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场疫情,我和母亲之间的疙瘩,可能一辈子都解不开。 我叫赵腾达,山西某县人,现年31岁,博士毕业两年,结婚一年,在一所市二流大学任教。 在母亲眼中,我一直是她的骄傲:打小学习优异,一鼓作气考取了985研究生,并成为村里第一个博士生。但打记事起,我就对母亲满是抱怨:大事小事扛不住,爱叨叨,性子又直又烈,自私,思想老陈古板,简直令人发指。 01去年十一我和媳妇举办完婚礼,本打算在老家待一周的,但是第三天一早我们就'被迫'走了,尽管母亲曾不舍挽留。 媳妇头一次回老家的第一餐,就被母亲气哭了。 餐桌上七零八落地放了七八个菜,其中的三个肉菜(鸡肉,鱼肉,猪肉)都是婚宴完后我妈打包带回来的熟食,带回来都放了有三四天,但我妈一个劲催着媳妇大口吃,并说大口吃饭的媳妇将来才好生养! 媳妇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委婉地说自己吃其他菜就好,谁料我妈在饭桌上还不忘道东家长,李家短:隔壁张大妈家的儿媳妇,头一次回来老家就帮忙干这干那的,可勤快哩……吧啦吧啦叨叨了一大堆。 饭后趁我妈拾掇碗筷的功夫,我刻意嘱咐她少说两句,她却说:'哎哟,妈这直性子,藏不住事,更藏不住话,你们担待点哈。' 末了还不忘补充一句:'可我说的是大实话……' 我愤愤地走开,忙去安慰受了委屈的媳妇,发誓除了逢年过节,能不回来就不回来,即使回来也不能带媳妇,免得她遭罪。 02
本来打算正月初六回城,谁知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整整困了一个月。因为我们县里出现了两例疑似,县以下的村子都被封锁了,不让进,也不让出,村干部也天天喇叭通知居民自觉居家隔离。 就这样,我,媳妇,我妈,同一屋檐下整整待了30天。 因为自幼读书的缘故,家里的活,并没怎么干过,再者,我妈也看不上我干。 所以,我在家里的任务就是陪媳妇,刷手机,以及偶尔回应回应我妈,反驳反驳我妈。 我妈是节约了60多年的庄稼人,明知怀孕的媳妇回来,也没有去镇上给置办点新鲜菜与肉蛋奶之类的。 我们顺路带回来的水果和蔬菜很快就吃完了,但又走不了,我就顺嘴跟我妈说,得置办点吃喝了。 我妈随口就说:'李大爷家去年种了不少白菜和土豆,我们去分一些就好,家里的面粉还够吃,有菜有面的日子就挺好喽!' 说这话时,我媳妇也在一旁,但只有沉默。从媳妇的眼里,我看到了辛酸与不满,我内心也满是对媳妇的心疼与愧疚。 我把媳妇拉在一边抱住她:'等过两天,能走了我们就走……' 媳妇委屈地哭了出来…… 03第二天,我去村里唯一的小卖部买了两提牛奶和一箱饼干(想再买点别的,无奈根本没有),和媳妇开启了度日如年的拮据日子。 接下来的十来天,我和我妈几乎没怎么搭过话,她爱做啥,我们就吃啥,即使我妈偶尔问我,我也很少回应。 就这样过了十多天后,疫情逐步好转,家里陆续也会有邻居前来走一走,我妈似乎也没那么孤单了,但偶尔还会像做错事的小孩般无措。 终于熬到了正月底,我和媳妇可以回城了,匆匆和母亲告别后,我们就走了。 临走前,我妈又叨叨叨地嘱咐了很多,但我似乎一句都没听清,只是一个劲地说:'好!'媳妇也跟着应和着。 最清楚的,还是临走前我妈放得那一大挂大红鞭炮,炮声紧凑清脆。 回城后,我在背包夹层里看到一个红包,和一张纸。 打开纸张一看,是我妈的笨拙的手迹:
红包里我妈装了6666元,数完后我的脸火辣辣发烫,眼泪夺眶而出…… 04小学时,别的小朋友考试得了奖都会有鸡蛋方便面吃,我没有,我觉得我妈很小气。 中学时,一起打篮球的小伙伴会有李宁牌衣服鞋子穿,我没有,我十分介意我妈来学校看我。 大学时,舍友们都有女朋友,假期还会外出旅游,我没资本,我唯有勤工俭学,消磨时间,顺便逃避回家见我妈。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妈也不过是一位母亲,万千母亲中最平凡,而又最坚强的单身母亲。 纵然有万般不好,爱子的心却一直在……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