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以人为食,明清时期严重的四川虎患是怎样治理的?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3-09

老虎作为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被称为动物之王,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动物群落都要对其忌惮几分。但奈何几乎为所有物种天敌的终极捕猎者-人类却能有千万种方法制服猛兽。因此,和其他被制服的野生动物一样,老虎的处境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甚至处境更为糟糕。这让我们想到前几年陕西的华南虎事件,目前华南虎的数量所剩无几,有些种类的老虎已经彻底从历史的长河中隐匿,老虎这样的生存现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谁又能想到,明清时期的老虎却是猖獗一时,吃人事件屡屡发生,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四川虎患事件,虎患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明清时期也没有现代先进的武器,先人们又是如何和老虎斗智斗勇的呢?

虎以人为食,明清时期严重的四川虎患是怎样治理的?

一、虎患产生的原因

第一,四川的地理环境适合老虎生存

明清时期,中国比较特殊的地区-四川,只有四川分为两个行署,一个是“川西道”,一个是“川东道”,据我们所知,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城,一直都是富饶太平的,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而东部却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另外一方面,四川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西高东低,高低悬殊的特点尤其明显。整个四川省不仅有三千米高的高山,也有几百米的丘陵,还有中部平原,这就使得整个四川地貌复杂,并以山地居多,形成了非常适合老虎生存的天然地貌,曾经出现在高中课本上的《蜀道难》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很好的说明了另外一点地形原因:进川曲折的山路使得整个四川省变成了老虎的安乐窝,尽管一段时间因为四川人口数众多,虎患并未成型,而在屠蜀之后,四川人口稀少,寡不敌众,加之以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老虎便横行踏入人类的生存区,甚至大街小巷。正如历史所记载,康熙时期的赵彪诏在其所著作的《谈虎》一书中指出:顺治年间(1643-1661),四川“虎患,十百为群,或夜半扶椽瓦而下,尽啮室中老幼。”

虎以人为食,明清时期严重的四川虎患是怎样治理的?

第二,屠蜀使得老虎入侵人类领地

有一句古谚:“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这句话被历来的统治者奉行,虽然现在看来四川在西南地区,属于比较偏僻的位置,但在古代争雄称霸的时候,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为兵家必争之地。由地形可知川蜀之地易守难攻,而又粮草充足,所以不管是统一王朝瓦解之时,还是天下已定,亦或是起义,割据,又或是尽最后努力进行收复纳入版图,这里都免不了战乱。而四川在历史上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战乱莫过于屠蜀。屠蜀又称为蜀祸,是指明末清初之际四川人口的骤减现象,这是普遍认知,大家都只说这是一次人口骤减得现象,却也都是怕触及伤痛,屠蜀实际在历史上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屠杀。就屠蜀的正史和野史来看,目前认为屠蜀的凶手有两派说法,一种说法为屠蜀是当时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一手造成的惨祸,而另一种则是和和入关之后的清军在四川地区的连年屠杀有关。主流观点是入关后的清军所为将其栽赃给张献忠,清朝把张献忠描述为“杀人狂”,这样的说法使得各派争论不一。不管是张献忠还是清军所为,造成的后果都是四川地区人口锐减。使得虎群比人群还多,老虎吃人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没有三五成群,大家都不敢出门,而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有不少人丧命于虎口,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武松,赤手空拳搏斗老虎,自然更进一步造成了人口锐减,老虎更加猖獗。

虎以人为食,明清时期严重的四川虎患是怎样治理的?

第三,气候和因素

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十分寒冷,史称“明清小冰期”,异常寒冷的天气使得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大寒”、“连日大雪”等恶劣天气。不仅如此,还伴有旱灾频发,使得河流干涸、草丛枯萎、大量以草木为食的动物死亡,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口数不断增加,人类进一步扩张领地,使得老虎栖息地被破坏,严重影响到了老虎的生存。于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的虎患逐渐进入了史上最高峰时期。多重因素作用下,从明末清初开始,关于老虎横行出没的记载,就已经开始不断出现在中国各地的地方志上。这便是老虎不断入侵人类领地的原因。而反过来说,如果人类一直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也不至于惨遭老虎食肉。自然环境的恶劣同时也造成人类的大量死亡,大旱一定会引起大饥、甚至大疫。历史所记载“大旱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二、虎患猖獗,政府与民众如何应对?

第一,政府的移民政策填补四川人口稀少的空白

四川虎患的治理离不开官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由于老虎成群结对出没,民众虽然都是采取集体持械外出,却也难以抵挡虎群的袭击。多难兴邦,于是清初政府开始推行移民政策,即中国历史上记载比较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湖广填四川。即湖广一带的老百姓移民来到四川,与此同时,四川原有居民也开始从深山回到村廓实现了人口的恢复,即随着迁移来四川的人以及原有住户的繁衍和建设,四川人口越来越多,对于之前荒芜的土地的重新垦荒种植以及加大的城镇大规模搞建设,老虎也就渐渐失去了生存环境。这是实现虎患治理的一大重要原因。

虎以人为食,明清时期严重的四川虎患是怎样治理的?

第二,官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消除了虎患

对官府,清朝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而到任的四川的官员可谓是充满艰辛。如受虎患灾害最为严重之一的顺庆地区,到任的官员所要执行的首要任务便是捕杀老虎。在官方的组织下,老百姓抓好恢复重建的同时,还要配合官方对老虎进行了有计划的捕杀。百姓一边抓生产,一边捕杀老虎。具体可见,湖广迁移过来移民一般都有两个职业:一个是农夫,另一个则为猎人。农忙时作为农夫则下地种庄稼,农闲时则又是猎人,拿起火枪和利器进山狩猎捕杀老虎。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赶集的日子里,各地都可以看到壮硕男子挑着虎皮以及虎骨等在大街上叫卖。可想,这样的人为捕杀,使得老虎越来越少。经过官方和民众的不断努力,康熙末年的时候,四川已经变成全国著名的米粮生产基地,这就说明大规模的移民进入四川,改变了四川的遭受各种纷乱后荒凉局面,虎患自然也得到了治理。

第三,自然灾难进一步加速老虎的数量减少

地震是一直是一种人类不可抗拒的巨大灾难,每一次地震,都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在清朝年间,四川省就发生了7次比较大的地震,最为典型的则是雍正年间康定地区附近的大地震,后来被测算约为7级大地震,而第二次,仍然是康定,更为糟糕的是这次地震还引起了水流的变化,造成了严重的水灾。四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边缘处,处于在地震带,每一次板块间的挤压碰撞,都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四川地震多发。而在清朝,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四川就发生了8级大地震,而在这些灾害中,老虎也是未能幸免于难,这也是老虎数量减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虎以人为食,明清时期严重的四川虎患是怎样治理的?

三、结语

老虎是一种中国本土物种,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200万年前老虎就已经存在了。而据专家们推测,在19世纪末期,由中国发源的野生老虎在全世界都还有10万只左右,然而,随着人类不断地发展,对自然开发的不断推进,到了20世纪,已经有3种老虎亚种,包括里海虎(新疆虎)、爪哇虎和巴里虎已经相继灭绝。而如今华南虎的生存也岌岌可危,作为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人类也该为这些本是“同胞生的兄弟”做些什么。即使四川地区曾经遭受过如此严重的虎患,反过来想,虎患的产生很大一部分也是人类的原因,如果不是人口众多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或许也是相安无事。老虎与人类都赖于自然为生,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招致的虎患食人本就给了后人教训和启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才能使得人与各类生物能长期稳定生存繁衍。

参考文献:

1、《谈虎》

2、《成都通览》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