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四川这位院士:仅一项发明成果转化每年超10亿美元!

 懒人葛优瘫 2020-03-09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近日,《光明日报》整版刊文追忆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星弼。他是国际著名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是国际半导体界著名的超结结构(Super Junction)的发明人,也是国际上功率器件的结终端理论的集大成者。从漂移晶体管到硅靶摄像管,再到后来创造辉煌的半导体功率器件,数十年来他始终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祖国需要的科研战线上建功立业。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四川这位院士:仅一项发明成果转化每年超10亿美元!

要一辈子做傻瓜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6岁的陈星弼跟随父母踏上了逃难漂泊的生活。一路不停的逃亡,偶然的安顿,转学四次才终于结束了小学生活。

陈星弼中学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敬业中学,尽管近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贫困艰苦的环境让他在学业上和同学差了一大截,但倔强的他勤奋努力,迎头赶上。当时他的老师鼓励他'要一辈子做傻瓜(老实人),不要投机取巧'。这位老师对陈星弼的影响极大,在之后科研的道路上'做傻瓜'的人生信条也一直影响着他,踏踏实实、不计浮名。

1952年,陈星弼从同济大学电机系毕业,先后在厦门大学、南京工学院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陈星弼被指定到新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同时也给了他进修新学科的机会。曾做了四年电工基础的陈星弼敏锐地捕捉到半导体这一新方向,他选择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进修半导体,他暗下决心要跨越转专业难关,投身祖国新兴的半导体事业。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四川这位院士:仅一项发明成果转化每年超10亿美元!

发明成为第二次电子革命的突破口

1959年,陈星弼的第一篇论文《关于半导体漂移三极管在饱和区工作时的储存时间问题》发表于《物理学报》之上,这是国际上首次指出集电区中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对开关性能影响的重要文章。后来论文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毕列卡于1967年在《晶体管的电特性》中引用,日本管野卓雄教授在陈星弼发表论文4年后才发表了相关问题的论文。

在陈星弼的建议和努力下,成电于20世纪70年代接到了研制硅靶摄像管的科研任务。在陈星弼的带领下,硅靶靶面研制小组全体人员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战,在733厂和970厂的配合下,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支硅靶摄像管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四川这位院士:仅一项发明成果转化每年超10亿美元!

1981年起陈星弼开始研究半导体功率器件,1983年,他推动建立微电子研究所。此后,陈星弼以微电子研究所为'根据地',带领一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不断奋斗,在中国首次研制了VDMOST、IGBT、LDMOST、MCT、EST等器件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了各种终端技术的物理解释及解析理论。80年代末他提出了两种新的耐压层结构,并作了唯一的三维电场分析。其中超结结构大大突破了功率器件的硅极限,被称为'功率器件的新里程碑'。这一发明的相关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被引用超过550次,自1998年起,国外已有8家公司在制造。这个方法的工艺被改进后,成本大大下降,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规模每年超过10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行业内专家认为,陈星弼的几项发明成为第二次电子革命的突破口,这一创新在十年内将无人能突破。然而,陈星弼对超结器件仍不满意,对它的缺陷耿耿于怀。2000年后,他又发明了高K电介质耐压结构、高速IGBT两种多数载流子导电的器件等,这使我国高压(功率)集成电路在一个新的、更先进的起点上起飞。

2015年,陈星弼荣获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成为亚太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2018年5月,因发明超结器件,陈星弼成为国内首位入选IEEE ISPSD首届全球32位名人堂的科学家。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四川这位院士:仅一项发明成果转化每年超10亿美元!

立德树人,诲人不倦

如果说陈星弼这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割舍,除了科研之外,就是他对学生的爱。

从1959年开始上课,陈星弼就不带讲稿,只有一张香烟盒大小的纸片写好备忘摘录,他总是将教案熟悉到极致,所有理论体系、知识案例都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陈星弼在研究生课堂上采用全英文教学,还经常给学生们开人文讲座,建议他们读世界名著、听古典音乐,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他认为要成为人才,不能光是只顾眼前的专业,一定的底蕴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生遇到生活上的问题时,陈星弼更是倾囊相助。有一次,一个春节回家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火车,临时补票后匆忙搭上了另一班火车,回到家之后他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居然是陈星弼发来的,'知你误了火车,到家否?甚念。'还有一次,陈星弼学生在聊天时偶然间提起了父亲患有糖尿病,结果没过几天,他便找到那个学生,给了他一些对于治疗糖尿病很有益处的药,要他寄回家里去。

即使已入耄耋之年,身患各种疾病,陈星弼还是亲自带硕士生、博士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018年教师节前夕,陈星弼与刘盛纲、李乐民三位院士共同获得'成电立德树人成就奖',这是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教师的最高荣誉。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四川这位院士:仅一项发明成果转化每年超10亿美元!

2019年12月4日17时10分,陈星弼在他最爱的《命运》交响曲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9岁。'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这是他最后的心语。将科研人生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陈星弼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献身科研,成为科研发展的脊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