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很短,一转眼就过去了。 余生很贵,不能浪费,要好好珍惜,善待自己。 最好的余生,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这三个字。 缓一缓民间有句谚语说:“事急则变,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不仅可以圆满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人的气度,使人变得沉稳老练。 曾国藩说:“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余生,凡事缓一缓,三思而后行,就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明朝宣宗年间,赵豫做了松江府知府。这里的人们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兴师动众对簿公堂,打个官司。 赵豫到松江后,实行了一个方法,凡是见到来告状的,如果不是要紧的事,就对告状的人说:“明天再来吧。”一次是这样,两次是这样,久而久之,赵豫就有了一个外号,叫做“松江太守明日来”。 很多告状的人,大都是逞一时的气愤,过了一夜,或者气就自己消了,或者经人劝,也就不再起告状之心了。 也正是赵豫这种缓一缓的方法,松江一地好打官司的现象逐渐少了,社会也安定了许多。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凌节而施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缓一缓,找到症结所在,先集中精力打开症结,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懂得了缓的智慧,懂得什么叫做随机应变,什么叫做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谨言慎行,什么叫远离是非。 说话缓,自然容易慎言;举止缓,可以自我检点。 沉淀自己的心,淡然世事变迁。缓一缓,余生更完满周全。 静一静老子说:“浊而静之徐清。”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不去摇晃它,会自然清澈。 心亦如此,如总摇晃不停,就会处于混乱状态。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烦躁惊慌、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也失了方寸,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明代大医者徐春甫说:“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车马喧嚣,为人处世就能凝神细思,平和处事。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淝水之战中谢安的记载。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等待自己十万大军与前秦七十万士兵作战的消息。一会儿他的侄子谢玄从淝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他“看书竟,默然无言”,又慢慢下棋。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小儿辈大破贼。”说话时的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谢安在淝水之战前,曾与主帅谢玄反复谋划,分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他从战前的“围棋赌墅”到战后的“小儿辈大破贼”,自始至终一直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这既稳定了人心,又对局面完全掌控。 心静,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而是在身负重任时,精力集中,排除妄念,抽丝剥茧寻找本质。 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方能寻觅到解决之道。 余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心静自然天地宽。 让一让常立人前遭人妒,木秀于林风必摧。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余生,学会要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退让并不是懦弱,而是留有余地;退让并不是无能,而是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 与郭子仪同朝的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此人没有多少才能,但却会溜须拍马,深受皇帝宠幸。鱼朝恩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诽谤攻击郭子仪,但都没有得逞。 眼见无法撼动郭子仪,这个小人居然丧心病狂地暗中指使人盗郭家的祖坟。当时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连皇帝都敬他三分,要除掉鱼朝恩,真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当郭子仪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满朝文武也都以为他必将有所行动,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我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恶劣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很是不少,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郭子仪之所以能历经唐朝的玄、肃、代、德四代皇帝,身居要职,但善始善终,就在于他懂得退让的智慧。 杨绛讲:“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和名利争,欲望就会膨胀;和命争,平添负累;和亲人争,势必疏远,得不偿失;和爱人争,只能让生活多了琐碎,少了宁静;和朋友争,只能让感情越来越淡,渐渐疏离。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在意,道不同不相为谋。 余生,在眼中,得与失都是风景,活得通透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