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庄 | 不再是艺术家“做庄”

 假装懂艺术 2020-03-09

艺术宋庄,走过了二十五年,分别经历了十年自发形成期,十年的市场狂热期,正在持续第五年的低迷期,未来五年必将是商业化的转型、重塑期。对于未来的预判是基于艺术区的发展规律、北京副中心的迁入和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的定位。

宋庄早已不是艺术家的乐园,它正在朝着商业化的艺术区发展,艺术家成了配角,主角让位于商业,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动能,宋庄艺术区的发展是在副中心层面定位为“艺术创意小镇”的。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善于拥抱商业的,不要相信“死后就能出名”的蛊惑。

中西文化如何更好地交融?

同时,这个时代艺术发展也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而是多材料、多媒体、观念艺术等多元化发展,这一点已是从业者的普遍共识,能够消费艺术的人,也早已走国门,游离世界各大美术馆,眼界大开。而很多曾经有些许话语权的老艺术家,依然禁锢在自己的精神牢笼里,没有走出去。这种“落伍”的状态,扭曲了“艺术当随时代”的品格,既丢掉了市场,也会迷失了自我。

其实,宋庄对于艺术家来说,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安静的创作空间,随着各种产业链端先后来此淘金,推高了租金,提高了艺术家的生活成本,给他们造成了不适感和经济损失,但是艺术区的商业化,也会给部分活跃的艺术家,带来更大的财源和机会。副中心的迁入会加速文创公司的入驻,不管是主动需找商机,还是因市中心高额成本被动而来。这都会加剧艺术区租金上涨,导致部分从业者被迫离开。

宋庄的云(随拍)

当前低迷的书画市场,既有整体的宏观经济下行原因,更有行业本身的原因:一是艺术品本身属于的滞后性消费,二是艺术行业发展畸形,不规范。真正能够为艺术品买单的人,在那场癫狂的书画泡沫中伤透了心,也交了昂贵的学费。下一个十年还想继续玩的话,只能回归艺术的本质,艺术就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去体验,去感受。

假如说当下的艺术是投资品,主要是因为把它当作了投资标的,除了作品本身独特的概念性和文化内涵,更多的还是在于市场运作和多种势能的参与。不是说只要称作艺术品,就有投资价值,升值与否,在于资本和市场的运作。经过千淘万漉沉淀下来的稀缺古代艺术品,才是最靠谱的艺术投资标的。

对于年轻艺术家,把宋庄作为起点,虽然有点无奈,但也是一个相对低成本的开始。建议他们把自己培养成为文化创意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文化艺术市场。

年轻一代的艺术从业者,都有相对完善的中西方美术史和绘画基础。同时,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早已不再是为了记录美景和表达无关紧要的情绪,艺术应该承载更多的人文意义,而创作手段更不应局限于架上绘画,应该尝试更多元和更新式的玩法,将自己的个性思想或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借助商业强大的传播力,它可以无孔不入;只要商业利益在,传播力和影响力就会持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