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总统保健医师刘建贵的人生传奇

 tweedle 2020-03-10

张家口人闯天下

大学生记者团采访人物(1)

一个非洲总统保健医师刘建贵的人生传奇

一位张家口籍的中国传奇中医,曾五闯非洲,以中国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技术赢得了刚果(金)【原扎伊尔】人民的爱戴。曾是总统的保健中医,获得总统签发的“骑士勋章”;多次跟随总统出访各地,参加过国际会议,经历过无比的辉煌,也亲历了内战和暗杀,饱受艾滋病、致命昆虫袭扰,遭遇过劫持和空难……

2009年归国后,出任省会中医馆专家,在家乡等地试办中医馆,致力于家乡张家口涿鹿舜都文化的研究挖掘开发,先后撰写了《建设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舜都开发整体规划》、《三祖文化未来方向》、《一个援非总统保健中医手记》等,为家乡旅游开发、招商引资奔走呼号。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原河北省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国家援外医疗专家,现省会中医馆首席中医专家刘建贵。

春节期间,我们采访了刘建贵医生,他讲述了个人闯海外的故事。

人物:刘建贵,张家口涿鹿人。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援外医疗专家。历任河北省涿鹿县保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团书记、河北新医科大学班长、河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专家。从1980年开始,五次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专家闯天下,出巡非洲、中东阿拉伯等地,先后在国外工作了10年。现为省会中医馆首席专家。曾获得扎伊尔共和国国家骑士勋章。编有《一个援非总统保健中医手记》。

■第一次走出国门: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困难

  1981年首次被派往非洲时,35岁的刘建贵还是河北省人民医院的青年医生,当时作为第六批中国援助扎伊尔共和国医疗队成员,他第一次走出国门。

  从1973年起,河北省就担负起扎伊尔共和国医疗援助工作,医疗队员们都是从省内各大医院抽调的精兵强将,工作为期两年。当年刘建贵和另外11名队员领命前往,大伙经过14小时的飞行,才抵达位于非洲中部的扎伊尔共和国首都金沙萨。刘建贵和队长被派往距离首都一千公里外的盖梅纳综合医院,他成为1973年以来中国援助这里的第六位针灸医生。

  盖梅纳这个地处刚果河流域、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建筑大多破败不堪。这里雨季炎热多雨,旱季干燥温热,疟疾给了医疗队员们一个下马威,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感冒发热,吃药无济于事。原来大伙被蚊虫传染了疟疾,输液治疗多日后才逐个恢复了健康。

  当地水电资源稀缺,有时驻地饮用水都需要远路运来,煤油灯也是最常用的,因河水里存在血丝虫,为了洗澡大家只得收集雨水。饮食不足是医疗队面临的现实困难,大伙在驻地房前屋后种植了蔬菜,这成为工作之余的另一项工作。生活的困难对于从农村长大的刘建贵来说并不在话下,语言交流成为摆在中国援外医生面前的最大难题。当地有300种部落语言,法语较为普遍,尽管临行前接受了简单的法语培训,实践中刘建贵面对患者还真有些吃力,为此他总会随身携带法汉词典。

  信件成了他与家人最主要的联络方式,每月信使登门一次,收到的家信都是两个月前的,虽然难舍对家人的牵挂,可他在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

有时夜晚他的思绪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

刘建贵来自拥有五千文明的河北省涿鹿县,他的家乡位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舜都保岱镇,这里有一条河,名叫妫(gui)水河,她是一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该河发源于一座距今四千多年的保岱古城内,这座城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舜都潘城,位于涿鹿县城西南25里处。该古城曾是竹林茂密、鸟语花香、溪水淙淙,可谓一个“幽溪鹿过苔还静,林深风吹鸟水知”的自然珠宝地带,是尧舜文化的发源地。

妫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她发源于保岱古城内的一眼古泉,名为潘泉,该泉直径约十米,雨水大时,泉水旋转涌出,形成妫水河,河流穿城而出汇入桑干河,遇干旱时泉水注入城内池塘,供古城人们生活。潘泉、舜泉有诗为证:

巍巍舜都历山南,城有清泉味极甘。流出迎祥东北去,汪汪千顷泛波澜。

桑干河水滋养了他,黄帝故乡的土地,民族文化,培养他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为他在非洲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中医神奇疗法治百病赢得尊重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可面对肤色黝黑的非洲患者,这个“望”还真成了学问。刘建贵就从患者的唇色、皮肤光泽度、表情和行动等多方面入手,根据患者描述不适,观其“气动”表现,再配合诊脉,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疗法。

