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分!向所有女性推荐这部电影,看完舒服!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3-09



原定情人节上映的《小妇人》,受疫情影响,被延期了。

这部小说在1868年首次发布,过去的百余年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而2020年版的《小妇人》,是我必须向所有女性推荐的一部。

因为它温柔中带有强劲的力量。

没有打压、没有复仇、没有黑化,没有大女主,只有四姐妹平凡而真实的成长经历。

看这部影片的感觉是享受的。

无论是视觉、服装、还是她们的对话,都令人感觉到,小妇人平凡生活中内心的那股火热。


01
“我的梦想,是组建自己的家庭”


大姐梅格是四姐妹中最美的,也是最早步入婚姻的。

妹妹乔(也是写这部小说的作者)在婚礼的开始前,对她说:

我们可以现在一走了之。
你应该去舞台演话剧,而不是变成家庭主妇。

但梅格拒绝了。

她说进入婚姻,相夫教子本来就是她的梦想。

妹妹提醒她:但再过两年,柴米油盐会让你感到无聊。

梅格反驳她:我的梦想只是和你不同,但不代表它就不重要。


她的丈夫约翰,确实没能让她过上富裕而轻松的生活。

婚后多年,梅格连给自己买一块好的布料做裙子都不敢。

当忍不住花了50英镑买下了布料后,又后悔不已。

丈夫对账时,她紧张、害怕、愧疚、委屈一拥而上。

最终,却成了一句无心的责备:“我受够了贫穷”

丈夫眼神落寞,说了一句“很抱歉,你嫁给了一个不能给你这些的人”,就关上了房门,留下梅格不知所措。

梅格选错了吗?难道真的要应验姨母当初在婚礼上的“诅咒”——“贫贱夫妻百事哀”?

庆幸的是,在那次争吵之后,两人对彼此的爱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约翰找到梅格,让她去做裙子。

默契的是,梅格告诉他,自己已经卖掉了布料。

约翰有些惭愧的说道:“我不想你难过。”

梅格则告诉他:“我不会。”

简短而坚定。

正如妹妹乔当时问她为什么要嫁给约翰,梅格没有丝毫顾虑地说出:“因为我爱他。”

因为坚定自己的选择,所以更能体谅对方的难处;也因为想要维护这份坚定,所以想尽力满足对方的渴望。

有了这份相知相守,这对夫妻在困难中,体验到了婚姻、责任带来的更强烈的连接感。



02 
“我只为我的家人弹奏”


在四姐妹当中,三妹贝思是最安静的一个。

她心里只有音乐和家。

乔也有提议让贝思离开家乡,去发展音乐。

但贝思回复:“我只为我的家人弹奏。”


作为三妹的她,默默地守护这个家,守护这四姐妹的情谊。

在大姐忙不过来时,去采购食材的是她;
在二姐失去了写作动力时,在一旁鼓励的也是她。

再后来,让姐妹重新团聚的也是她。

只不过,是因为她的离世。

贝思很安静,但从来没有人把她忽略和遗忘。

她的存在就如她所演奏的曲调,宁静悠远,抚慰人心。

贝思离世后,送她钢琴的邻居大爷伤心地对乔说:

“没有她,这房子看起来很奇怪。我没法走进去,因为知道她不可能会在里面了。”

那悠远的琴声不复再,但它却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还有那份一如既往的宁静。

如果把这个家看作一棵树,贝思这样的人物,就是深藏于土地里的根茎。

她用生命滋养着家庭,在风暴中默默地守护着家人。

这些人不渴望远方的风景,
因为眼前的家,才是他们真正在乎的。



03 
“我这辈子任何事情上都比姐姐差一点”


全家最小的艾米,在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好胜心强、任性、对乔充满嫉妒的小女孩。

例如,在被二姐乔拒绝一起去参加舞会后,她烧了乔小说的手稿。

那些厚厚的手稿,是乔的思考、乔的生活,是她存在的印证。

当母亲责问艾米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她坦白: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乔感到痛苦。

那一刻,她真的让人讨厌至极。


此时的她正活在姐姐的光芒下,她希望自己可以像姐姐一样,甚至超越姐姐。

她年少时的任性和嫉妒,是因为她太想被看见、被肯定。

我无法责怪艾米,是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年少的我们。

在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假想敌,
做什么事情都会跟这个人做一番比较。

现在回想,是那个阶段的我们,稳定的价值观还未形成,于是外界的肯定成了我们用来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

