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老家已不可能!年轻人,你该何处安家?

 雪山漫野 2020-03-09

农村的孩子进城总有些磕磕绊绊,或是物质,或是情感。

如果要在城市安家可能需要东拼西凑一笔费用交换入住小窝的筹码,甚至还要带走父母去住不习惯的“围笼”里给自己看娃。

在县城生活,相比大城市好像没有什么优越感,可是她能给我们无可替代的归属感。

虽然生在农村,要长时间住在村里是几乎不可能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主要原因是很难有一份工作和收入,回村里真不知道自己能干点啥,暂不说工作够不够体面这一档子事儿,毕竟还要养家。

另外,在城市居住停留之后,对村里的文化即使不格格不入,也很难融合。习惯了城里“对门邻居不认识”即使面熟也不会主动搭话的场景,就受不了村里见人就搭话的氛围,甚至没话找话说的尴尬。

去大城市住着租来的家,总没有家的安全感,总感觉“家”只是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

有一种妥协,叫在县城“安家”。

请别鄙视县城!她一定不是最好的,她可以撑起农村孩子的梦.....

县城怎么说也算是小城市,从农村走到县城是一种提升。父辈祖父辈多少年了还不是一直在农村老家,到这一代能走出来,也算是家族的一大幸事。

县城离家近,驱车不过个把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又能有城市节奏的生活,可能没有大城市那样的灯火辉煌。

没关系,这里有“家”的归属。

不论在哪里生活,都不好说注定是富裕还是拮据,稍微用心都不至于让糊口成为问题,在县城基本是生活无压力,更不至于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来气。

县城生活的节奏,没有大城市那么快,当然各种就业创业的机会也没大城市那么多,但是稍微用心都能够有一份工作,相对来说跟大城市的机会是一样一样的,大城市的机会总数是多,但是人数也多,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有限,总之还是要匹配个人能力。

相比一线二线城市,年轻人把收入的大部分都花在了房贷上,如果非说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只是居住的好?(县城的房子同样是商品房,都能住到死不会塌)好在哪里?因为其他消费并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一辈子省吃俭用只为一套水泥牢笼,有幸福感可言吗?

可能你会说,大城市各种基础条件更完善,比如医疗,是的,大家都在排队,其实很多人都挤到了大城市去看病(尽管有些病不需要到三甲医院,很多病县城医疗条件足以解决)省会,大城市给人的感觉那里医疗条件更高。所谓的医疗优势,居住在山沟沟的老大爷他们也懂这些,只是没选择在这里落户。

有人说为了下一代的教育,自己输在了起跑线,努力在城里立足就是为了让下一代有一个好的起点。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是事情会朝着你想的方向发展吗?我们希望会。

自己在城市都吃力的活着,你又是怎么知道孩子会比你省劲儿的。

之前,谁家孩子上了私立学校是不光彩的事儿,被开除没地方去才做的选择。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义务教育兴起后,不要钱了大家反而不愿意去了,家长们开始全力以赴的往私立学校送。

嗯,是经济条件好了吧。大概也就这么理由能成立。

少部分人有个观点,下一代跟上一代不会差距太远,所谓的逆袭,非常之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的。有种!

如果从小在村里长大,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孩子非要去城里定居,一定是父母很开心的事,亲戚邻居聊起孩子,自己能够挺直腰板,“孩子在城里买了房”,听上去扬眉吐气。

朝九晚五,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加上平时花销,多数人不敢请假,不敢轻易换工作,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

当然,也不乏有能力者,要么才高八斗,要么技艺超群,总之,能搞钱。逆袭身份,成为人生赢家,可是又有几人。

落户县城,绝对不是最好的,但是适合自己,这就够了。

进可攻,退可守。

在县城,或凭才艺,或会从商,或擅经营,或有超车弯道,能从中获取第一桶金,就是好猫。拿着原始积累可以去大城市发展,也可以待下去,或者去村里做个稍有规模的地主。

有人问,在哪能过好?有人说,在哪有钱都能过好。

没事多睡觉,有闲多赚钱。

赚钱是最好的修行。

不用拿那些自己都不信的道理欺骗别人,待在县城就是因为钱还不够,不用不承认。如果不考虑钱的前提下,自行选择,谁不愿意去北上广深。

有人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很有道理,能在小地方滋润的生活,真没必要跑到大城市去拥挤一片角落。

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快节奏生活,对于一些农村孩子注定只做过客。

要我说,房价还是便宜,有些人,清苦一辈子只为了自己能在城里住,何必呢,各自有各自的地盘,非要去人家的一亩三分地折腾,让你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你又愿意,周瑜打黄盖,谁又能说什么呢。

年轻人,你该何处安家?

你怎么看,请留下你的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