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厚祥:张旭和《古诗四帖》如何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

 俊YBWCMT 2020-03-09

中国美术报

张旭古诗四帖

在汉字的各种书体中,有一种书体非常特殊,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艺术表达,这种书体就是狂草。说到狂草,有一个人、一本帖的地位最为突出,无法回避,那就是张旭和《古诗四帖》。

一、张旭其人

张旭,吴(今江苏苏州)人,字伯高,又字季明。初为常熟尉,后任“右率府金吾长史”。因其嗜酒和性情奇逸,书法艺术有狂放不羁的风格,故被谑称为“张颠”“颠旭”。因其在草书上成就卓著、影响巨大,有“草圣”的美誉。有关张旭的生卒年月,正史中未见准确记载。鉴于其与李白、贺知章等交往密切,可以推断张旭应是玄宗时代的人。张旭不仅书法出色,他的诗词在当时也有广泛影响。开元年间,他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以诗文并名天下,时称“吴中四士”。张旭学涉群书,精于翰墨,留意于教诲弟子,扶持后进。其论书文章宏放,设喻出奇,亦非常人所能企及的书法理论大家。盛唐、中唐书坛许多隆于书名的大家,均出自张旭门下。

张旭生活的年代历经魏晋、南北朝大分裂之后建立的唐帝国,得到了重建和发展的大好机遇。从开国之君李渊开始,奠基立制,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趋于完善。朝廷广纳不同政见,创造了清明、民主的良好政治氛围。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高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以京师长安为中心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全国各地经济联系加强。对外贸易发达,陆路有横贯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通线——“丝绸之路”,海上有通往东南亚、印度洋以及红海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唐代国力强盛,又以开明与宽容的气度对待文化事业,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科举取士制度和对天下才子的礼遇,大大激发了士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盛唐诗歌表现出了博大、雄浑、深远、超逸的时代精神,展示出了充沛的活力和率意直白、涵盖天地的雄浑大气。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充分反映出当时唐代文人的积极心态。在这种文化的大环境中,继魏晋之后,出现了又一个书法历史高峰。从帝王到老百姓,无不喜爱书法、学习书法。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大家辈出,名家多如星辰。

与其相关的书法脉络汉赵壹讲草书是从秦代产生的。到了汉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草书热”蔓延到社会每一角落,出现了如杜度、崔瑗、张芝、蔡邕等众多草书大家。至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期,全民“草书热”已持续了数百年时间,草书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我们能够从《淳化阁帖》《大观帖》以及《万岁通天帖》中见到的草书家,如卫瓘、张华、谢安、谢万、郗愔、王导、王敦、王洽、王洵、王珉等就有数十人。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代近千年的时间,草书由章草到今草,由生涩草创到成熟提高,经历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李唐王朝建立后,由于朝野上下普遍重视,书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如果我们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作“狂草”出现前的孕育期,初唐则更接近张旭“狂草”书法出现的准备阶段。初唐书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都是草书高手。从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孙过庭、贺知章等人的草书看,在用笔上与张旭都应该属于一家眷属。

关于张旭的师承,唐卢携在《临池诀》中转引张旭自己的话说:“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新唐书》中还有一段记载,张旭“初仕为常熟尉,有老人陈牒求判,宿昔又来,旭怒其烦,责之。老人曰:‘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旭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法。”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唐代草书的广泛性,被发现的名家多如星辰,未被发现的高人仍然不计其数。第二,张旭除有清晰的师承外,还广采博取,大量吸取了民间书法的精华。

二、张旭是怎样写字的

秦汉直至魏晋,人们写字与当代大不相同,不同的原因是当时没有高桌高椅,不管是简牍还是纸张,都是拿在手里书写的,也有时候站立书写。古人还多直接往墙壁上写字,称为“书壁”。“倚马立就”是指临行倚马而立的旁边也照常写字。对此,沙孟海先生在《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一文中称这种姿势为“斜势”执笔。我们现在的书写方式是将纸张平铺于桌面,毛笔垂直于纸面。一个是笔锋斜向纸面,一个是笔锋垂直于纸面,这是古今笔法最关键的区别。孙晓云老师在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中关于描写古人书写方式的资料后,得出结论:书写方式的不同是形成古人和今人笔法不同的根本原因。高桌高椅出现在唐末,而张旭生活在盛唐,因此,张旭的书写方式应该与魏晋相近。

