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4例新冠研究:感染者发病前3天极具传染力

 大隆龙 2020-03-10

新冠肺炎感染者在无症状的潜伏期中是否能具有传染力,以及何时能够传染给其他人,是此次疫情的一大焦点。最新的研究显示,在潜伏期,特别是在潜伏期的最后三天,新冠病毒感染者极具传播力。潜伏期可传染密切接触者的特点,可能导致隔离漏洞,需要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遏制疫情。

以上结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的研究团队于3月6日刊登在预印网站medRxiv上的一篇论文(未经同行评议),通讯作者为华中科大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

研究通过收集确诊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接触史和症状发作时间等数据,评估了50个感染集群,包括124例患者在潜伏期的传播潜力。所有继发病例都与症状发作之前的第一代病例有过接触。

研究估计新冠肺炎平均潜伏期为4.9天(95%置信区间,4.4至5.4天),范围为0.8至11.1天(2.5%至97.5%)。

感染曲线显示,73.0%的继发病例感染日期是在第一代病例的症状发作之前,尤其是在第一代病例潜伏期的最后三天。

样本显示:第一代病例出现症状之前的三天内,便已感染66.2%的继发病例

武汉市病例的迅速增加,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是否存在未及时发现或隔离的感染病例。

SARS和MERS感染者很少会在潜伏期感染他人,但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则不一样。在新冠病毒感染者潜伏期内,其是否具有感染力,以及何时能够感染别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相比数量相对较少的无症状病例,大多数在潜伏期没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更值得关注,因为他们会导致大量感染病例。

在中国,所有与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的人都必须隔离。但由于资源有限,武汉仅隔离与确诊患者症状发作后密切接触的人,并未隔离与其症状发作前已紧密接触的其他人群。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无症状时就能传播,那么这一隔离漏洞可能导致大量感染病例。

该团队在研究中着重检查了在潜伏期期间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以及何时能感染其他人,以便为遏制措施提供线索,以减轻疾病的传播。

准确估计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对于弄清潜伏期的病例是否是潜在的感染源至关重要。武汉市大多数病例的接触时间不明确,因此不能用来估计潜伏期。通过检查在短暂访问武汉之后或与确诊病例有短接触史后,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可以根据其确切的暴露时间准确估算出潜伏期。

此外,鉴定在症状发作之前已与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接触过的家庭或社区中的人,有助于评估潜伏期的潜在传播途径。研究团队从地方政府那里收集了在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数据。这些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暴露或接触史,暴露时间和症状发作时间,以及集群确诊病例的关系。

为了提高潜伏期估计的准确性,研究团队所选病例仅限于准确暴露期不超过三天的病例。此外,研究者只选择了在春节(2020年1月25日)之前有症状发作的病例,以减少接触时间的偏差,因为春节探亲访友的习俗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接触和交流增加,从而接触未知的传染源。

因此,研究者所收集估计潜伏期的病例,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去武汉的旅行史短或与确诊病例有接触史,但没有接触过其他潜在的感染源;

2、他们的停留时间或接触暴露时间不超过三天,并且可以获得有关接触日期和症状发作的具体信息。

满足以上条件后,总共纳入了106例,进行潜伏期分析。研究团队将截至2020年2月16日的家庭或社区聚集新冠肺炎病例数据用于评估无症状潜伏期的传播潜力。

研究团队将集群中的第一代病例定义为:曾去过武汉或有接触史(与来自武汉的人接触,或确诊病例),并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阳性的人。继发病例的定义则是:与第一代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并已确认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没有其他潜在的感染源。

集群中的病例符合以下条件:继发病例与第一代病例在症状发作之前有密切接触的历史,并且第一代和继发病例的接触时间和症状出现时间信息完整。总共包括50个集群中的50例第一代病例和74例继发病例,以进行分析。

在106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有明确的旅行或接触史,中位年龄为41岁(19-73岁),其中70例(66.0%)为男性。

大部分(82.1%)的接触时间为1-2天,而67.9%的人到武汉的旅行史很短。研究者估计平均潜伏期为4.9天(95%置信区间[CI]为4.4至5.4天),范围为0.8至11.1天(2.5%至97.5%)。

在感染新冠病毒的50个集群中,第一代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7岁(范围为21至73岁),其中男性为58.0%,有去武汉的历史。

74例继发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5岁(范围7-83),男性为45.9%。如图2所示,大多数继发病例(89.2%)在其第一代病例后出现症状,但有4个继发病例(5.4%;在第5、21、29和46组中)症状出现时间在第一代病例之前。有四对第一代和继发病例(5.4%;在第22、35、41和43组中)在同一天出现症状。观察到的序列间隔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D)为4.1±3.3天,在-1和13天分别为2.5和97.5个百分位数。

在第一代病例的症状发作日期集中之后,第二代病例的感染曲线的峰值显示在第一代病例的症状发作日期之前。

大多数继发病例(73.0%)在第一代病例症状发作之前被感染,而18.9%和8.1%分别在第一代病例症状发作之日和之后被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代病例的症状发作日期之前三天内,有66.2%的继发病例被感染。

建议:一旦确诊,必须追溯该病例症状发作前至少三天内所有紧密接触者,全部隔离

该研究初步证明: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无症状期间具有传染力。通过使用确诊病例的准确暴露史来估算潜伏期,研究者发现:在潜伏期,特别是在潜伏期的最后三天,其具有传播力。在这些集群中,他们发现有四个继发病例比第一代病例更早出现症状,这进一步为潜伏期传播提供了证据。该发现可以帮助政府采取有力而有效的措施,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并预测流行趋势。

研究者对集群中继发病例的感染曲线分析发现,在发病前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会感染其他人。该发现也提示,应该对新冠肺炎患者症状发作前三天的密切接触者也急性隔离。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隔离措施存在漏洞,可能会导致潜伏期的一些无症状病例未被及时隔离,而成为潜在的感染源。

论文提到,目前,中国已强制隔离所有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但仅要求对病例有症状发作或病毒阳性检测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这就不包括病例症状发作前或病毒阳性检测前的密切接触者。如果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者具有传播病毒的潜力,则当前的隔离措施不足以遏制病毒的传播,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家中一起隔离的个人及其家人。

研究者们建议,一旦有确诊病例,必须追溯该病例症状发作前至少三天内所有紧密接触者,然后隔离这些紧密接触者。如果患者在症状发作之前进行了广泛的社交活动,则传播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限制社会活动和限制进出严重疫区的城市的出行可能能有效地减少了传播。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有一些局限性。对于那些无症状的人,在潜伏期没有有关病毒检测的数据。由于目前中国大多数亲密接触者无法进行病毒核酸测定,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分子生物学监测的证据。作者们认为,如果对一组亲密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则将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新冠肺炎患者在潜伏期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