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EDC工具 | 18大类EDC工具的简单介绍

 卡尔赫林 2020-03-09

(EDC工具,网络图片)

什么是EDC工具?
——18大类EDC工具的简单介绍
【EDC工具】EDC(every day carry) 是指每日携带的概念,它是指为了应付日常的使用和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多用或专用工具。
EDC工具的传统理念,起源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在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紧张,处于僵持状态,两国之间展开军备竞赛,不断加大军费开支,战争也似乎一触即发。由于国际局势非常紧张,难免引发民众恐慌,而紧张气氛一直蔓延到美国国内,就此直接影响了一些美国人的家庭生活。
身在冷战时期的美国人,有些人安全意识特别高,时刻为自己的个人安危着想——由此开始随身携带一些个人防身用品,甚至有人开始挖避难所,囤积食品和各种物资,以躲避随时可能会到来的战争,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虽然现在,国际局势处在和平时期,但美国人民的安全意识并没有降低,再加上美国牛仔一直以来就有配枪和携带刀具的习惯,所以“EDC文化”也就一直延续下来。而在“911事件”之后,处在恐慌之中的美国人民,时刻要防范恐怖袭击,防范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有人为了防范外星人入侵,所以随身携带EDC工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而美国现在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曾经在军方和特种警察部队供职的人,着手编写了一些个人自救书籍,比如说《反恐怖手册》、《紧急应变手册》等专业书籍。还有一些生产厂家,专门设计生产EDC工具,以及专业救援设备和逃生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防卫自救用品,满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时之需。
随身携带EDC工具的人,并非是“被害妄想症”,而是具有一定安全意识的人。虽然社会稳定和治安良好,但危险、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有EDC工具在身边,就可以轻松应对一些突发意外。

