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其本意是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但人们在日常运用“清高”一词来形容某人的为人时,则是指这个人的性格不合群,有傲气。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处事态度和处事方式上。这里所说的态度,不是一时一地所表现的态度,而是定型了的态度体系。随这种稳定的态度便有相应的处事方式。所以,这种态度就会在各种场合经常地表现出来。 清高的实质是骄傲。这样说你也许一下子接受不了。但是,你如果平心静气地想一下,就会懂得:同是骄傲,其表现可以不同,又的显露出咄咄逼人之势,有的表现为孤芳自赏。清高正是孤芳自赏式的骄傲。他既不用高嗓门自吹自擂,也不在人面前昂头挺胸。然而,清高者的骄傲,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人疏”。透过这种表现,人们照样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的态度——对自己的估量过重。 由于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总是在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清高这一态度往往是通过对别人的态度“折射”出来的。这一折射现象的入射角与折射角大小相当,方向相反。意思就是:把自己看得越重的人,就会把别人看得越轻。 那么,这种性格特征是怎样造成的呢?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大凡骄傲的人都有一定的资本。此话有一半在理,因为确实在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实为证。有的人或因天资聪颖,或因家境优裕,或因机遇亨通,由此而自认为高人一筹。这样便有意无意地使自己心目中留给他人的空间愈来愈狭窄了。 另有一说:“一瓶醋稳稳当当,半瓶醋晃里晃荡。”这是比喻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不轻易显露自己,而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本领的人,反倒喜欢自吹自擂。此话也有一半在理,因为同样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 由此看来,是否骄傲,不在资本的有无,关键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当然,这是对所有骄傲的人都通用的道理。至于对清高型的人,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比起一般有骄傲情绪的人,清高子的性格更为内向。平时寡言鲜语,不大愿意主动与别人交往。而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缺乏交往,彼此不了解,这本身就会让人感到你“高深莫测”。当人家主动跟你攀谈时,你又显出爱理不理的样子,使人感到难以接近,关系就必然疏远了。一“高”二“远”,这就是清高者与周围人相处的特点。 清高者并不能从人们对他的疏远中得到某种满足,相反,他也感到苦闷,尽管他很少流露。因为既然自命不凡,就希望得到人们的捧场,可人们没有献上溢美之词,反而以一副冷面孔相报。所以,清高者大都想改掉这种性格。为此,我建议你注意二点: 一、扩大交往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是信息交换,二是感情交流。工作性交往多半是信息交换。他受制于客观规定;非工作性交往则涉及情感因素,且主动性较强。这两种交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因此,工作之余,要保持最低限度的聊天、串门、偕游、小聚……对你来说,这类形式的交往,是疏通你和“四邻”关系的契机。“老死不相往来”是不可取的。 二、增强自我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对自己的不恰当估量,是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的表现。小孩子往往缺乏对自己力量的正确估计,就是这个缘故。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最晚。因此,青年的自我意识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它心理品质的发展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这种成熟度低的状况,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加以改变。读一些有关自我修养的书籍,边读边反省,就可以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