  临行前,刘建贵携带了一箱医药书籍,其中包括一本名为《热带病学》的书籍,根据里面介绍的热带常见病,他已做到了胸中有数。来自比利时的修女是他的第一位患者,修女被坐骨神经痛困扰多年,经过刘建贵针灸治疗十余次后,病痛奇迹般地消失了。

  “中国医生太了不起了,简直太神啦!”因为佩服刘建贵的医术,修女称刘建贵为“神医”。

  当地气候炎热潮湿,“臁疮腿”属于易发病,刘建贵认为此类疾病多是因湿毒引起,遂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赤道省军分区的司令员就因身患此病登门求助,刘建贵通过用西医方法清理感染伤口、再配合中医的“梅花针”针刺排毒的原理加以施治,时间不长司令员的腿就完好如初了,中国医生妙手回春的针法,让这名特殊的老病号心怀感激。没多久,司令员的夫人又因为患贫血病前来求助,刘建贵为其开了药方再配以6次针灸治疗,夫人的病也奇迹般地好转了。

  通过两次神奇的治疗,这位司令员对中国新来的刘医生毕恭毕敬起来,刘建贵还和他成了朋友。只要一有空,司令员就会和援外医生们交流乒乓球技,得知医疗队驻地多次遭遇偷窃后,他还特地安排了两名士兵持枪站岗。自从医疗队有了军队的守护,大家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 中医的荣耀:总统认同亲自授勋

    刘建贵用中医神奇疗法治百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总统蒙博托那里,总统请他当临时保健中医,包括其家人平时头疼脑热的诊治,以及各部部长和其他政府大臣的健康状况,需要中医针灸治疗的,都交由刘建贵负责,“扎伊尔总人口虽然不多,但是政府架构也相当健全,所以上层的保健工作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总统、总理以及副部长以上的官员都要随时上门进行保健服务。”

作为扎伊尔总统的保健针灸中医,刘建贵可谓第一人。从1981年代中国援助扎伊尔开始,总统蒙博托从医疗队聘请保健中医。在此之前,都是选择欧洲或者以色列的西医保健,而且还会经常更换。两年来跟随总统中医针灸、从医疗队聘请来的中国保健医生,刘建贵是第一人,而他也是历年来医疗队给总统当中医最长的保健医生。

第一次出国两年间,刘建贵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承担着下至平民上至国家元首的医疗援助任务。两年的时间,医疗队一共接收门诊病人超过上万人次,完成手术3600人次,抢救病人达530人次以上。也正是因为出色的工作,1982年7月6日,扎伊尔总统在总统府亲自为该批医疗队员颁发“扎伊尔共和国国家骑士勋章”。“这是1963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行动最成功的一次任务。”刘建贵展示着他回国后整理的相关资料,脸上不无骄傲。

■为非洲培养永久型医生

  虽然盖梅纳综合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但中国医生的针灸疗法却引起了医护人员的极大兴趣——只用几根细细小针,就能让患者起死回生,初来乍到的刘建贵运用传统医术,赢得了异国同行的信服和“洋徒弟”的追随。

  洛拉是当地护校的老师,也在这家医院里当护士,三十多岁的她曾跟随过多位中国援外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最初她根本瞧不上这位新来的刘医生。

  一天,采椰果的工人在攀爬时出现了意外,从高达数米的椰子树顶端坠落至地面,当即昏迷不醒,被众人抬到医院救治。率先接手处置的洛拉使用了多种方法都无济于事,刘建贵自知情况紧急,便熟练地取出了银针,对工人面部人中穴施以针刺治疗。工人很快苏醒过来,不多时体力恢复后,竟能自行起身下地行走了。

  “多亏树下都是松软的泥土地,工人才没有被摔骨折。”刘建贵的救治让洛拉为之佩服。

  当地一位老妇人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疼痛无法站立,无奈被抬到医院寻求帮助。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拍摄X光照片,洛拉又一次陷入了无奈。刘建贵再次出手,对患者实施了腰椎穴位针灸疗法,仅用了半个多小时,老妇人竟然可以直立行走了。