EDC工具,网络图片

EDC工具种类齐全花样繁多,包括多功能工具钳、战术折刀、瑞士军刀、战术笔,多功能的军刀卡、手电筒、破窗锤、钥匙扣……,以及组合工具等。主要以多功能工具为主,小巧便携但功能强大。
EDC工具的宗旨就是每日携带,可以随身戴在身上,装在上衣兜和裤兜,或别在腰带上,或装在随身的小包里。在遭遇危险时即刻取用,以满足不时之需,最大限度的保护人身安全。
EDC工具也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工作休闲和居家出行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并可在遭遇歹徒、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时,用于自救或救援,更是参加野营户外活动和开车出行时必不可少的防身用品。
EDC工具种类齐全花样繁多,外观和功能各异,为了便于阅读和了解,本文将EDC工具分为了18大类。
下面,就请朋友们跟随笔者的简单介绍,鉴赏一下这18大类的EDC工具:
1、多功能工具钳,分四类,一类常规日用,二类野外救援,三类车载逃生,四类钓鱼使用,不同类别在功能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把多功能工具钳,可以分跨两三个类别,但横跨四个类别的还没有见到。图片只作鉴赏,并非分类推荐。
2、战术折刀,分为带锁止和不带锁止功能的,带锁止功能的(可以锁定刀刃)属于管制刀具。管制刀具属于违禁品,尽量不要购买,请勿携带管制刀具乘坐火车、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战术折刀,可以进行自卫、救援和车载逃生。一把合格的车载逃生折刀,需要带有半齿刃、割绳器和破窗锥。还有一种多刃的战术折刀,一把刀柄內嵌两三个刀刃,带有锯子或割绳器(不是瑞士军刀)。
3、瑞士军刀,其实也算战术折刀,但功能扩展为折叠组合工具,功能强大轻便耐用,但刀体强度不是很高,切勿暴力操作。原装正品的瑞士军刀有两种,一种是盾形标的维氏军刀,一种是圆形标的威戈军刀。不过,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各式的仿品,功能也很全面,但制作工艺和刀刃的锋利程度不如正品。
4、战术笔,金属笔身带有钨钢头,可以攻击目标和破窗使用,还可以用于简单书写。多功能战术笔,内藏小刀,有的还带有手电筒、触屏笔或割绳器,可以作为自卫和逃生工具。战术笔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功能很多实用性强,是不可或缺的防卫逃生工具。
5、多功能军刀卡,在一张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卡片上,设置出不同的孔洞或刀刃,可以开瓶盖、拧螺栓,还带有刀刃和锯齿,有切割功能。市面上的军刀卡有很多种,功能丰富,利于隐藏便于携带。
6、多功能手电筒,也叫“战术手电筒”,既是手电筒,又是防身工具,带有攻击头(灯头周围带突出锯齿),或手柄带破窗锥,或手柄内藏刀具,有的还带有电击功能。但内藏刀具和带电击功能的手电筒,属于违禁品。还有大功率高流明的强光手电筒,也属于违禁品,无法通过安检不能带上飞机和火车,也不能放在行李箱中托运,以免误触开关后因光照过强引燃箱内物品。
7、多功能破窗锤,这里说的破窗锤,主要是全金属的破窗锤,或手柄上带有仿木质贴片。破窗锤带有破窗锥,是车载逃生的利器。多功能锤子分四种,破窗锤、斧头锤、羊角锤和扳手锤,破窗锤带有圆锥或方锥形破窗锥,而后三种可以用于野营户外和日常使用。破窗锤是有车一族必不可少的车载防身用品。
8、多功能钥匙扣,既是钥匙扣,又是小工具,可以用来拧螺丝、拧螺栓、开瓶盖,或做一些小事时使用。功能虽不强大,但实用性强,简便易用。
9、多功能求生口哨,是野营户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求生用品,可以在遭遇危险和迷路时,吹响口哨向同伴和他人求救。在遭遇地震,被埋压在建筑物废墟下面,也可以通过吹响口哨进行求救。而多功能口哨,除了能够吹响哨音之外,还带有指南针、温度计等其他功能。
10、酷棍,是最基础的防身工具,是战术笔的前身。由于功能比较单一,其位置已经被战术笔所取代。虽然现在也有多功能酷棍,但功能性远不如战术笔。酷棍只要不是空心的,其强度应该优于战术笔——战术笔多是铝合金材质的,也有钢质和铜质,或钛合金的,钛合金战术笔的价格相对较高。
11、虎指或手刺,属于同一类别的工具,都是可以握在手中,用于击打目标的防身工具。在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图四:“防身戒指”,看似挺高大上,戒指上带一个钨钢攻击头儿,或带有一个带刺儿的龙头或虎头,但戴在手指上却非常的不安全。戴着“防身戒指”在击打目标的过程中,很容易挫伤手指——手指受伤后一肿胀,戒指就摘不下来了。如果用来破窗的话,玻璃碎片也容易把手指划伤。所以“防身戒指”是比较鸡肋的东西,还是不用为好。
12、甩棍,分为传统甩棍、机械甩棍、自动弹簧甩棍、钢笔甩棍,是行车和野营户外活动中的主力防卫用品。在传统甩棍的尾部,可以安装破窗锥,可以用来破窗。而钢笔甩棍,有三节或四节甩棍,由于身材小巧便于携带,也是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防身利器。
13、战术项链,把项链坠设计成短剑或降魔杵,佩戴在身上以便于应急防身。但把尖锐的东西戴在身上,也容易在跌倒和碰撞时扎伤自己,所以此类物品还是谨慎使用,或者不要贴身佩戴;冬天可以戴一下,放在最外层的衣服里,夏天穿的少就不要戴了。
14、战术手环,用伞绳编织的战术手环,集成了小刀、指南针、打火石、手电筒等小工具,戴在手上美观大方,但其装饰性大于实用性,但也可以满足一些不时之需,偶尔用一用。而那种将多种工具集成一体的金属手环,功能强大但价位高昂,同等价位还不如买一把多功能折叠工具钳。
15、工兵铲,不管是传统的工兵铲,还是经过后期改良的现代工兵铲,其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工兵铲是野营户外活动和行车途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不过,如果不是参加野营户外活动,或开车出行,一般人不会随身带把工兵铲上街,这东西好用但不好带,一般情况下只能带在车里。
16、弹弓,弹弓的种类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有金属、木质和树脂弹弓。而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发射弹珠,经过改良的弹弓还可以加装手电筒、红外线瞄准器和线轴,并通过发射梭镖来射鱼。但射鱼弹弓危险系数高,需要购买专用弹弓,而不能私自改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戴好护手套。而射鱼弹弓属于违禁品,只能在远离人烟的野外使用。 
17、防狼报警器,是专为女性设计的一款防身用品,可以随身携带,在遭遇危险时一按即响,可以用于求救,并可震慑歹徒。而有的防狼报警器,还带有GPS定位功能,可以帮助亲友确定使用者的遇险方位。
18、组合工具,包括组合扳手、组合内六角、组合螺丝刀等等,功能比较丰富,也是非常实用。但如果不是日常维修机器设备,或开车和骑车出行,此类工具一般情况下用不上。图三是多批头的笔形组合螺丝刀,不是战术笔。

——以上,就是笔者向朋友们简单介绍的18大类的EDC工具。除此之外,EDC工具还有其他类别,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依依举例。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朋友们通过阅读文章,提高一下自身的安全意识。而本文并非购物指南,图片之中的各种EDC工具,只作鉴赏不做推荐。
但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本文,对EDC工具加以了解之后,购买和选用适合自己的小工具。EDC工具的购买原则,以实用为主,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若是土豪此条可忽略)。也不必18大类的EDC工具,每类全部都购买,只买自己用得着的就行。
除了EDC工具之外,大家可以购买和阅读一些有关遇险自救、逃生防卫和野营户外的书籍,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实践强化技能,以求在遇到危险时临危不乱安然自保化险为夷。
本文18大类EDC工具的图片,采集于购物网站,在此声明致谢!

 PS:以前,有朋友让我写一篇关于“合法防身工具”的文章,但我一直没有写。今天来了灵感,就简单写写。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后续文章以后再写。
介绍几种雨季行车安全破窗工具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


作者介绍


笔名:卡尔赫林,别名:禧临笛翁,英文笔名:CarlHering,英文名:GeneHilton.

简介:自由撰稿人、自媒体人、微博影评人、专栏作家、生活艺术家、咖啡文化推广者、俄罗斯文化传播者。新浪博客元老博主、微博认证“情感博主”、“美食博主”;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师董会专家团成员;头条号、简书、知乎专栏、新浪看点创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