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之乡——蓬溪 简介

 昵称35641324 2020-03-09

  蓬溪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幅域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近80万,辖31个乡镇。东晋置县,唐天宝元年定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蓬溪民风淳朴古雅,“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承传,遍布民间山野,素来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极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土壤。
  近二十年来,在蓬溪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出了一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群体,并在书法坛形成了名噪全国的“蓬溪书法现象”。“蓬溪书法群体”的作品亦频频在国内各级艺术殿堂获得展示和殊荣。丰富多彩的蓬溪群众性书法活动,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2000年5月,中国文化部授予蓬溪县“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法)”称号。

蓬溪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

   一、蓬溪民间书风极盛,且多有历史名人墨迹。
  (一)唐代时,杜甫涉足蓬溪,留下了的散文名篇《唐兴客馆记》,也留下了论述书法的诗作。
  (二)宋代时,王弘善书法,作有宝梵寺碑记,至今犹存。
  (三)明代时,与董其昌齐名的书法家黄辉曾在蓬溪题匾“梓东邹鲁”,盛赞蓬溪繁荣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四)清代时,蓬溪建有九宫十八庙,涉及儒、道、佛等文化,留下了许多匾额和楹联。蓬溪县令盛依题匾“客馆”;蓬溪县令段秀作《虎啸图》;蓬溪人张船山是清代“诗、书、画三绝”奇才,其书法脱尽凡骨,大气豪正,冲和平淡;张徭、王孟相等均工书善画,其作品收入《益州书画录》。
  (五)民国时,蜀中道教名山高峰山(蓬溪境内)有许多匾额,魏碑、汉隶、古篆、行楷等多体兼备。于右任、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谢无量、丰子恺、张澜、戴季陶、陈诚、陈果夫、张群、陈立夫、王陵基、王缵绪、冯玉祥、邓锡候、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位民国党军政要员均在此留下墨迹。
  (六)当代著名书画大家黄宾虹、沙孟海等亦在蓬溪留下了珍贵墨宝。
  (七)20世纪70年代末,蓬溪籍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在蓬溪三凤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书法协会,并不断地按计划输送青年书法爱好者外出学习进修。而县内一批老书法家,即以魏碑或唐宋法贴引导年轻人:“学书应取法高古,路子要正。”八十年代中期,蓬溪执着于书艺探求的自愿者们认识到个体研习的局限性与群体智慧撞击的重要性,于是,组织成立了“蓬溪青年书画社”、“蓬溪县书法协会”。“蓬溪书法群体”即此诞生。“书法群体”始终保持学术风气正、学习气氛浓,既坚持个人的创作实践,又常聚在一起,举办各种书法笔会、展览会、看稿会以及书艺沙龙等等进行艺术交流,还时常邀请名家讲学,外出游历求学等活动。惟其如此,蓬溪书法终能以自己的面目、特别的内涵、独具的风格,在全国书坛一领风骚——
  ●1995年10月,中国书协机关刊物《中国书法》以“蓬溪书法现象”为题目用较大的篇幅,首次向书法界推出了“蓬溪书法群体”在书法艺术创作和探索方面取得的惊人成绩,同时以国内区域性书法群体“典型”,在北京召开了专题学术座谈会。
  ●1996年5月,《书法导报》刊载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俊杰先生文章,重点论述了关于蓬溪书法和“蓬溪书法群体”的成因及其走向,以及全国区域性书法群体形成对当代书法发展的特殊意义。并在另一篇关于中国书法二十年回顾与总结文章中,例举了国内近30位代表书家,其中就有四位是“蓬溪书法群体”作者。
  ●1996年10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特别在蓬溪召开了“四川省第三届书学研讨会”,同时举办了“蓬溪书法群体作品展览”和蓬溪群体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应辉先生主持。
  ●1997年1月,四川省书协为了推动全省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专题为“蓬溪书法群体”与重庆市书法家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了两地书法对抗展览,引起省内外艺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9年12月,四年一届的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蓬溪书法群体入展7人,居全国地县入展数第一,并有一人获“全国奖”。而西部其他部分省区的入展情况为:贵州8人,广西7人,云南3人,青海3人,西藏1人。
  ●2000年5月,中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司命名蓬溪县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法)”。像蓬溪这样以县为单位命名的“书法之乡”,目前在全国仅有一个。这一特殊的荣誉引起了国内外文化艺术界尤其是书画界对蓬溪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2000年12月,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蓬溪书法群体入选8人,入展5人,并有2人获三等奖。而西部其他部分省区入展的情况是:陕西10人,新疆、广西各4人、青海2人,云南、贵州、宁夏、甘肃、内蒙各1人,西藏空白。
  ●2001年,在“川黔书法交流展”中,四川又以蓬溪和什邡书法作者为主体阵容赴贵州交流。蓬溪群体中有12名中青年书家30多件作品入展。
  ●2003年,《书法导报》又连续15期整体推出“中国书法之乡”蓬溪群体。
  ●2011年11月,四川省廉政书法创作基地在蓬溪揭牌。

  二、蓬溪书法艺术的现状
  蓬溪现有中国书法协会会员13名,省书协会员20余名,市县书协会员100余名,民间书法爱好者达3000余名。近年来,获各种奖190多项,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600余件,论文30余篇。在全县小学建有三处书法教学培训基地,参加全国性少年儿童书画展赛200余次,获奖60多人次。各乡镇民间书法组织逐步建立健全,活动正常开展。

  文化功能及其社会作用

  蓬溪县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革命老区,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良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充分利用“中国书法之乡”这一民族民间文化优势,弘扬和传承“民间特色艺术——书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高蓬溪县在全国及世界的知名度,大力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书法艺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方式,并且,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技术说明

  蓬溪书法群体创作的作品,其书体包括了篆、隶、真、行、草兼而有之,各有所长,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已确认的中国书法会员名单

  曾来德 何开鑫 文永生 陈 硕 欧阳福
  杨 敏 陈 刚 刘炎琦 柏 波 张达煜
  唐铁军 陈宗林 唐国光

  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中国人对之于书法,是一种民族性的爱好,是从童年启蒙时就培养起来的共同的审美天性。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绝大多数读书人,认字人,又天天在写字,而对书法却是极其陌生,有喜爱的“热情”而无创作的常识,进而把书法领域看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块圣地。这较大地影响了书法艺术的普及以及普及中的提高。

  二、中国是一个书法的国度,书法是传统文化艺术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中具有重大影响。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广泛地应用,电信技术越来越先进,需要人们动笔的机会愈来愈少。因而,进行书法研习的人员也就更是愈来愈少,极大地影响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