而经历成长,我们逐渐明白,自我的肯定才会让我们拥有更完整的、更坚定的自己。

后来,在姨母的安排下,艾米离开了家乡,在巴黎开始了对艺术的追求。

巴黎的日子是艰苦的。

只是有才华并不能让她,一个女人,声名大噪。

而彼时,她的二姐乔已经是纽约的一个作家,在纽约一个人独立生活。

她很受挫,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她无法超越姐姐。

既然不能出色,既然画画不能养活她,不如就接受姨母的建议,嫁一个有钱人吧。


可当那位姨母安排好的对象单膝跪下,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却拒绝了。

艾米更清楚:关于爱,她必须坦诚自己。

也是这次的坦诚,成全了她另一段埋藏已久的感情,更成全了她自身的价值。

她不再嫉妒二姐,反而鼓励乔把看似平凡的故事写下来。

她坚定地对乔说:“写下那些事会让它们变得更重要。”

于是,乔写下了她们的故事,我们在读、在看的《小妇人》。



04 
所谓独立,并不意味着独自一人


乔,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

她由始自终所爱的、所追求的便是写作与自由。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典型的“女性独立”。

当青梅竹马的劳里向她表白的时候,她说道:

“我太爱我的自由了,不会急于放弃它。”

像乔一样渴望独立的女性,她们更多地关注自我和对世界的探索。

只有独身一人的时候,才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去完成这个愿望。

但偶尔,她们也会感到孤独,也会出现 “爱与被爱 ”的困惑。

因为三妹的去世,乔从纽约回到了家乡。

这勾起了她对劳里的回忆,她后悔了。

在外奔波太久,疲惫的她开始渴望有个人稳稳地爱她。

当她跟母亲说起时,母亲问:“你爱他吗?”

“如果他再问我一次,我会说愿意。” 乔犹豫了一会,回答道。

“但你爱他吗?”母亲追问。

“我更在乎被爱。我想被爱。”

“那跟爱不一样。”

乔随后坦白了,她排斥爱,是因为自己讨厌世俗对于女性的偏见——认为女性就只适合爱情、婚姻。

她偏要证明女性也是可以独立的。


可是乔忘了,爱与独立其实并不矛盾。

独立女性并不意味着就该独身一人。

到2020年的今天,或许仍然有人有这样的误解,恋爱结婚就等于依附他人。

「独立」二字,更多的意味是一个人能有自己的思考,可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我们可以去爱,只要我们是真的爱那个人;

我们可以选择独自一人,只要我们可以平衡偶尔的孤独,不因为需要“被爱”去伤害一个爱我们的人。

而让乔从矛盾中走出来,是劳里和妹妹艾米的婚讯。

听到消息的瞬间,乔很失落,她意识到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但当劳里点出,他对乔和对艾米的爱是不一样的时候,乔似乎也更明白自己的真实感受。

劳里对她来说,不是一个爱人,只是被爱的感觉。

最终,乔选择了祝福艾米,还告诉她:“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乔本来爱的,是她的写作与自由。

现在也是,但她比以往更坚定了。



05 
择你所爱,爱你所择


梅格爱着平凡而踏实的生活;
乔选择了她的文字与自由;
贝思选择了默默地守护家人和她心中的宁静;
艾米爱着她的爱人和艺术。

四姐妹,虽然在一个家庭下成长,一同经历童年的喜怒哀乐,但却拥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内心坚定地追寻各自所爱。

她们的独立有很大一部分是受母亲的影响,准确来说,是母亲的教育和坚持。

孩子的母亲,马奇太太因为丈夫参军,她不得不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四个孩子的重担。

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她并没有把女儿视为改善家境的工具,相反她鼓励女儿们自由发展。

在大女儿独自一人出门参加舞会时,一个男人问马奇太太:

“你觉得她这样(独自)出远门,好吗?”

“女孩就是要见见世面,才能决定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


可女孩们也有挣扎过。

她们姨母一直坚持“嫁一个有钱人”才是当时女人们最理想的选择。


因为作为一个独立女性,一个过来人的她清楚,女性要想独立,首先是要找到一个谋生的途径。

不幸的是,在以前,女性谋生途径是较为狭隘的。

一是受于女性哺乳期的限制,但更多则是社会观念的束缚。


面对这些限制,直到今天,不少的女性也试过或正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中犹豫和挣扎。

自身感受、世俗标准,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必须学会权衡的。

而在生活中,绝对正确的选择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择你所爱的」,才是我们真正能把握的。


最后,

愿我们都能拥有和把握「择你所爱」的机会。

学着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选择。

择你所爱,爱你所择。

作者简介:刘〇〇。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看见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