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冬不拉拉 2020-03-09

在外人看来,他是江苏卫视货真价实的台柱子,有全国知名度的当红主持人,他却深恶痛绝不少媒体把他渲染成自强不息的励志少年,使他的个人经历成为一部'后进青年'的成长史。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早在让他大红的《非诚勿扰》之前,孟非已经因在节目里'敢怒敢言'成为南京人心中'正义的化身',现在的孟非,女嘉宾都爱嗲声嗲气地喊一声'坏爷爷'。他说:'中国人说话是特别假的,所以《非诚勿扰》尽可能地倡导一种公共表达下的真实语境。'而作为公众人物,偶尔装一天可以,'长年累月,无时无刻,不行'。

我不算是一个幸运的人

曾在他出版的《随遇而安》的签售现场,当时孟非的粉丝年龄跨度非常大,既有20岁左右的大学生,也有70多岁的老人。终于,见到了'活得'孟非,粉丝们还是激动不已。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活动当时结束后,孟非通过微博发了现场感受:'有两个观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孕妇让我给她肚子里的双胞胎起名字,我严肃地表示,这是你老公的活。另一个老先生紧紧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太喜欢你了,你真是太平凡了!呵呵这是夸人的话吗?'

孟非称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没有长远的计划。'我现在还是跟过去一样,主要的生活范围就是办公室,演播厅和家之间,只是走在大街上跟我打招呼的人多了一些。'

在外人看来,他现在是江苏卫视货真价实的的台柱子:台里所有大场面的活动他都得去撑场子,用江湖气的称呼那是'一哥'。他用戏谑的方式解读什么是'一哥'——'一进台门口就能看见的两张大海报,是两个新闻主播,而我的照片挂在了厕所门口。'

走到今天,孟非把一切归结于运气好,可从他出版的自传里可以看到,年轻时候的他并不算一个好运的人。他说他的自传出炉,一半原因是因为书商锲而不舍的纠缠,另一半是因为他再也无法忍受百度百科里对他奋斗男苦逼人生的知音体介绍。'里面描述的大致事实是没有问题的,我没办法接受的是那种表述方式,他创作了好多我的心态、我当时的内心活动,什么我觉得机会终于来了,我要抓住!表述得特别廉价。'

我不是一个偶像励志男

孟非并不是南京人,他出身在山城重庆,父母都是媒体人。在他的印象中,父母仿佛永远在'冷战',从他小学四年级直到高中毕业方才离婚,哥哥归父亲,孟非归母亲,姓氏也随了母亲。他承认,父母的的离异对他的落榜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影响,只不过他不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看那些农村的孩子家里什么样,人家书照样念得好,所以书没念好别找这些原因。'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这种影响是点点滴滴在你的生活中的,你会把很多事放在心里,不会很阳光。'他养成了很自觉的自我保护,和最好的朋友也绝口不提家里的事,让人感受到他面前有一堵墙,似乎有问必答,但感觉滴水不漏。

在主持《非诚勿扰》教师节专场时,孟非曾自嘲:'在我的记忆里,听老师讲得最多的话是:站起来,出去!'虽然他念不好书,仅限于理科,但这已经足以让他成为老师眼里的差生。

高考落榜的孟非,到南京当印刷工,虽然工作辛苦,但他痛恨百度百科里把他形容得太悲情。说什么他的左手卷进了开动的机器滚筒里,在医院里,他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甲被拔下来了,充分理解了江姐所承受的痛苦······

后来,他自强不息,通过招工考试进入电视台。如此渲染一番,使他的个人经历走向一部后进青年的励志成长史。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实际的故事一点儿也不励志,他的工伤导致工厂安全大整顿,而且在得知自己被扣了50元奖金后,孟非大闹车间,然后卷起铺盖扬长而去。妈妈看他实在无所事事,让他进入电视台当临时工,扛摄像机,一个月二三百元大的工资。这一干就是七八年,他从摄像助理做起,慢慢地做到了摄像,记者,编导以及如今的制片人,至今孟非也回想不起自己是哪一年转正的。当他看到网上说他写日记立志不能一辈子做工人以及转正后哭了的段落,冷笑一声:'你信吗?我是这样的人吗?'

'在中国要获得身份都不容易。牵涉到组织人事方面的事,这是我一辈子都没有搞清楚的事情,他以什么方式、什么条件给哪些人。'以前,当临时工的时候,电视台一份带鱼、卫生纸之类的福利,他们这些临时工要负责搬东西,但搬完后没他们的份儿。转正对于孟非就是'光荣地获得了分带鱼的资格'。

'到了那一天,你觉得屈辱过去的时候,由别人搬来带鱼给你,那些人就是当年的你。你说那时候会有什么感觉?有人觉得我今天混出来了 ,老子今天终于混出头了。但是,我的感觉,这就是生活。'

光头'坏爷爷'的装哲学

光头、讲话时略有歪嘴,孟非在银幕上的形象跟人们所习惯的那些播音系科班出身的主持人是有距离的的。在《非诚勿扰》之前,他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新闻主持,这档民生新闻节目也因为有了这个另类的主持人而广受关注,收视率居高不下。

最让孟非重视和担心的环节,是节目中每天6点8分钟的《孟非读报》,这是他就当天报纸上的某新闻事件的评论,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内容。'如果你没有观点,至少不会犯错误。只要你有观点,就难免犯错误。'那时候,孟非在南京市民的心中,几乎是正义的化身,他的敢言敢怒变成了一种标志。1个小时的直播里有8分钟的的读报,大约千字的稿件是孟非自己撰写的。他没少惹过货,没少被领导叫去谈话,他还曾经挨过挨过黑砖。受伤的时候,就由另一个主持代班。

有很多观众说,看《非诚勿扰》,就是喜欢看看孟非和嘉宾的斗嘴。他们的过招往往爆料出生存和斗争的智慧,常常带给观众无限的品味乐趣。这'围剿'和'反围剿'的较量是朋友之间的过招,表面上唇枪舌剑、刀光剑影,背后透露出他们之间骨子里的默契与和谐。

记得鲁迅曾用'兵器库'形容过胡适、范爱农等朋友不同的性格特点,这里我不妨借用一下他们的的创意——嘉宾属于扛着铁家伙冲锋的猛将,孟非确经常把兵刃用包布盖起来;嘉宾的冲击力很坚硬,孟非却用厚度后发制人。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客观地说,孟非跟美男子画不上等号,《非诚勿扰》的女嘉宾都爱嗲声嗲气地喊他一声'孟爷爷'。作为主持人,他是缺乏表现欲的人。

'我们三个在节目中,你把程式化的东西去掉,我的话也不多,大多都是嘉宾,黄菡女士在说。

孟非:我只是一个“坏爷爷”,我从来就不是励志的典范

我的功能就是'你说······等会儿你说',我就干这个。我讨厌一惊一乍,我特别羡慕4个小时节目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跟吃了药一样,兴奋得不行的主持人。怎么做到的?天呐,太了不起了!'

他自认私底下的他和台上基本一致,但有熟人反映饭桌上的孟非很会讲段子,不仅在饭桌上,看过他节目现场的人都知道,有多少犯禁而逗乐的段子被剪掉了。'比如我知道你要5分,我现场说到7分,多少两分。这是给现场观众的的福利。'

你也可以理解他'不装','公众人物和偶像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有很多公众人物,我觉得我勉强算上一个,但我不是,也不愿意把自己弄成一个偶像。因为维护一个偶像的成本太高了,你要终年终日装模作样,好辛苦的。我可以偶尔装一天,比如说两个小时,你让我长年累月,无时无刻,这可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