  两位患者被抬进医院,却可以自己走着出去。

  刘建贵的针灸手法彻底让洛拉心服口服,此后,她总会积极配合刘建贵的工作,甚至还主动向他学习请教。对于“洋徒弟”的求教,刘建贵毫不保留地传授医术。

  东巴是医院的一名男护士,十七八岁,勤奋好学,因其悟性高又听话,刘建贵将其留在了身边。学起中医来,这位朴实的非洲小伙格外认真。为了方便他记忆穴位,刘建贵拿出了人体穴位图,用字母实施了编号,东巴很快熟记于心。最终,这个好学的非洲小伙成长为盖梅纳医院院长的得力助手。

  “刘医生我们舍不得你走,你还要回来!”首次完成援助回国时,“洋徒弟”洛拉和东巴主动到驻地帮忙背负行李,机场上师徒间难言惜别之情,潸然泪下。

■面对危险坦然应对

  身处扎伊尔的每一天,中国的援外医生们都在面临生死考验,在这个备受战乱、艾滋病、致命昆虫袭扰的国度里,他们潜下心来认真工作。治病救人,是中国援外医生的神圣职责,但回望走过的十年艰辛路,刘建贵也觉得有些后怕。

  寄生在当地牛等家畜身上的虻虫是非洲地区的一种让人恐惧的飞虫,在扎伊尔这种大小类似于马蜂的生物会主动攻击人类,让人防不胜防。当其咬人后,会将椎虫病传给人体,一旦被咬上几口就可能性命不保。刘建贵说,简单的驱虫药对其毫无作用,见了只能把它们打死,否则后患无穷。

  一次给当地的一位患有淋病的政府官员针灸时,由于对方身材肥胖穴位难找,施针的刘建贵不小心将针刺穿自己手皮后,又扎入患者的体内,如何取舍让他瞬间陷入了矛盾:假如为了保护自己将针剪断,针头可能残留在患者体内;而如果直接将针头从手中拔出,也许带有患者体液的针会感染自己的伤口,或许就染上了艾滋病毒。最终,刘建贵选择了后者,保护患者将针头拔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好在有惊无险。

■研究中草药青蒿素治疟疾成遗憾

从1980——2008年间,前后十年的援外医疗日子里,刘建贵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参与援助时,他原本打算按照联合国计划署的资助计划,对扎伊尔国内的中草药多样性实施一次调查,按照《黄帝内经》记载,青蒿素提炼的药物对治疗疟疾有很大的疗效,他从1981年开始研究,直到1991年刚果(金)发生战争,最终由于该国战乱不得不终止。这项最终研究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成功,并获得国际诺贝尔奖。在非洲没有完成中草药青蒿素治疟疾研究项目,成为刘建贵终生遗憾。

  援外的日子里,岳母和老父亲相继离世,无缘得见最后一面,成为刘建贵愧疚一生的痛。

如今年近七旬的刘建贵在省会中医馆仍坚持为患者诊疗,在省会中医馆诊室,随便哪个老百姓就能找他看病。他每天以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却鲜有人知道他那双看似普通的大手曾经每天为总统针灸按摩,曾经为中非的友谊做出过重要贡献。

虽然在几十年前中国传统的针灸推拿医术就已经享誉非洲,但是今天在国内肯认真钻研这门学科,得其精髓的年轻人却很少。刘建贵说,中医推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只需用手,有些疾病可能只需三五十元就能治好,对患病的老百姓来说,既能快捷地减轻痛苦,又能节约金钱。

按摩医术,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现在的按摩场所鱼龙混杂,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假借按摩之名大行其道,还有各种江湖游医以中医之名蒙骗钱财。以正压邪,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针灸按摩的益处,把中国传统的针灸按摩精华发扬光大,是他最大的愿望。

这位低调、和蔼,擅长以小处方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的老人,十年五次代表中国赴扎伊尔共和国[现为刚果(金)]援助医疗,成为中国医疗队援外时间最长的专家之一。

2009年归国后,出任省会中医馆专家的同时,我在家乡试办中医研究院,我致力于家乡张家口涿鹿舜都文化的研究挖掘开发,先后撰写了《打造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构想》、《舜都开发整体规划》、《三祖文化未来方向》等,为家乡旅游开发、招商引资奔走呼号。

回想在非洲援外的日子里,他认为人要活得有意义,不靠地位,不靠出身,不靠金钱,即使你是身处卑微平凡的人,只要你有艰苦奋斗和救死扶伤的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回顾一生就不会存有遗憾。

尤子健、卢双昱、郭颖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