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在上海设立营运中心 已达30家

 文野 2020-03-08

    近年来,为顺应中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发展趋势,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在沪设立营运中心。据上海银监局统计,截至2006年底,各中资商业银行在沪设立营运中心总计30家。这些中心中持牌营运中心7家,非持牌营运中心23家,比2005年增加5家。营运中心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不仅包括票据、信用卡、资金运营、中小企业金融、电子银行管理、零售银行管理、汽车金融、资产托管、产品研发等市场前沿的各个方面,也覆盖了数据处理、会计处理、国际贸易单证处理等多项银行后台业务处理功能,中心的设立使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2006年,各在沪营运中心继续发挥业务专营机构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优势,并继续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引领市场。目前7家持牌营运中心资产总额合计5100多亿元。无论是交易的活跃度,创新的活跃度,还是风险管理的经验,这些营运中心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起着市场主导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发展。作为各自总行直属的业务专营机构,营运中心为系统内业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既调整了总行的经营规模和资产结构,又拓宽了总行富余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了总行头寸资金的收益水平,有的还为总行优化组织架构及业务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为更好地促进各类营运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从2006年开始,上海银监局对各中资商业银行落户上海的营运中心按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监管,并初步制定了对票据、信用卡和资金营运等三类持牌营运中心的非现场监管指标报表体系,基本构建起对盈利性持牌中心的非现场监管体系,迈出了功能监管的第一步。为督促各类营运中心建立健全与营运中心运作和发展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文化,上海银监局注意推动营运中心合规机制的建设,为其总行流程银行的再造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年来,7家持牌营运中心设置的合规部门由2家发展到6家,并且其中一些中心还在其他部门设置了兼职的合规岗,以配合合规部门工作。一些非持牌的营运中心也建立合规部或合规岗,并都在自身的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上海银监局下一步将在现有监管基础上,把对营运中心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弥补和促进,对非持牌的盈利性营运中心、数据中心等制定非现场监测指引,规避监管盲区,进一步强化对营运中心的专业化、功能化监管。(记者 沈则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