我曾经研究,晋唐小作品是拿在手里写的,小字直行的作品,篇幅宽一些的可以卷成反卷边写边放,可是草书写卷呢?字大行稀,字还不直,卷成卷是没法书写的。张旭、怀素的几米长手卷作品是如何创作的呢?结果,在一些唐人歌咏草书家的诗词里找到了答案。比如,李白描写怀素创作状态的《草书歌行》,讲众多宾客等待怀素书写时“笺麻素绢排数厢”。“厢”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堂屋的四壁;“排”是布满、挤满,麻纸、白绢布满四壁。后面又写“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还有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讲,“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讲,“自倚能书堪入贡,一盏一回捻笔弄。壁上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其中都有“壁”字,都记录怀素在墙壁上写字的情景。怀素是张旭的再传弟子,怀素这样写字,张旭自不待言。

还有,张旭、怀素的狂草创作一直与饮酒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其他各体书家在创作时为什么从来不讲和酒有什么关系?偏偏狂草才有?这一点我们看一下狂草的特点就不难理解了,狂草以情感人,需要情绪化的书写,狂草书家也应该是具有感性的人。对于书家创作,饮酒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帮助:一是酒能鼓舞热情,进而激发创作激情。没有激情的创作,作品就没有神采。二是酒能活跃思维。酒后人的思维最为活跃,创作时生发能力倍增。三是酒能清除顾虑。心中的杂念扫清了,一方面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在创作上;另一方面,人性也能回归本真,进而写出自我。我相信不是张旭、怀素每书必饮,但饮后作书应该也是他们较多的一个书写状态。

三、《古诗四帖》好在哪里

在书法史上,《古诗四帖》有着崇高的地位。它是千年来狂草创作的一个高峰。那么《古诗四帖》好在哪里呢?

经典性。草书完全符号化了,狂草又加快了书写速度,这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法度不够严谨,这是狂草的一大特点。不难想象,能够形成历史上的狂草高峰,唐代一定有成千上万的草书家。目前有史可查,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就有十几位之多。那么,为什么只有张旭、怀素能够穿透历史,光耀至今呢?是其他书家不会饮酒,没有草书的性情吗?当然不是,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他书家的作品法度不够严谨。因为作品一旦草法不准,假以时日,有些字即使作者自己也很难识读。这一点《古诗四帖》做的就非常好,虽快速流转,纵横不羁,却草法精准,字形经典,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丰富性。艺术欣赏什么?更多欣赏的是它丰富的表现语言。笔法的丰富、字形的丰富、章法的丰富。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讲,草书的丰富性都远远超过其他书体。比如《古诗四帖》的线条,有中锋有侧锋,有圆笔有方笔,有圆转有方折,有曲有直,有反有正,有顺有逆,有流有涩;墨色上,有润有枯,有浓有淡,有薄如蝉翼有重如崩云;比如字体结构,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疏有密,有欹有正,有平齐有错落,有打开有收缩;比如章法,大小字对比,大字可以比小字大几倍甚至几十倍。连断对比,两字相连,三字相连,甚至五六字相连疏密对比,字间疏密,行间疏密,块面疏密,空间利用,计白当里;比如书写速度,时而如楷书,一笔一画,闲庭信步,时而如行书,时连时断,欢快流畅,时而如疾风暴雨,“满坐失声看不及”!

生动性。前面我们讲到草书是以情感人。没有情感的艺术创造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比如音乐,有的年轻歌手演唱后,评委对他讲:你虽演唱的技法比较到位,但不感人。原因就是你在演唱的时候不懂得用情。而老艺术家,在台下走路都要他人搀扶,一旦登上舞台,听到音乐响起,便立即进入了音乐的状态,步履轻盈,神采飞扬。很多老师讲,书法要用平常心去写。这对其他书法可能是适合的,却不适用于狂草。狂草的创作是需要一种状态的。创作之时多饮酒,就是将狂草的创作快速引领进入状态。2019年12月,我在沈阳参观“又见大唐”书画展时,看到了《古诗四帖》真迹,十分惊讶!全帖高29.5厘米,宽195.2厘米,这么小的篇幅里写了40行,188个字。纵横捭阖,如入无人之境。从头至尾,出现多种不同书写感觉,不同书写节奏,但一路情绪饱满,奔腾跳跃,神采飞扬!孙过庭《书谱》里讲,创作时的“五乖五合”,狂草的创作,没有好的创作状态,是很难出彩的。张旭《古诗四帖》之所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气韵上的生动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