解“无热”,这不行,不是原文精神),因为有恶寒,肯定是表证,那么它是鉴别阴性证和阳性证的表证的总纲,那就是少阴病和太阳病了。

文中的“发热”是自觉症状的发热,还是他人或自己摸到感觉(过去可以通过皮肤感知,现在可以用体温计测量)的发热?仲景并没有说。中医人一直认为是自觉症状,这样理解对吗?当然不对,古人虽没有体温计,但是手对皮肤温度的感知还是有的(他觉的发热与无热),这样一来,发热、恶寒就不能仅仅的以患者的自觉症状进行推理分析,反过来讲,完全由患者的自觉症状进行推理分析,那就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解析如下:对于太阳病发热,恶寒,完全用自觉症状解,那就是说患者既感觉到热,又感觉到冷,这还是太阳病吗?当然不是,如果一阵怕冷、一阵怕热,那是疟疾或少阳病了,太阳病的恶寒是患者的自觉症状,发热是别人摸到的症状(或体温计症状),这样自觉、他觉结合的才能反映太阳病(此种发热,与一般的发热过程吻合,临床常见,体温上升、肢体灼热、患者冷的直打哆嗦)。对少阴病的无热恶寒,完全以自觉症状解,是可以的,少阴病患者高热(摸到的或者体温计,自觉无热),怕冷(自觉),或者说无发热(摸到的或体温计与自我感觉)、只是怕冷(自觉),是无热恶寒。

紧接着往下看,仲景说“脉反沉”,这一沉脉,除外了脉浮的太阳病,弦细脉的少阳病,有发热又不好说少阴病,脉沉多提示里证,至此使人陷入混沌状态,我们该怎么解读?

前后联系,通过学习301条,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301条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一个反发热,引出了少阴病的特殊情况,一个脉沉,可能是里症,也可能是水饮,仲景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结合本条总体情况,当是指水饮。既有在表之少阴病,又有在里之水饮,是少阴太阴合病,只是吐利不明显,所以给予少阴太阴两解之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治疗表证,附子兴奋机能沉衰,细辛治疗在里之水饮(可参考小青龙汤学),为治疗表阴证合病太阴病(在里的水饮、寒性病)之主方。

至此,我们知道,病开始就是少阴太阴合病(与91条误治后为太阳太阴合病对比学习,本条开始太阴病症状不重,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91条误治后,太阴里证明显,所以先救里),给予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太阴并治,所以后文才有“若不差”三字的出现。

紧接着“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方”,仅凭“身体疼痛”一证,这一非急性里证,就需要“救里”,肯定述证不全,结合91条可知,最少得有“下利清谷不止”等在里的急症,方需要急救的四逆汤方。

陆渊雷将92条补为:“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可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若不差,身体疼痛,下利呕逆者,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可供临床参考。

解读到此,我们知,本为少阴太阴合病,先予少阴太阴并治,治疗过程如果里急则先救其里。

表(少阴、太阳)里(太阴、阳明)同病,里为阴证(太阴病),或表里同治(少阴太阴),或急当救里(太阳太阴),这是定法;里为阳证(阳明病),则先治表,后治其里,这也是定法。急下存津(少阴病、阳明病篇各有大承气汤急下症)之症,又不在此定法之中,不得不知。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始终理会《伤寒论》,深研仲景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浊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