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说|简里里:每个人身上都有镣铐,而镣铐决定着他们的选择

 泰荣林黑皮 2020-03-09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简里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内心的自由感”。
我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他走进心理咨询室,对咨询师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几乎在每一个职业晋升的关键点上都会搞砸。有时是运气太坏,有时是因为犯了一些特别低级的错误,有时就是飞机没赶上……我发现只要是和成就感有关的事情,我永远都做不好。
这听上去很古怪,在经过和心理咨询师漫长的讨论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件被自己忽略已久的事情。
原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总期待有一天他能够出人头地。他接受过优秀的教育,现在也有了非常好的工作,但在内心深处,他对于父母的过高期待一直充满着强烈的抵触,这导致他有了一个潜意识:我不能允许自己真的成功,因为我一旦成功的话,我的父母就得逞了。
这种心理真的很难以想象,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很怀疑,真的有人会这么做吗?但自从我从事心理咨询这一行业之后,才慢慢意识到,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镣铐,而这些镣铐会决定他们的选择。
“我不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我有一个朋友,他没法对别人说不,当别人给他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他永远满口答应。你可以想象,在工作中他没办法当甲方,每次他当甲方的时候看起来都像一个憋屈的乙方,不断去迁就他人。他告诉我,他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我只能通过不断地牺牲自己,来换取别人对我的喜爱。
事实上,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他们明明非常优秀,却会在一些事上做出匪夷所思的选择,比如找伤害自己的人做伴侣,或者选择恶劣的工作环境来持续工作。他们的内心之中往往会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不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更常见的一个情况是,很多人很难允许自己享受。当自己变漂亮了,或者在某件事上有特别优秀的表现时,他们会体会到很大的羞耻感。
我认识一个阿姨,她请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装修房子。设计师不久之后给了她一张特别漂亮的图纸,但她看到图纸的第一反应是:不行不行,不能这样设计。后来她私下告诉我,说在看到那张图纸的时候,她体会到一种巨大的不安,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东西,这种东西让她害怕。
这听起来很滑稽,但经过心理学家的分析之后,人们便可以从深层次理解这种心理。
心理咨询大师弗洛伊德,他最早提出一个概念叫快乐原则,即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的。但事实上,后来的心理学家(包括弗洛伊德本人)在对人做了更深入的观察之后发现,许多时候人并不会按照快乐原则去行动。相反,他们在给自己不断地找更多的麻烦、更多的惩罚。
心理学中有一些专业词汇来描述这个现象,其中有一个叫“强迫性重复”,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必然会在不同的经历中重复同样的人生剧本,在不同的人际关系里扮演同样的戏码。
我粗暴地来解释一下这个概念:有的人在精神上会有一些小伤疤,于是每次当他在生活中遇到和这道伤疤的经历相似的人或事的时候,在伤疤的作用下,他的动作都会变形,无法去做计划中的行为。
这类似于随着年纪变大,你的身体会老去,身体上遭受的创伤会慢慢愈合、留下印记。但人的精神并不遵循这个时间规律:在你的精神中,那些郁结的、没有被看见的感受,会慢慢地留下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疤。有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是在自由地做一个决定,但实际上是那些伤疤在决定我们生活剧本的走向。
我常常把它叫作失去了“自由感”。比如开始那个故事里面的男主角,他对咨询师说,因为父母过高的期望,他在成长中常常觉得自己的感受与乐趣都是不重要的。他对自己充满疑惑、对父母感到愤怒却又愧疚,甚至因为做了和父母要求不一样的选择而感到一种背叛感。
这些疑惑、愤怒与背叛感没有被他承认过、讨论过,他甚至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感。他总是想着,父母是为我好。这也是成年之后人们经常会有的一个行为:我们能够解释当年父母为什么那么做,继而永远能找出自己做得不好的部分。
找回内心的自由感
我们故事的男主角是如何摆脱这道“伤疤”,走出这种被控制的感受的呢?这还是要归功于那一次心理咨询。当他经历了漫长的对自身感受的讨论后,他终于可以开始去面对、承认、消化内心的情绪。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哀悼”。
当“哀悼”慢慢完成,当他能够体会到真实的自由感的时候,他开始不再将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感当作对抗父母的一个工具。他慢慢可以在工作中有自己的选择权,可以选择为成功奋斗、过平淡普通的日子,或者只做一个开心的、不学无术的成年人。当重新获得真正的选择权时,人们的自由感就出现了。而在这个时候,你精神上那个伤疤就会慢慢消解成一个印记。它成为你的一部分,但是你的选择权回来了。
当然,刚才我讲的是一个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个案。在心理咨询这个方法之外,我还可以给大家一些普遍适用的小建议。
第一是觉察。觉察是很抽象的一个词,大家或许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人生中是否有在重复相似的剧本,在不同的人际关系里面有没有持续体会到什么相同的感受。
比如说,有一些人无论在班级、工作、家庭中都是扮演牺牲者,有的人则是扮演施虐者。那对于你来说,在不同的人际关系里面,你体会到的同样的东西是什么?你做的同样的选择是什么?
第二就是要承认自己的情绪。我们在成长中一直被教育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所以我在咨询室中听到很多来访者都会说:我是不应该生气的,我是不应该感觉到愧疚的,我是不应该感觉到高兴的。
你有无数个成年人的理由来说这句话,但实际上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被评价,一个人的情绪却是不能被评价的。因为你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感受都是真实的,而往往正是这些感受中珍藏着你人生的很多秘密。
第三就是要做真實的表达。当你能够体会到你的情绪的时候,你要给自己一个情绪的安全岛。这个安全岛上可能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你比较信任的家人朋友,也可能是你的日记本。你只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空间,允许自己体验已有的情绪,不要着急去否认它就可以了。
弗洛伊德在《文明与缺憾》这本书里面说,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着责任,而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当我们重获自由感的时候,同时拿回的还有责任感。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和时间的过程。所幸的是,在我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见过很多很多人带着莫大的勇气,穿越过很多很多复杂或痛苦的情绪,慢慢拿回了属于他自己生活的自由感和责任感。
最后,愿大家最终都能找回内心的自由感。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