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且往往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临摹名家书画至少要临摹100张画,就算是拜师也要有基础,这样才有资格拜师。而要拜师就拜明师,不一定是名人大家,但是一定要是明白人,才不会让你走弯路。 曾听过一次讲座,一个地方美协主席,他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分在一个省级画院整整临摹了三年的名画,现在他的作品,极具升值潜力,属于实力派画家。 近年来,我临摹了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等历史名家的作品,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没有真正找到门路。在临摹名家作品时,有的地方是不可以错过的,可能是一个小的空隙、一片叶子的长短、或者是浓墨还是淡墨,这关系到画面整体效果,我想真的懂了,就算高级入门了,就可以轻松处理画面,随意创作了。 在听郭石夫老师讲座时,有一段话触动很大,他说:笔墨就是一个人的DNA,承载了太多的东西,齐白石60岁之前东学西找,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他衰年变法变得非常好。我想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力争形成自己的风格。 通过临摹来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绘画语言,通过临摹和总结,以利于最终走向自己今后再创作,临摹是创作环节不可缺少的过程。我喜欢边学习边总结,以利提高,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